不要用“乖”和“懂事”来感谢孩子啦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欠孩子一句“谢谢”
  有个朋友跟我说,带着6岁的儿子出门逛街,挤上地铁后,有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给他们让座。本想着自己以前提醒了儿子那么多次,当别人给我们让座时,要主动跟别人说谢谢。结果,因为儿子玩得太累,一个字都不说,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完全没有对别人表示道谢的意思。
  碍于公共场合,她又提醒儿子要给别人说谢谢,可儿子望了望对方,依然不开口。
  回家路上,她又继续跟儿子强调礼貌的重要性,甚至详细举例子,什么场合该说谢谢,该对什么人说谢谢,什么时候去和别人说谢谢……
  兒子表面上好像懂了,但朋友说,她猜可能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这样,因为不止一次了。
  后来,我反问了她一句:你是否有对你的孩子由衷地表示感谢呢?你是否曾对他真诚地说过“谢谢”呢?
  我们对他人经常说谢谢,而对家人说谢谢,似乎就会显得有些生分。特别是对孩子,我们似乎都很少对孩子说“谢谢”,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孩子说“真乖”。
  我们带孩子去坐公交车,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了。收到最多的回复,可能不是谢谢,而是,真乖真棒真懂事。
  家里来小客人了,我们请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和零食拿出来分享给小朋友,我们很可能也是在对孩子说,“乖,你很棒,你很大方”。


  我们,欠孩子一句“谢谢”。谢谢他的分享,谢谢他的礼让,谢谢他的帮助。
  谢谢,不仅是表达感激,也是表达尊重。
  孩子被真诚地感谢,也会觉得被尊重
  一位朋友曾和我分享一件事。
  一天,她和孩子去小区楼下玩。走到一楼大堂时,看见前面有位老奶奶,应该是刚刚从另外一部电梯出来,走在她们前面。老奶奶的腿不是很好,拄着拐杖慢慢往外面走,大概是出去散步的吧。
  她们母女俩走得比较快,已经到了大堂门口,大门需要先按一下门禁才能打开。
  朋友按了一下门禁,拉开了门,准备等孩子先出去。孩子走到门边时,想了一下也跟着妈妈站在了大门旁边,和妈妈一起拉着门。原来,孩子想和妈妈一样,帮忙拉着大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先出去。
  老人家见状,很有礼貌地和她们母女俩说了两声“谢谢”!
  让朋友没想到的事,她的女儿,也很有礼貌地回复了一句,“不客气!”
  朋友顿时被那个场景感动了。
  因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会和孩子说“谢谢”,即便是在自己家里,姥姥姥爷通常对孩子的也只是说真乖真棒。
  更想不到的是孩子当时的回应,孩子条件反射地说了句“不客气”。朋友说她平时几乎没听到过孩子这样的回复,但显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吸纳了这句话。
  等这位老奶奶出了大门之后,老奶奶还回头微笑着对她孩子说:谢谢你!小姑娘。
  朋友分享说,当时,她在心底,由衷地对那位老人家说,谢谢你对我的孩子说“谢谢”!
  朋友从心里感受到,那位老人对孩子的一句谢谢,背后是两个平等人格之间的相互尊重。孩子,感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回应或感谢他人的帮助。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会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态度上,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跟对方说谢谢,而不会说“你真乖,真懂事”。
  一句“谢谢”,表达感激的背后是尊重。
  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更容易流动。这不仅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相互的平等和尊重。同时,这种人格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更有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谢谢”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
  乖,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要求孩子乖其实是代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恐惧。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有些父母想让孩子和客人的孩子分享玩具,通常就会对孩子说,“乖,你好棒。”其实,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而对方的孩子又哭了的话,我们和亲戚朋友间,是否就尴尬了?是否亲戚朋友间的情面就不好过了?
  又比如,当孩子发自内心地礼让或分享时,我们不对他说“谢谢”,而是跟他说“你好乖呀”,其实并没有尊重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孩子,你要活得“正确”,是这样就对了。
  这不是在谢谢孩子,更不是在表扬孩子,是在抹杀孩子的真自我。
  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是建立在内心自愿的基础上,这样的分享和帮助才是真情实意,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讨好他人的需求。
  “正确”之所以如此的重要,是因为,我们在童年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的。只有在符合父母认可的正确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被父母接受,才能够被社会接受。
  等我们成了父母,我们也在不经意的,把“正确”的生活方式,灌输给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当孩子发自内心和你分享时,当孩子主动帮忙做某事的时候,谢谢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谢谢孩子才是看到孩子的真自我,才能让孩子去追寻他自己真正的价值。
  活着,是为了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乖,听话,是好孩子的存在价值。但,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的存在价值。真正的生命力,是能够听见自己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分享、礼让,才是发自内心的分享和礼让。
其他文献
前天晚上去学校开家长会,各科老师都做了简短讲话,精准有效率,让我收获颇多。数学老师讲的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们不只要孩子把题做对,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说出做题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步骤是怎样,得到什么结果。通过这个过程来思考,比一味地闷头做题只求一个答案,对于未来的学习帮助更大。  回头想想,我们上学那些年,一直在按照老师的讲解不断钻研解题技巧,自己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如何能将解题过程表述清楚。未必是
期刊
感谢爸妈给我提供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假期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去了一趟传说中的美国。毕竟只有十几天,不算深入游,但是呢,还是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体会的……  防不胜防地丢脸  唉,在国内,你说俺走在大街上,谁能注意俺呢?一个戴眼镜的长得其貌不扬的高中生。可是,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哎呦我的天,我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那么扎眼?  到美国之前,俺爹俺妈千叮咛万嘱咐:要有礼貌;落地美国,这边的领队和导游不断提醒:
期刊
2005年12月,46岁的施之皓当选中国乒乓球女队主帅,与刘国梁一起分别成为首次通过竞选产生的男女队主教练。听到这个消息,施之皓的前妻“乒乓球女皇”曹燕华兴奋地对他说:“你当选了,最高兴的那个人就是我呀!”    小小银球做大媒,“作女”酷哥交相辉映    1959年9月,施之皓出生于上海。1977年,他凭借横拍反手快攻结合弧圈球的突出表现,入选国家队。不久,和他同批入选国家队的上海姑娘曹燕华引起
期刊
很多人对美国教育都有一个迷思,觉得美国孩子上学轻松、作业少,最多就是写写读书报告。假期更不用上补习班,各种玩!作为一个在美国“卧底”多年的家长,拍着胸脯说句良心话:美国孩子的假期作业并不少!  学期最后一天,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带回来一本厚厚的《寒假作业》,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老美也有假期作业啊!  吃完晚饭,儿子就开始自觉埋头写作业,一转眼就写了好几页。我让他先喝点酸奶再写,他还和我发脾气了,那
期刊
一天,游游对我说:“妈妈,我和爸爸有个秘密。”她眼睛有光芒,一闪一闪地:“不过,我不能告诉你。”  我大度地微笑,轻轻捏她鼓鼓的脸蛋:“不告诉就不告诉。你当然可以有秘密。”  “游游的秘密”,在我们家有特殊的含义。  因为是三代共居,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各有各的育儿观,也各有各的倔强。  当我禁不住游游的央求又给她买了一个巧克力蛋,会忧心忡忡地交代她:“别跟外公外婆说哦。”当外公
期刊
从前些年开始,中国和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支持推动了一项两国高中生交流互换的体验活动。我看到的是一名北京女高中生和一名澳洲珀斯女高中生,对调互换家庭和学校一个月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让人看到两种不同文化与教育理念碰撞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还是很强烈的。  最后的结局是来自北京的那位高中生更多地接受了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来自澳大利亚的那位高中生则表
期刊
前两天,在一家音频节目做嘉宾,开讲之前,主持人给我看了一则不算太新的社会新闻,讲的是,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以后,有对小夫妻本来有想法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家中的老大不同意,为此又哭又闹,还逼着他们写下一份“保证书” ,保证 “爸爸妈妈不要老二”,一辈子都只对他一个人好。  那天的节目主题,本来设定就是借着这个事件,聊一聊二胎的出生会对老大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父母们需要注意哪些可能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却建议把
期刊
窗外一副萧瑟景象。  已值深冬,连下了几天雨,越发的湿冷。  女儿山山被爸爸带出去玩,回来时候袖口湿湿的,说“太冷啦太冷啦”,然后就钻进了我的被窝。  是啊,从中午开始,我就在被窝里大睡特睡,他俩一起出去玩,回来了,这才叫醒我。  他们说:“我们给奶奶打电话了,我们也不去奶奶家吃饭了,我们要在家里照顾你!”  我头疼得很,睡了一大觉,觉得好了一些。按惯例,周日,我们是要回奶奶家团聚的,只是今天我头
期刊
“毒草”在曾经一个历史时期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这当然指的不是植物,而是书,是指那些不合时宜以及不合乎主流思想的书。回想起来,在那个时期,文学作品中不是毒草的少,大多数都是毒草,认为接触到了人就会中毒,尤其是青少年。  我三岁那年,“文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后来就开始烧书,要把毒草都烧掉,但是由谁来认定呢?却不知道,似乎人民群众都有权利认定,这就比较麻烦,响当当的香花总是比较少的,所以毒草的扩大化
期刊
那一天,我还在睡梦中,揉着朦胧的眼睛,被妈妈摇醒。她笑眯眯地看着我,脸上满是激动。那一刻,我意识到,你开始了人生的征程。在我还没完全从梦中醒来的脑中,有了第一幅画面:你在咱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越来越重。从那一天起,你给我一种特殊的幸福,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生活。  是的,我有伴儿了,我当哥哥了!还没从刚才那件事回过神来的我,不禁笑出了声。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思绪万千,不知不觉地描绘出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