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黛玉问香菱:你读了那些诗,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说:我倒领略了些滋味,不知是与不是,说与你听听。
  香菱讲了一首什么诗呢?就是王维的《使至塞上》。她举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是怎样解读的呢?
  她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乎无理,“圆”字又似乎太俗。可是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找不出来。
  我看到这一段,一方面真替香菱开心,真是痛快!你看,她已经很懂这首诗了,她的心中已经有诗情、有诗意了,对不对?
  另一方面又觉得心酸。你看这个女孩,她就像是一只漂亮的、稀罕的小鸟,那么娇嫩。可是她被粗暴地关在笼子里面,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到塞上去看大自然如何壮阔。
  可是当她真的读懂了这首诗,她会说,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生命中的壮阔就在她眼前,立刻,我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孤苦的女子,活得那么艰辛,可是她看得到。她看得到她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她心里的向往是那么强烈。
  所以后来大观园里的人都看到香菱在作诗,有的时候是在池边、树下,有的时候是坐在石头上出神发呆,或者蹲在地上抠土。
  有人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呆子嘛,像个神经病一样,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的。李纨、探春、宝钗这些人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香菱在笑。这个时候宝玉就发出了一声感叹,宝玉说了什么呢?
  他说:我们成日感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会有今日,可见天地生人至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宝玉第一次看到香菱的时候,觉得这个女孩子长得很好,非常清秀,而且很脱俗,他觉得这是一个有灵气的女孩。
  可是她偏偏被卖来卖去,又跟了薛蟠这样的人,不被珍惜。所以宝玉就感叹,香菱这个人好命苦,竟然跟这些俗物混在一起,再也拔不出来了。
  结果意外看到香菱学诗,宝玉就感慨:谁知会有今日,可见天地生人至公。就是说,老天生下这个人,就不会白白给了她这副皮囊,白白给了她这个性情,总要给她一点甜头,让她看到她生命中精彩的部分,这才是這个人被造出来的意义。
  所以看了这句话,我们也就了解了宝玉。宝玉当然有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有时候有点皮,有时候又“贱贱”的,他还很懦弱,但他偏偏是非常尊重这些女孩的。
  他看得到这些女孩子身上的好,也特别体贴这些女孩子。这个时候宝玉是真心为这个人感到高兴,他觉得香菱只有在作诗的时候,才是老天对她最公平的时候。
  所以,也就是在香菱作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香菱这个从来没有被人珍惜、没有被人重视过的女孩,她终于在学着写诗、读诗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她从前被别人卖来卖去时,从来也不会觉得自己被爱着。可是现在她爱诗,她的生命中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寄托,别人看她也会觉得,这个女子终究是很特别的。
  我有的时候会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香菱吧?总有那么一刻,我们会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们,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你是有价值的,你是光芒万丈的,你是可以做到的。
  那真是生命中很难熬的时刻。
  可是安全感这件事,如果我们把它寄托在别人身上,人家可能转身就走。如果我们把它寄托在财富上,财富也是会失去的。甚至我们把它寄托在健康上,健康也会被一再挑战。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生命就是一次一次的退而求其次。就像亦舒在《喜宝》里说的那样: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那么有健康也是好的。
  听到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深深的无奈,但是去看看《红楼梦》里香菱的故事,你就会知道,香菱比喜宝厉害得多。
  当她作诗的时候,她是自己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她不需要薛蟠来爱她。她虽然忘记了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谁,但是她不畏惧等待她的叵测的命运。在这一刻,她非常满足,她痴迷于自己的世界,她甚至可以看到大漠孤烟直。
  我曾经读到一个故事,说在古印度有一个王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了家乡,一个住在森林里的人收养了他,他就在森林里长大。所以这个王子一直认为自己属于这个原始的民族,他就是那个打猎、裸着上身跳来跳去、用刀子来割肉吃的民族的一部分。
  后来他的父亲,就是那个国王,派一位大臣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大臣告诉他:你的真实身份是一个王子。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子才知道:原来我是另一种人。
  这个故事被梭罗写在他的一本书里,梭罗是怎么理解的呢?
  梭罗说,我们的灵魂会因为所处环境的影响,弄错自己的身份,直到有一个神圣的人为你揭示真相,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故事。我们就像是香菱,陷在生活当中,可是生活有的时候把我们带到好的地方,有的时候把我们带到坏的地方,所以我们常常会弄错自己的身份。
  当我们在不好的境遇里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弱小,无能为力。但当我们在命运的高处时,又会得意扬扬,忘记风险。
  直到有一天,有那么一个人,或者有那么一件事,甚至就只是一首诗,它成为你的动力。你真的迷恋它,真的渴望它,那它就会为你揭示真相,让你知道自己是谁。
  那个陷在诗的境界里的香菱,她不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幼女,也不是被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无情蹂躏的红颜。在诗的意境里,她甚至不关心自己的未来究竟会如何,那些人生中的经历可以是支离破碎的。
  香菱在学写诗的时候,是为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就是看到自己的人生原本就很重要。自己的爱是有寄托的,它可以实现。
  (灰 鼠摘自微信公众号“李蕾听读会”,曾 仪图)
其他文献
创新没有止境,但传统定义了创新的底线。  如果你要卖车,你会向用户介绍自己的车最出彩的地方,比如功率有多大、百公里油耗有多省;如果你卖的是电动车,你会介绍电池续航里程。而买车的人一般会问车里的空间大不大、安全不安全,年轻人则会特别注意驾驶座旁边的面板,看看有没有炫酷的显示屏。  汽车工程师眼中的汽车又是什么样呢?他们会执着地关注汽车的三个动力性能指标:直线最高车速、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期刊
一  每月一次的保洁是租房中介附赠的服务之一。自从3年前搬家,每月出入我家的就是刘姐。  刘姐和别的保洁阿姨不一样。她顶着一头厚实蓬松的短发,皮肤是晒出来的浅棕色,大嗓门,说话就像连珠炮。她进屋后不多寒暄,收走各屋的垃圾袋,接水,清理,直奔主题。等她离开,整个房间归于平静,散发出一种近乎圣洁的光泽,叫人忍不住嘴角上揚。  刘姐刚来我家时,花生还是一只个把月大的小猫崽,走路时一步步弹跳起来,像个皮球
期刊
我过去对“见世面”这三个字有一些误解,觉得见世面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多”,所以仿佛陌生的地方去得多了人就厉害了。  后来我觉得,见世面这件事的重点并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反差之中的对比。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當地和你的老家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差别,那其实谈不上会有什么收获;但如果你去一个和家乡迥异的地方,一些你因为习以为常而视而不见的现象就能被感受到,就好像药物试验和文学对比那样,只有在比较中,事物的因
期刊
一個关于两个朋友的日常生活故事,一部没有对白但结局出人意料的漫画。
期刊
在從事文学工作之前,我的专业一直是绘画。进入文坛后,绘画一度中断。  我天生热爱艺术,绘画、音乐、诗歌、民间艺术等对我都有无穷的吸引力,也让我常能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文学。  这里边有一个与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关的问题值得探讨,就是中国人所讲求的“琴棋书画”和“触类旁通”。  在过去,一个好的画家必然有很深的诗文修养。唯有如此,他们笔下的层峦叠嶂、林海丛莽、仕女高士、草木生灵才会具有灵魂。  技艺只是浅
期刊
谷口吉生誕生于建筑世家:其父谷口吉郎是日本著名和风建筑大家,其外公松井清足曾是日本建筑学会的副会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谷口吉生,从小接受的熏陶便是“无用的教养”。  谷口吉生回忆道:小时候,当他的父亲想要向他说明日本的事物时,常常带他去看能剧或歌舞伎表演。在观看这些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时,父亲会提醒他注意观察歌舞伎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例如平民与贵族饮酒的方式有何不同。在“无用的教养”的熏陶中,谷口吉
期刊
“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须发皆白的彭士禄对着镜头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位96岁的老人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见证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发展。为国贡献了大半生,看到中国今天的成就,九旬老人很是欣慰。颠沛流离的烈士遗孤  彭士禄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的父亲、革命先烈彭湃牺牲时,他只有4岁。彭士禄说,那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漆黑夜晚,奶妈背着他不停地跑,他吓得哇
期刊
過去看书,尤其是看思想方面的理论书时,我经常会为那些晦涩的词感到困扰,比如,能指、所指、后现代、解构、复调理论,等等。看多了之后,就会觉得那些写书的人故弄玄虚,心想,你们就不能说点人话吗?  但是最近我看到一个说法,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说的。他说:理论界为什么要发明这些晦涩的概念?不是他们愿意这么做,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一部分是晦暗不明的,这部分很难表达。  而思想家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发明概念和
期刊
美的、丑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几种看法。同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作为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拿它做某种器物要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习性,
期刊
活在滤镜的时代里  喜茶、磨边牛仔裤、“斩男色”口红、淘宝、抖音、滤镜、网红主播、线上知识付费课程、企业家高管培训班,等等。在每一个生活场景里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可能是同事朋友之间交流的谈资,还有可能是为了虚荣心和面子而购置。  面对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流行时尚,在这个属于“后浪”的时代,有人冷静旁观,更多人则选择热情追随,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想要成为潮流的一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