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参数sCBV、sCBF、sMTT、sTTP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CT脑灌注参数脑血容量(sCBV)、相对脑血流量(s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sMTT)、相对达峰时间(sTTP)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1例颈动脉狭窄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过度灌注综合征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血脂、年龄分布、糖尿病合并情况、sCBV、sCBF、sMTT、sTTP水平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sCBF≥1.2 mm、sCBV≥1.0 mm、sMTT≥1.3 cm/s、sTTP≥1.2 m L/m2是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脑灌注参数能潜在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疗效,高血压、糖尿病、sCBF、sCBV、sMTT、sTTP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正>生防菌AS818(Streptomyces griseus)是经多年试验筛选出来的一株对东北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spp.有较高抗性,并对大豆有良好促生作用的链霉菌菌株。对生防菌AS818抑制Fusarium spp.根腐病抗病机理的研究表明,AS818的无菌发酵滤液(代谢产物)能明显抑制Fusariumspp.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该菌还能在大豆根际和根表短期定殖,改善大
由于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大豆等蛋白质饲料原料进口量大,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控制氮排放是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证明,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可有效降低氮排放,改善养殖环境。本文针对低蛋白日粮理论、应用优势及其在猪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总结和论述,为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为实现带钢质量检验智能化升级、改革需求,开发了不锈冷轧带钢表面质量判定系统。对该体系的基础系统服务、系统管理展示进行分析,重点对表检报告模块中的神经网络评价系统及规则评价系统展开详细阐述,并比较两套系统的缺陷判定能力。应用实践证明,通过神经网络与规则评价系统两套判定体系对不锈冷轧带钢表面质量做出打分与汇总,得出两套体系均可准确识别出夹杂不合卷。
介绍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实现项目建设信息共享3方面阐述BIM应用的意义和优势,提出BIM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聚乳酸全称Polyactide,简称PLA,是α-羟基丙酸缩合的产物。它是人工合成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可降解特性,属于热塑性脂肪族聚酯。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热稳定性、抗溶剂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快餐饭盒、医疗卫生、3D打印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的制备和聚乳酸在医疗、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居于财产犯罪相关问题研究的首位。传统以行为人的行为手段、行为对象等为区分标准的观点,不能妥当解决两者的区分问题。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致使财产发生损失的处分行为,不仅是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教义学基础,也是区分的唯一标准。处分意识、处分的自愿性和即时性为正确区分这两种罪名提供了具体路径。其中处分意识既是核心要素,又是区分的第一步;任何有意识地发生并直接导致经济损失的自愿行
对2017~2021年微纳米机器人(尺寸介于1 nm~1 mm之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从物理驱动、化学驱动、生物驱动和混合驱动4个角度对微纳米机器人在微纳米操作、集群控制、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然后从制备、定位和成像、功能化、集群等方面分析了微纳米机器人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微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程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目的:分析相关免疫及炎症指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结核患者325例[包括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115例(A组)和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210例(B组)]和同期的门诊健康体检者98名(C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组研究对象中免疫细胞、炎症指标、血清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传统的工程建设流程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在大量先进设备涌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难度提升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BIM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建立虚拟模型,能够展现出建筑结构中的基本情况,将大量信息内容直接呈现在模型中,降低潜在风险、隐患问题对建筑质量的影响,实现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