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吴雅琳师生作品展之后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15日至5月6日,本人携手11位青年雕塑家,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这次展览是继2015年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深圳坪山分馆,珠海古元美术馆,潮州力诚艺术馆三次巡展之后,又回到展览的出发地——广州美术学院,这也是本人师生雕塑作品系列巡展最重要的一站。有报道称:吴雅琳师生作品巡展艺术风暴席卷珠三角,我想这个“风暴”应是长期以来自己在教学上所贯彻和执行的以传承,创新,人文,科技为根基,之后阶段性的成果呈现。
  当近90件雕塑作品占据了广州大学城美术馆900m2的空间时,传统和当代思想的碰撞,东方和西方审美的融合在作品的呈现上尽显千姿百态。架上的,公共的,装置的等等,从音控到交互,从影像到动画,从数码艺术再回归雕塑的本体,作品的综合性很强。林林总总,颇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一次人文和科技,传统和当代的碰撞,也是本人教学思维特点的体现。自1999年至今,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就开设了专业素描,雕塑艺术创作,雕塑史论(合招),中国传统雕塑和数码雕塑等研究方向,迄今逾15个年头,带出来的学生而今在各个领域均有所作为。这一次的召集,是一次人才培养跟踪的集体亮相,也是南国雕塑界特定时期,特定风貌的展现。
  从教36年,本人主张艺术当随时代,即艺术与学术并重,艺术可以催生学术,学术又能引领艺术。现在中国的雕塑教育处在一个转折点,大家都知道美术学院的雕塑教育是秉承西方的传统,是一百年前从巴黎美术学院整个体系加以引进的。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西方雕塑教学的实践,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这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作为中国人,中国雕塑在当今世界艺术道路上该如何走?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注:10年前,本人也在本刊物发表过《传统的缺失——对当前中国雕塑界文化生态现象之思考》的论文)。当下艺术界纷繁复杂,说它很活跃也好,说它相对无序也行,总之,在繁荣中也出现了模仿挪用、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无可适从的各种态势。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都在发展,没有停滞,这本是好事,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如何发展得更加合理?这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人接触当代艺术也已三十几个年头了,但不少创作都是被动式和缺乏国际视野的。如何将中国人的当代艺术做得真正有价值,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秉承自己的传统。我认为,做当代艺术的人,一定要有文化的自觉,了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审美价值观,由它来提供你的养分,并帮助你去识别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这个身份,才能与西方真正对话。这就是我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是我的教学理念。另外,作为一个当代人。你不走当代,艺术不随时代,肯定失去当代艺术家的价值,在我这里,当代不仅仅是时间的含义,它更是文化的含义。中国人先了解自己的文化之后再来走当代,就能够走得更加纯粹。
  对这次的展览我们的学术定位是:“基于西学,取经东方,秉承传统,厚积人文,拓宽媒介,关注社会,发展未来,走向当代”。“基于西学,取经东方”,我们大学的基础是西方的,西方的理念,西方的审美体系,取经东方,我们在此基础上要主动地向东方文化学习,向祖先好的方面学习;“秉承传统,厚积人文”,了解,读懂先人的审美法则,培养自身人文素质和修养。这二点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包括成果韵最终呈现。一位艺术家有没有后劲儿,应该和他的人文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拓宽媒介,关注当下”,当今社会,可用媒介丰富多彩,已不局限于几千年前东西方雕塑家所采用的青铜和白石,到了今天,各类金属,声光电,数码等媒介实在太多,可以选的面也很宽。由于新媒介可以产生新的形式,新形式可催生出新的观念,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拓展媒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关注当下,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目的最终不是做中国传统雕塑,不是重复先人,而是要求每个人具有鲜明的文化身份去做好当代性的艺术作品。
  对中国传统雕塑的研究和教学,“基于西学,取经东方”这一方法论在几年前我还不敢这样提出来。早期做研究,我认为是应把西方的传统技法统统忘掉,做纯粹的,中国的创作语言。可是发现忘不了,而且没必要忘,因为西方的经典本身就很优秀,学习中国传统雕塑应该就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一个清晰的前提。我会告诫学生,我们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西方的传统,受他这么多年的教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都使你清醒地意识到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但关键是我们近四代人因种种原因,学西方却把自己祖先的優秀文化完全放弃,这是应该批判的,现在,是亡羊补牢的时候了。我这里所说的,是如何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西方优秀文化,加上主动去研究我们抛弃多年的中国的传统精髓,之后怎样把这两者很好的融合,什么叫很好的融合?就是二者结合后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我认为是简单,粗暴地挪用,是属于低层次的学习,这类作品我们见得很多但并不值得效法。所谓的化学反应,则是运用了两种审美价值观,通过融会贯通,创造出来第三种新韵类型,新的作品在传承基础上进行与时代与当下对接的再创造,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最终目的。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就应该是基于西学,取经东方,关注当下所产生出来的时代性作品。林风眠当年对此问题的态度,至今还有价值,即“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我认为西方和东方的艺术价值观结合得好,产生出化学反应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发展的里程碑,而这个里程碑也可能就出自中国优秀的当代艺术。
  去年我的作品《变脸——西方邂逅东方》,就是思考中国和西方传统艺术如何对接和转换后的艺术呈现,即借用新媒介去传达一种全新的观念。《合璧——艰难的回归》,是通过多媒体,反映散落世界各地的天龙山佛造像,寻找,对接,复原的可能性。在整个思考过程中,没有用新的媒介其实就没法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对祖先所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探究和传承的责任。去年的作品《背影》,到今年发展成为装置艺术,用时间流和拓展空间,尝试着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到当代的时空转换。
  青年雕塑家们的作品,无论是张海鹏的《游走的乌托邦》,彭程韵《新竹林七贤》,蔡丽娴《泡沫时代》和郑小雄的《迷城》,苏锦驹的《白度》和周巍的《生灵系列》等作品,无一不体现和承载着秉承传统,融合中西,拓展媒介和发展当代的这一理念。
  这个师生联展,有很凸出的东方色彩,这得益于广美雕塑系10年前本人在管理教学之时,将中国传统雕塑系列课程正式写入雕塑系教学大纲,之后大家通力合作,将其中的创作课打造成系的模范课程。因此对这一体系的思维和审美价值,年轻雕塑家们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想让更多学习雕塑的年轻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根脉。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比西方追求客观真实更难把握的是中国传统雕塑所要反映的人类精神层面和内心世界。但只要能从宏观的汉文化学理和中国哲学去了解它的形成,并归纳,梳理它的审美规律,一定是能够被掌握并能为艺术家的艺术发展开辟道路的。
  回顾本人36年的本科教学和逾十五年的研究生教学,教与学,我想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我是同学们的先生,他们有时也是我的老师。在我们这支队伍里,我给大家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风格,而是对同学们思想,观念的启迪和影响。经过了若干年的历练,同学们对传承,创新,人文,科技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在《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中,同学们各自以个性鲜明的形象,呈现出各自的精彩,没有一个人会重复别人的语言,严格地说,他们也没有一个人的作品会像我的一样,这是我最感到骄傲和欣慰的。
其他文献
研究平台︱在一个海上风电场安装和试运转之前,必须汇集整理关于风力条件的详细信息。本文中,来自德国劳氏船级社(GL)的Kay-Uwe Fruhner和来自德国焊接学会(DSV)的Bernhard Ric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开始出现,使得我国经济难以得到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建筑行业并没有重视绿色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月27日,近两百位船东、银行人员、船舶中介、政苻人员、供应商、媒体等航运界人士集聚中国扬州,参加了太平洋造船集团CROWN63首制船新闻发布会.会上,太平洋造船集团向来宾介
快速发展中的发动机制造商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QMD)在中国青岛庆祝其二冲程船用发动机产量已突破一百万马力。该庆典于2012年2月24日在QMD青岛工厂举
这家新公司从2012年2月29日开始正式运营,其首席执行官为Thijs Aarten.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2,300余名专家共同努力下,DNV KEMA将致力于推动全球向一个使用安全、可靠、高效、
3月28日,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http://2013cic.wangminjie.cn)新闻发布会暨春华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顺利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调研员许谦、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
绿色施工理念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中采取相应措施,对建筑工程本身及施工周边的环境予以保护,尽可能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其周边相关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绿色施工理念在
期刊
6月份,地方政府债券进入密集发行期,共有22个省份通过公开发行和定向承销方式发行了地方债合计7341.64亿元。截至6月底,2015年地方债共发行8682.64亿元,占已下达地方债发行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