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与受众心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报道是对有着很高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个人或单位,所作的有分量、有力度的报道。典型报道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高尚的思想品德,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典型报道不仅要让党和政府满意,而且要走进受众的心灵,促进受众的行动,这样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才会使典型报道真正发挥作用。本文试以2004年的部分典型报道为例,分析典型报道应如何把握受众的阅读心理。
  一、弘扬时代精神,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把握受众的接近心理
  新闻学中有个重要术语叫“接近性”。接近性的含义有二:一是新闻与受众在地域上的接近性;二是新闻与受众在思想感情上的接近性。典型报道所强调的接近性,主要是指后者。它是通过多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新闻媒体站在受众一边,观其所见,言其所思,大量地报道受众关心的事,表现出它与受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面;二是新闻媒体坚持真实性原则,不拔高、不夸大事实,还受众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媒体分众化的时代,传播效果更看重特殊的受众群体。属于感染指向范畴的称为感染主体。牛玉儒的感染主体指向了各级领导干部,《人民日报》在作牛玉儒的典型报道时,就注意挖掘牛玉儒的精神本质。2004年11月26日,刊发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追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牛玉儒》的通讯,颂扬他是“人民的贴心人”,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所引发的思考,对于特定的受教育群体产生了思想上的震动。
  新闻传媒的影响力,可依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由浅入深的形态阶段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情感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典型报道中人物的崇高品质切合广大受众的思想脉搏,切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在认知层面、情感态度层面对受众产生影响。而真正实现典型报道的目的,则需要特定的新闻内容来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产生行动层面的影响。由于行动层面是以认知层面、情感态度层面为前提的,因而典型报道既要满足大众的接近心理,又必须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制作出对特定的感染对象有震撼力的作品,来满足“小众”的接近心理。只有这样,典型报道才能突破以往的盲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各媒体依据定位,彰显特色,把握读者的求新心理
  过去的典型报道似乎都是中央新闻单位的事,而2004年的许多典型报道,还把影响较大的一些都市类媒体组织进来,全程参加采访,进一步扩大了典型报道的影响。从任长霞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媒体调动了多种新闻报道形式。
  6月3日,《人民日报》在1版作了导读,在5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本报记者采写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在4版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执法为民的典范》。第二天,在5版刊登了网友留言、诗歌及歌曲。之后,《人民日报》发挥理论功底深厚、认识问题高屋建瓴的特点,连续发表多篇评论,论述任长霞精神的实质及学习任长霞的意义。
  《中国青年报》则力求从平民化的角度挖掘这位英模身上的闪光之处,从女性的柔与公安局长的刚的冲撞中,在哭与笑、恨与爱的情感对立中展示这位有血有肉的女英雄。
  《南方周末》6月3日的《任长霞传奇》与6月24日的《七天,触摸一个真实的任长霞》则保持了一贯冷静叙事的风格,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任长霞。
  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反复、单调、一成不变的信息发送易使受众产生麻木和厌倦心理,求新求变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在任长霞的典型报道中,各媒体依据定位,发挥个性,这样就切合了读者求新的阅读心理,就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媒体联动、编者与受众互动,把握读者的参与心理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是2004年典型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任长霞的报道,首次在组织中央新闻采访团时,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国网、中青网等6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吸纳进来参加报道,网民反响十分强烈。
  6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青网、中国网5家网站联合采写的通讯;6月7日,《人民日报》在5版用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人民网网友深情悼长霞》专题,把网民的许多感人至深的留言、跟帖、评论等发了出来,引起更大范围的共鸣。6月2日16时,人民网《强国论坛》请任长霞的妹妹任丽娟以“我的姐姐任长霞”为主题与网友交流,访谈期间在线浏览人数超过3万,发帖近千条。人民网帖文《读任长霞,我为什么泪水潸然?》在网上被广泛点击和跟帖回复;随后,马祖光、周国知、牛玉儒的新闻采访团,都吸收六大网站参加。他们利用网络的“海量”优势和“互动”的特点,图文并茂、平等交流式地进行报道,这些人物报道的访问量和网友评论一直高居各大网站新闻排行榜前列,得到网民认同,受到群众欢迎,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
  四、控制规模,分散传播,把握受众的心理节奏
  大众传播在对受众的态度进行引导时,需要考虑受众感知、接受传播的阈限,即大众传媒所引导的目标,要设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与受众原有态度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过小,受众固然会感受不到;太大,受众也难以接受。因此,大众传媒在利用典型报道对受众进行引导时,应该在集中报道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再不断地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化报道,这样才能使英模精神深入人心。
  2004年的典型报道,在这方面也有所尝试。6月,媒体大规模宣传任长霞的事迹,使之家喻户晓。9月25日,由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任长霞榜上有名,观众又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2005年2月揭晓的“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任长霞、牛玉儒双双入选,他们的精神再次感动中国人。
  典型报道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武器,典型报道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典型报道要加强受众心理研究,尤其要加强特定的受教育群体的心理研究,只有这样,典型报道才能既作用于受众的情感,更促进英模精神的落实,才能真正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2007年,舞钢市铁山乡财政收入完成503.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7.7%;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41.5%;上缴税金6842万元,同比增长45.5%;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68亿元,同比增长27.20%;农民
隐身技术的出现促使战场军事装备向隐身化方向发展。由于各种新型探测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问世。隐身兵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美国为首的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究隐身技
欧阳夏丹,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早间资讯节目主持人。播报风格自然、清新、有亲和力。199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之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播《上海早晨》、《新闻夜线》等节目,2003年10月加盟央视《第一时间》。曾参与主持2003和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2005上海国际车展特别节目、2005教师节大型特别节目等晚会和直播报道。“享受充满资讯的早晨,欢迎收看……”《第一时间》以实用
在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创新思维是让人才更适应世界新型科技革命的重要保障,具备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科技型人才也是未来人才所要具备的思维品质。笔者作为一名在
当下报刊,开办情感专栏成为热门,面对如此缤纷的感情世界、纵横交织的社会心理、复杂多变的生活态度,怎样采撷精华,剔除糟粕?用进步的思想意识选取报刊和读者需求的结合点?以
新闻报道,要重视抢好第二落点。所谓第二落点,就是别人抢上了新闻报道的“头班车”后,自己从中挖掘出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独家新闻,以掀起第二个冲击波,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怎样抢抓第二落点,做足自己的独家新闻呢?为此,笔者试举贵阳两家市场化报纸的这方面报道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贵州都市报》2002年8月16日~22日刊发的《贵州山鹰折翅西藏雪山》系列报道,之所以获得读者好评,就在于重视抢夺第
在这个电视直播能把运动员的汗毛都拍摄得纤毫毕见,在这个全球舆论趋于高度一律的现代传媒时代,作为一个新闻人,世界杯令人陶醉之处除了运动场上的风云激荡、你争我夺之外,还有那
抒情,即抒发感情。在文学创作中,抒情是指通过文字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来赢得读者的认同和情感的互动。在电视艺术创作里,抒情镜头的运用非常普遍,它在拉近电视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试行以来,新闻界关于偷拍偷录“合法化”的说法便一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以为拿到了法律的“尚方宝剑”,隐形
工作中怎样才能出成绩,就是要永远保持“实习生”的心态。  一个对新闻不甚“知之”、稀里糊涂的人,一定写不出新闻来。即使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仅仅证明你会写新闻而已,但未必就能写出好新闻来。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只是一时兴趣,或以此为谋生的手段,或把写作当成一件任务去完成,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劳动,也不可能持久。一个乐在新闻的人,则会废寝忘食,倾注全部心血,以新闻为理想、为生命,保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