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07-02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2、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觀察空气,再观察空气的存在;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难点: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材分析:
  《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地球与宇宙”这一部分。教材编写者编排节知识的目的是使小学生获得地球与宇宙相关的基本知识,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本课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描述、猜想、实验等过程,感受并证明空气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要上好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按照《科学》课程的要求,当好学生科学探究的引领者,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
  学情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四、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注射器、海绵、粉笔、土块、碎砖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等。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思路:
  “教”→“扶”→“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入
  2、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 “找空气”活动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把空气找出来。说说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板书: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用气球、塑料袋、杯子和水、扇子等器材感受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说出你的发现。(板书: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3、碎砖块、土块、粉笔、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大胆猜一猜;
  ②我是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三)、拓展延伸 “瓶内吹气球”活动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板书:空气要占据空间)
  (四)、畅谈收获(弹性环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你学会了哪些新的科学知识;你有了哪些新的有趣的发现;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有了哪些改变;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哪些新的进步等等。)
  (五)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 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3、空气要占据空间。
  七、教学反思
  《周围的空气》是学生们探究空气的入门课。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空气在哪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物体观察空气,感觉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会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领略这个无比奇妙的自然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1-01  1.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基于职校学生学科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的特点,不妨尝试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法,具体可从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声形并茂,创设氛围;展现实物,逼真吸引;模拟表演,感同身受四方面入手。语文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
期刊
【摘 要】在 IT 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就业质量,文章从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平均月工资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2、2013、2014、2015、2016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为
期刊
【摘 要】管理是在特定对象的基础上,经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来实现目标计划。在管理学科理论方面,相比于其它类型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并无不同之处,但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特性,故此,其管理必须更严密、规范,更加程序化。究其实质,工程项目管理是对施工项目中所有组织控制、计划安排、措施等的统称。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教材,三年级毛笔楷书·颜真卿第14课,《竖折和竖弯》的课堂教学为例,对整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梳理与呈现,并做了设计意图的说明。  【关键词】课例研究 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6-02  本课是在学生学完横、竖、撇、捺、点、折、钩、提等基本笔画之后,一组相近基本笔画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学校、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所以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其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存在许多误区:要么蜻蜓点水,不痛不痒、要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么恶语伤人,专挑毛病、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8-02  随着二轮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数学课堂不断涌现出质的飞跃。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情感的关注并不多。我们布置的很多数学作业仍以一些形式单一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当然这种模式虽有其不可替代性,但它所
期刊
【摘 要】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制度并轨后,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在结合住院医师培训的要求下,同时需要培养住院医师所需要的临床能力,兼顾教授临床科研思维,该培养模式中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需得到解决。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 临床能力 培养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获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No.2016S31)资助。  【中图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9-01  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大规模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特别是我国“十一五”时期教育的长足发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一组2012年小考成绩的调查统计表,我随机抽取了一个县城农村班、一个乡镇农村班、一个完小班级的成绩各个分数段对照表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根植美好品德,为生命奠定底色的最佳时期。涂染这种底色的有效抓手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只要抓住习惯养成教育,将其作为常规重点,坚持“明确习惯养成目标,构建养成教育网络,开掘习惯养成渠道,强化良好习惯巩固”的养成教育思路,并进行长期不懈地强化训练,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自然水到渠成,从而帮助学生赢得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良好习惯 美好品德 生命底色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