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最早接触的书籍就是教科书,我们不得不承认,教材上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精粹,文字精炼有趣,通俗易懂,但往往与此同时也有着非常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都是为了完成这些目标,老师讲解,学生消化吸收,如同一日三餐,必要而乏味。它的必要体现在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上,每一篇课文后,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道理,要记住哪些生字词语等。而要更丰富的营养,教材又显得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从课外读物中去涉取更多的养分。再更进一步,就是创作能力,由最初的看图写话,再到作文,是检查学生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而教育讲究一种无声,一种引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所以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的难,在于“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我们又必须得完成树叶的型,让每一片树叶一眼就能识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
每篇作文的不同,在于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不同。课外阅读不仅能很好的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课外读物中去看世界,去探索未知;同时,对写作文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東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由此可以看出,对事物的认识和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对写作文的影响之深,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必然是不足的,这就得从其他方面去弥补,所谓前人之事,后人之师。课外读本中的故事、道理,就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很好的借鉴这些经验,以期达到在作文中感同身受的效果。
一、 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帮助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立意明确
语文里,必然经历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写在读之后,说明在读后的理解上才有料可写,这个读就是吸收,目的不用太明确,不为有用而读,“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平时的教学中,以一些课外读物为辅助,让学生多多阅读,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一个小故事后,他们或许并不能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但一定能清楚这个故事最终表达了什么,这就是作文的核心:立意。在小学语文课上,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有根据的讲解,由于时间有限,目的更明确,引的部分则较少。在布置作文时,却会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如现在是秋天,最应景的作文题材便是以秋天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各自眼中的秋天。题目宽泛,这是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秋天的多面性见仁见智。而这个时候,老师能做的就不能再是如课文般非常明确的讲解,只能就是引,如果引导呢?方向上的引导。如秋天的景色,秋天和其他季节有何不同?秋天的颜色是什么?你喜欢秋天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写的这篇作文主要要表达什么非常重要,无论他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都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尽管后来交上来的作文会参差不齐,也不会跑题太远。
二、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作文提纲
纵观各种儿童读物,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多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故事中有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其他的旁枝末节只为了渲染并突出主题。所以在作文中,也需要把握这个中心框架,一篇作文的主题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框架,也就是作文的提纲。一篇作文的提纲就好比人体的骨骼,肌肉四通八达,有的人长成了胖子,有的人却非常清瘦,有的人身上是结实的肌肉,有的人则全是难看的肥肉,但他们的骨骼框架都大体一致。在小学初期的作文中,我们不要求写太多的自然段,但基本要求写三个自然段,通常第二个自然段是重点,这个重点又要第一个自然段来把它引出来,再由第三个自然段来总结,这样就构成了一篇短小但结构清晰的作文。这是一个给作文塑型的过程,有了这个型,才有接下来的美和丑,根正才能苗红,这是一样的道理。
三、 通过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和成语使用的灵活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框架,还得赋予作文“血和肉”。多数的儿童读物都是一本一个故事,这么厚的书页上除了色彩丰富的插图,还有不少的文字,这些文字远远高于我们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字数。在这些故事中,有景色的描写,有人物形象的形容,有性格的描写,有人物关系的阐述,有细致到表情动作的刻画等等。这些笔墨都为整个故事的枝繁叶茂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人一目了然的清楚故事中那么多的人物关系,事件原因,这和作者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到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在不完全明了词语意思的情况下,却能熟能生巧的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并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在形容一个事物时,有的词语或成语能脱口而出,便能让笔下的作文灵动起来,同时,有了这些丰富的积累,也为将来写出更好的作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情感,让作文更有感染力
真情实感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历太有限,写出的作文空乏就是非常正常的。但他们又非常喜欢听故事,课外读物中大量的故事引人入胜,与其让老师和家长讲故事给他们听,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用眼睛去探索,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中,不强制他们能有真实的体会,但最好能感同身受。故事上的人物都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看就能被吸引,他们没有大人看待事物的理性,于是情感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如在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成人看到的或许是狐狸的狡猾,我们会去理解那三个农场主,甚至在现实中我们或许会去扮演那三个在孩子眼里“可恶”的农场主。而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狐狸爸爸的爱,对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爱,和对其他小动物的大爱,还有狐狸爸爸的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冷静。童真的世界我们不干预,如果作文中能有他们侧重的情感,那这篇作文便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3(12):178.
[2]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90.
[3]宋霞霞.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卢秀慧,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
每篇作文的不同,在于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不同。课外阅读不仅能很好的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课外读物中去看世界,去探索未知;同时,对写作文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東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由此可以看出,对事物的认识和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对写作文的影响之深,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必然是不足的,这就得从其他方面去弥补,所谓前人之事,后人之师。课外读本中的故事、道理,就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很好的借鉴这些经验,以期达到在作文中感同身受的效果。
一、 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帮助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立意明确
语文里,必然经历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写在读之后,说明在读后的理解上才有料可写,这个读就是吸收,目的不用太明确,不为有用而读,“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平时的教学中,以一些课外读物为辅助,让学生多多阅读,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一个小故事后,他们或许并不能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但一定能清楚这个故事最终表达了什么,这就是作文的核心:立意。在小学语文课上,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有根据的讲解,由于时间有限,目的更明确,引的部分则较少。在布置作文时,却会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如现在是秋天,最应景的作文题材便是以秋天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各自眼中的秋天。题目宽泛,这是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秋天的多面性见仁见智。而这个时候,老师能做的就不能再是如课文般非常明确的讲解,只能就是引,如果引导呢?方向上的引导。如秋天的景色,秋天和其他季节有何不同?秋天的颜色是什么?你喜欢秋天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写的这篇作文主要要表达什么非常重要,无论他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都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尽管后来交上来的作文会参差不齐,也不会跑题太远。
二、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作文提纲
纵观各种儿童读物,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多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故事中有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其他的旁枝末节只为了渲染并突出主题。所以在作文中,也需要把握这个中心框架,一篇作文的主题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框架,也就是作文的提纲。一篇作文的提纲就好比人体的骨骼,肌肉四通八达,有的人长成了胖子,有的人却非常清瘦,有的人身上是结实的肌肉,有的人则全是难看的肥肉,但他们的骨骼框架都大体一致。在小学初期的作文中,我们不要求写太多的自然段,但基本要求写三个自然段,通常第二个自然段是重点,这个重点又要第一个自然段来把它引出来,再由第三个自然段来总结,这样就构成了一篇短小但结构清晰的作文。这是一个给作文塑型的过程,有了这个型,才有接下来的美和丑,根正才能苗红,这是一样的道理。
三、 通过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和成语使用的灵活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框架,还得赋予作文“血和肉”。多数的儿童读物都是一本一个故事,这么厚的书页上除了色彩丰富的插图,还有不少的文字,这些文字远远高于我们对小学生作文要求的字数。在这些故事中,有景色的描写,有人物形象的形容,有性格的描写,有人物关系的阐述,有细致到表情动作的刻画等等。这些笔墨都为整个故事的枝繁叶茂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人一目了然的清楚故事中那么多的人物关系,事件原因,这和作者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到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在不完全明了词语意思的情况下,却能熟能生巧的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并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在形容一个事物时,有的词语或成语能脱口而出,便能让笔下的作文灵动起来,同时,有了这些丰富的积累,也为将来写出更好的作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情感,让作文更有感染力
真情实感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历太有限,写出的作文空乏就是非常正常的。但他们又非常喜欢听故事,课外读物中大量的故事引人入胜,与其让老师和家长讲故事给他们听,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用眼睛去探索,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中,不强制他们能有真实的体会,但最好能感同身受。故事上的人物都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看就能被吸引,他们没有大人看待事物的理性,于是情感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如在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成人看到的或许是狐狸的狡猾,我们会去理解那三个农场主,甚至在现实中我们或许会去扮演那三个在孩子眼里“可恶”的农场主。而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狐狸爸爸的爱,对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爱,和对其他小动物的大爱,还有狐狸爸爸的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冷静。童真的世界我们不干预,如果作文中能有他们侧重的情感,那这篇作文便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3(12):178.
[2]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90.
[3]宋霞霞.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卢秀慧,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