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发热的淋巴瘤:病例报告及文献温习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发热的病例中,热呈回归型者并不罕见,除较常见的病因如回归热、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等外,淋巴瘤类疾病亦可以间断发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我们于1954年曾遇一周期热病例,前后发作共28次,病程长达19个月之久,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瘤。鉴于国内文献中尚少类似报告,因将该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整理成文,以供同道的参考。

其他文献
1926年Franke氏发现十甲烷二胍(Decamethylenediguanidine;Synthalin)有降低性血糖之作用,试用治疗糖尿病,但因毒性较大,对肝脏有损害,没有应用于临床。1942年Janban氏在使用对氨基苯磺酸胺异丙噻唑(P-Aminobenzenesulphonamido iso propylthiodiazole;I.P.T.D.;2254R.P.;P.A.S.I.T.)
期刊
作者分析了不同性别与年龄的131名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又用改良的血清脂蛋白纸上电泳分析法,测定了胆固醇与磷脂在脂蛋白中的分布,并与20例动脉硬化病人血清的分析结果作对比观察。分析结果示: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平均含量为165.2±33.4毫克%,游离胆固醇占总胆固醇的24.1±1.4%,磷脂含量170.3±28.4毫克%,胆固醇与磷脂比值为0.96±0.10;血清胆固醇随年龄而增高,60岁以前
期刊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尚不到十年,因其对某些疾病,尤以胶元疾病与过敏性疾病,有明显的减退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的效果,故医师们颇为乐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时之一般副作用,许多国内外书籍杂志上已有详细记载与叙述,早为大家所熟悉。但关于其能引起过敏性反应这一点,则尚未为临床医师们所注意,书籍上记载很少,国外杂志上报告亦不多,国内文献就作者等参考所及,则尚无报告者。作者等曾遇见一例应用促肾上
期刊
醛固酮Aldosterone系最新分离出的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由Simpson与Tait,Wettstein与Neher.VonEuw与Reichstein氏等合作,于1953年9月间首先从牛肾上腺浸液中分离而得;它对电解质排泄具有强力的作用,为已知之最活动的盐类皮质类固醇。它对钠潴留之作用比去氧皮质酮大25倍,刺激钾排泄之作用则仅5倍于去氧皮质酮,对水之排泄则并无影响。Thron氏等与Grad氏
期刊
麦氨酸-草醯醋酸转氨酶(以下简称麦-草转氨酶)可转换门冬氨酸(Asparate)及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之氨基及酮基而使之合成新的氨基酸——麦氨酸(Glutamate)及新的α-酮酸——草醯醋酸(Oxalacetate)。此种酶质已被证实广泛地存于人体及动物之各种不同组织中,其中以心脏、肝脏、骨骼肌及肾脏中为最多,依次递减(表1)。正常人血清中亦能测得一定的麦-草转氨酶活
期刊
异菸肼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其毒性、副作用已有不少文献记载,而其中特别以服用此药后所引致的菸草酸缺乏在所有反应中尤占多数。国内最近有赵氏(1)报告急性蜀黍疹及吴氏(2)报告中毒性精神病各一例,前者显系服药后所引致的菸草酸缺乏,而后者根据其停药及用菸草酸治疗之后而获全愈,亦可证明该例确由同一病因所引起。作者近亦遇见一例,因用异菸肼治疗而出现有类似的毒性反应,所异于赵氏者,为此患者并无皮炎等症状,而有显
期刊
五年来我院收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甚多,据刘氏统计为同期间收容器质性心脏病之6.3%。较White氏1925年之0.9%;1950年之1.1%为高,与Spain及Handler二氏之6.3—10%相近;说明在长春市一带受此病害者为数不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多在天气寒冷或寒暖交接的时候,合并呼吸道感染,发生心力衰竭而入本院。本文报道57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期刊
近年来蛇草根制剂(Reserpine,Serpasil等)很广泛的被应用于高血压病和某些精神病的治疗上。其副作用据一般文献所载均不严重,其中属于胃肠系统者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大便较稀甚而腹泻。虽然如此,蛇根草疗程中并发严重消化系统症状的报告文献中已见数起。Denny氏等在作高血压病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例在调换慰安剂为Reserpine的过程中出现溃疡病症状。Haverback氏等
期刊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为罕见的疾病,自1869—1902年West氏报告了54例,但观察记录不全。1902—1920年Walker氏报告二例并搜集各国文献记载共31例,其中29例为慢性,2例为急性;自1920年后,各国报告亦不过10余例而已。而国内尚无此种病例报告。
期刊
自Аринкин氏于1927年首先采用胸骨穿刺抽取骨髓,以代替胸骨环锯术以来,骨髓检查已成为广泛采用之诊断方法,而胸骨迄今仍为常用之刺穿部位。盖以胸骨所在部位表浅,骨质单薄,易于穿刺,且该处即在年龄较大之人亦含有丰富之红髓,故为骨髓穿刺之理想所在。然胸骨穿刺常使患者恐惧或因此而拒绝检查。实际上胸骨穿刺亦确较危险。胸骨髓质一般之厚度为5—15毫米,前后二层均甚薄,尤以后壁为甚,心脏与大血管则位于胸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