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与“会”的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各科老师几乎有一共识:初中化学最好教,易教易学易考。似乎“三易”成了初中化学的代名词。其实化学同行都明白,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不困难,学生的接受也轻松,可解题时经常出现不成问题的问题,倍觉惘然。细细品来,却发现所谓的“懂”不过是弄清了基础知识,却没有真正转化为一种能力,也即没有“会”。
  一、关于“懂”与“会”
  化学的实验性、趣味性、亲合性,以及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使它受到刚入门的初中生的青睐,吸引着众多学生去探索化学的奥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学班中有四、五个人开始惧怕、讨厌化学,甚至有超过1/5的同学怕解“大题目”。深入了解后发现,有以下观念:实验有趣,但知识点太多太碎,解题难;课上能听懂,但拿到题目无头绪。
  产生上述问题说明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尚未真正“学会”,也即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渡过这一难关呢?
  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1.教学的逻辑顺序
  任何一科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体系,而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先于授课,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过程结构,进行有机组合,精心设计其逻辑顺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2.学生的认识顺序
  学生的认识顺序,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般规律。通过实践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感知到理解;(2)从已知到未知;(3)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4)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5)从模仿到创造;(6)由易到难;(7)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事实证明,凡符合这些顺序的,教学活动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则一定要遭受挫折。
  3.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的学习活动受自身身心发展水平制约,针对初中生对化学往往是从好奇和直接兴趣出发,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不够稳定,遇到挫折易厌倦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体系。
  三、具体应对措施
  1.分散难点,设计合理的知识梯度,夯实“双基”
  解决化学问题首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即“双基”),这是解决化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属于“弄懂”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当注意全盘考虑,设计科学的教学体系,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夯实“双基”。
  2.建立化学性思维,培养三种能力
  教好、学好双基,并不等于学生的能力自然提高了,也即“弄懂”却不一定“学会”了。时常听老师说:“此题应该这样解。”然后列举几道类似题加以巩固,便认为一通百通了。其实这种教学始终没有跳出“题目”的框框,能“举一反三”固然好,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化学思维方法。
  近年来,命题趋势是“守纲不守本”,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高,说难也就难在多方面考查学生智力和能力。此举在初中化学同样适用,建议如下:
  (1)思维的训练,形式立足于平时教学之中,切忌最后搞专题讲座。
  (2)教给、指导学生思维的步骤:①分析题意,挖掘信息;②联系基础,灵活应用;③逻辑推想,形成思路。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基本技能;挖掘题干信息能力;综合运用“双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化学题型种类繁多,解题无固定模式,重在建立解题的基本模式,即“信息 基础知识 逻辑思维”。
  3.实践中形成思维
  理论千遍不如实践一遍,在实践中加以指导、点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分析题意,抓住关键信息。如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已知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把握住即可把题目由未知引向已知。
  (2)选准突破口,寻找更优解法。近年来中考命题中,探究题一直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平时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提示信息,而且要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主要依赖于对各种物质特殊性质的“弄懂”和解题思维的形成,再如,中考对计算题虽说降低要求,但从历年统计看,仍是失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不从思维上解决问题,再低的要求也会成为失分的大户。如沪教版第四章有这样一道题: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7g固体物质,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10.7g固体物质中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许多同学拿到题看了之后,发现与所讲例题类型不同,无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可用,感到束手无策。此时不妨提示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思考:①分析题意,弄清发生了什么反应,是否完全反应?②分析反应前后物质及其质量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了?通过短暂思考,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该题的突破口在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方便快捷。
  4.训练发散思维,启发一题多解
  中考命题趋向是增加了主观描述题和开放性试题,化学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化学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求优”。一方面,化学教学中不能讲的过死,限得过严,鼓励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法,允许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个体思维,不能搞“千人一面”;另一方面,“思维求异”不等于胡猜瞎想,思维的基础是“双基”的正确综合应用,解题中要积极指导,教给思路,启动思维;第三,精选精编例题,及时收集学生中好的解法,促进化学性思维发展。
  总之,让学生从“弄懂”到真正的“学会”,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必须从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阶段性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教与学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追求是无穷尽的。我希望能和全体化学老师一起,找出一条更适合于教与学的教学范型,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的好人才。
其他文献
【正】 读了《福建论坛》1984年第6期上李联明同志的论文《美的本质论辩——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说》,十分高兴.我觉得,李联明同志对'美的本质'作了长时
近年来,中国网球运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虽然整体水平还不高,但也开始了中国网球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那么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普及是否可行
【正】 可分与不可分这对范畴,在哲学史上早就提出来了。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学说的新进展,特别是“夸克幽禁”说法的提出,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思考。对于物质是
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
【正】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因上海抗战而被蒋介石驱赶到福建剿共的十九路军将士,在秘密同红军达成谅解后,公开揭出抗日反蒋的旗帜,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39
一、学校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和办学理念的滞后,在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大多数学校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不足,科学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师资的培训问题。科学教育是开放型的课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靠教师的自我“充电”,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开设一些培训班,帮助教师提
优质的体育教学能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充分地享受活动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神奇。
【正】 诗歌创作有形似与神似之说,只是咏物诗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中国古代部分写景状物诗歌.诗歌创作有一个由言志,到言情,到咏物的不断发
【正】 南宋理学家朱熹任福建漳州知府时,听说有个年轻画家寄宿在城内东桥亭佛庙里,便去见他,当面要其画一幅“月亮园”相赠,画家答应过几天派人来取。朱熹连续两次派衙役去
【正】 近期台湾省内较有影响的哲学伦理学派别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一是政治上直接为台湾当局服务,在宇宙观或本体论上坚持“心物合一论”、“心物一体论”的“中性一元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