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代油画中的“废墟”形象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70年代末,80年代以及90年代以来,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这三个不同时期,废墟形象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社会寓意。本文将结合相关的社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分析这一形象在当代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的原因。
  一、“废墟”形象的界定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废,屋顿也。顿之言钝。谓屋钝无居之者。引申之凡钝置皆曰废。”“废”这个字最早的含义是无人居住的废弃的屋宇,“废”与“墟”结合在一起,即“废墟”。现代词典对于“废墟”的解释是:遭破坏或弃置不用,已致荒凉寥落的城镇、市街或房舍。
  本文对于废墟的界定是:一个地方曾经辉煌过,繁华过,由于种种原因,如历史变迁、城市改造、战争等而使得繁华不再,一片荒芜,这样的场所,称之为废墟。如果一个地方本来就是荒芜的,那就谈不上废墟。废墟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是人为的。
  二、废墟形象在当代油画中的具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艺术中的“废墟形象”多表现战争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预示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文革结束后,中国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在废墟里“新生”成为艺术家的主题。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各种艺术理论译介到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和理论工作中开阔了视野,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断尝试。在70年代末、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不同时期,废墟的形象不断涌现。
  (一)70年代末——历史废墟——“新生”和摆脱束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星星画会的成员举办了他们的第一次展览。在这次展览上,圆明园作为废墟的形象出现在黄锐的两幅油画作品中,这两幅作品都用几何化的手法,表现了圆明园的废墟形象。第一幅是《圆明园:遗嘱》(如图1),画中废墟的遗迹如同白色骨架一般,黑暗的背景里参杂着暗红,像是燃烧后火苗刚刚要熄灭的炭火,画面的对比十分分明。另外一幅是《圆明园:新生》(如图2),在这幅作品中,背景处理的十分明亮,在陽光下,废墟矗立于蓝天白云之前,就像体型巨大的年轻男女,他们相互依偎着、搀扶着,眺望着远方。画面中右方的棕色石柱,表面粗糙,但如骄傲的少女一般,抬头凝视远方;中间的石柱像是安慰朋友的长者,伸出双臂搂着伙伴的肩膀。这两幅作品,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对于文革等等历史灾难的思考,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新生,想要挣脱文革的束缚等等。
  (二)80年代——“西北热”(文化的反思)
  如果说在70年代末,当代油画艺术中的废墟形象多为历史废墟,那么在80年代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城市废墟,但是这一时期的城市废墟更多的乡土风物,当时丁方以描绘城市废墟而著称,该作品是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对于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残垣断壁的描绘。丁方开始只是对于乡土风物的关注,后来多次去黄土高原地区走访,开始思考黄土高原本身所蕴涵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力度,思考历史的过去、未来和现在,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文化反思”。这一反思表现在作品中对于形态、质感和色彩的呈现时,它们都具有历史象征意味:例如崮峁的造型与司母戊鼎的联系,山形裂纹与青铜面具神韵的关联,岩壁褶线与秦汉篆刻艺术气魄的吻合等等。
  (三)90年代以来——城市废墟的滥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冲突以及城市废墟(“拆”、“迁”)等问题随之而来,成为艺术家笔下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中,以许江、刘晓东、赵晓佳等艺术家最具代表性。
  许江——文明的冲突
  许江90年代的作品中出现了大批场面宏大的废墟形象,从1995年开始的《世纪之奕》系列、《大轰炸》、《围城》、《石碑》等作品一一呈现了毁灭与废墟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人类文明的成果被化为废墟,那些曾经被人们视为文明载体的城市、纪念碑、建筑等等都摧毁、坍塌,成为碎片。在《世纪之奕》(如图5)中,作者表现了人类文明异化的结果,在这场景中,作者置入两只奕者之手,它象征者毁灭背后相互对抗的历史力量。而那两只手仿佛在提醒人们,正是人类自身的行为,使得一切化为废墟。在许江的笔下,废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主义式的感伤与呻吟,而是一种人类现代性的证据,是人类文明冲突的遗迹。许江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制造废墟的过程,而在二十手世纪,废墟的生产达到了顶峰,废墟已经成为人类意志冲突、暴力肆虐的历史剧场。
  三、废墟形象出现的原因探究
  (一)70年代末——对于文革历史的挣脱
  星星画会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几何化的圆明园废墟形象,其几何化的手法,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受到了当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的形式美》思想的影响,关于绘画的形式与内容等的讨论在1979年已经十分火热,星星画会的艺术家笔下的几何化的废墟形象是也在思维的产物。
  (二)80年代——对于“下乡”的一种脉络延续
  80年代丁方作品中呈现的是一种单纯、凝固,甚至带有某些宗教的神秘感的黄土高原的废墟形象,作品具有观念性、象征性和冷漠感。这与80年代的“文化热”有很大关系,80年代的哲学、美学书籍的翻译引进,西方现代美术译介传入国内,艺术家们热衷于思考理性化的哲学问题,将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启迪下的手法转换成具有个性表达的“图式”,作品以象征的手法,呈现出理性、形式、冷漠的效果,这也是新潮美术时期艺术家们作品表达出的一致性效果。
  (三)90年代以来——人类现代文明的废墟
  如果说80年代的废墟是艺术家对于人类历史文化的反思,那么90年代以来的废墟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人类文明异化结果的反思。90年代,中国进入了消费社会,商业化浪潮的冲击性,人类社会出现了异化现象,这一异化现象就表现为消费社会下的人类活动产生的精神废墟以及各种人为活动产生的城市拆迁废墟等等。
  四、小结
  “废墟”这一形象,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出现,与中国早期的废墟形象相比,“废墟”在当代艺术中以其自身丰富的形式语言和多样的社会学意义,而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星星画会成员,更多呈现给艺术史的是几何化的历史废墟,表达一种对文革历史的挣脱,对新生的渴望;而80年代丁方笔下近乎理性、冷漠、象征式的,带有乡土风物色彩的废墟,表达的是以黄土高原为载体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反思;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种城市废墟的滥觞时期,艺术家们或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正在发生的城市废墟,或以超现实或象征的手法,表现人类文明社会下产生的精神废墟。
  参考文献:
  [1]许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1981.
  [2]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13.
  [3]丁方.“城——文化反思的象征”[J].中国美术报,1985,(23).
  作者简介:刘黛瑶(1993.05.06—),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装饰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进入了英语这类文科领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英语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这对我们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成为我们目前探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一、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要符合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与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礼仪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礼仪已成为现代人的处世艺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礼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礼仪  引言  《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古来儒家很重视冠礼,认为冠昏丧祭乡射朝聘诸礼,皆始于冠礼。祖先们的思想精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教育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深化,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水平具有十分大的影响。本文以实际调查为主,从调查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素养;小学教育  引言  20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对形声字的声符表义功能进行讨论,概述了形声字声符表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意义,同时又进一步探讨了形声字声符表义的复杂性。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声字;声符表义  一、形声字的概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提出了“六书”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叙》中:“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①“四体二用”的观点被广泛认可。其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中华古典文化得以进一步地推动和传播,对其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着重论述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进行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现代传媒;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和相互融合,古典文化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进
期刊
摘要: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它的历史和音乐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我国就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的音乐观。本文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的礼乐制度来分析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礼乐制度;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一、礼乐制度下的孔子音乐观  (一)礼乐制度与孔子。周王朝建立后,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反对“淫乐”,使用“节乐”的措施,故西周初年产生了由周公制定、并经后
期刊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比较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健美操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健美操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分解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发展的产物,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对于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分解教学法的概念、作用,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健美操教学中分解教学法的应用,从而形成对分
期刊
摘要:分析了美式生活必备的先决条件,从美式乡村风格的色彩与现代美式风格的色调特点两方面阐述了美式家居色差上的区别,并探讨了美式家居的造型特点,为现代家居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美式风格;家居;色彩;造型  多年来,美式风格作为一种时尚在中国家庭中受到热捧,很多人更愿意把这种时尚带进自己的家庭装潢中。美式装修一看就能让别人看出是美国式的风格,是近代装修中很具有表现模式的突出风格,因为它集合了许
期刊
人们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水平也随之得到巨大提升,而挂烫机作为生活中的必备产品,通过技术优化和质量改进,产品实现了整体技能更加优秀,信息计算更加准确,系统运转更加稳定,良好的抗静电能力,绿色节电低消耗使得微型挂烫机逐步取代传统的挂烫机的地位,成为现代居民家里必不可少的产品。传统挂烫机向智能低碳熨烫产品的转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在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必不可少的一步。微
期刊
1.肩袖生理结构  肩关节是由大而圆的的肱骨头与小而浅的肩胛盂构成,关节窝只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灵活性极高,但是稳定性较差。关节的稳定必须依靠关节周围肌肉的作用,特别是肩袖。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均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此肌腱复合体称为肩袖(又名肌腱袖或旋转袖)。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