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外科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和治疗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为3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临床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具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不同外科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6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50-01
在临床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具有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健康,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死亡现象[2],手术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为进一步了解分析不同外科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特从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均在30mL以上,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3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64.52±1.16)岁;出血到手术时间为5h-7d,平均(3.3±1.6)d;GCS评分低于4-12分,其中低于8分者18例,8分及以上者19例。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65.13±1.21)岁;出血到手术时间为4h-8d,平均(3.7±1.5)d;GCS评分低于4-11分,其中低于8分者17例,8分及以上者20例。对7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依据患者颅脑CT对其血肿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做一切口,长度5—57cm,开放小骨窗大小为3.0cm,用锐性“十字形”将患者硬脑膜切开,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显露岛叶后经岛叶皮质造瘘,瘘口长约1.5cm入血肿腔,用吸引的方法缓慢将血凝块清除掉,电凝止血后血肿腔内铺薄层明胶海绵,不留置引流管,严密缝合颞肌,手术结束。术后6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依据患者意识状况采用适量镇静剂和止痛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麻醉成功后,依据患者颅脑CT确定的血肿位置,用YL—1型一次性微创血管穿刺针进行定位穿刺。对于血肿体积不超过60mL的患者,采用单针进行治疗;对于血肿体积高于60mL的患者,在患者血肿上下极端内1.5—2cm处实施单针进行治疗,在穿刺至血肿位置后,将其同吸引装置连接,对未凝固呈胶冻状的淤积血液进行冲洗,之后用20000μ/5mL的尿激酶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结束手术。之后注入20000μ/5mL的尿激酶封闭引流管,4小时后彻底引流,并根据患者血肿残留状况采用尿激酶进行反复治疗。
1.3 疗效判定[4]。在治疗后6月,利用GOS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效,GOS=5分或4分;有效,GOS=3分;无效,GOS=1分或2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对照组治疗期间共7例患者(18.92%)出现并发症,治疗组治疗期间共1例患者(2.70%)出现并发症,对比可知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属于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促且病情严重,在短时间内病情可迅速进展,患者在发病后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及脑疝等症状,患者预后较差,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经观察治疗期间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笔者发现,治疗前GCS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时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形态不规则,穿刺手术后易再出血,故而在确定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时,应优先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另外,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幕上血肿大于30ml,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一般应尽快安排手术治疗,促使患者脑部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脑组织坏死的进展过程予以有效抑制,从而降低血肿压迫造成的诸多并发症,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J].大家健康,2013,07(04):128
[2]张涛.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2):48-49
方法:从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和治疗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为3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临床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具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不同外科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6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50-01
在临床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具有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健康,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死亡现象[2],手术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为进一步了解分析不同外科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特从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均在30mL以上,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3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64.52±1.16)岁;出血到手术时间为5h-7d,平均(3.3±1.6)d;GCS评分低于4-12分,其中低于8分者18例,8分及以上者19例。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65.13±1.21)岁;出血到手术时间为4h-8d,平均(3.7±1.5)d;GCS评分低于4-11分,其中低于8分者17例,8分及以上者20例。对7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依据患者颅脑CT对其血肿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做一切口,长度5—57cm,开放小骨窗大小为3.0cm,用锐性“十字形”将患者硬脑膜切开,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显露岛叶后经岛叶皮质造瘘,瘘口长约1.5cm入血肿腔,用吸引的方法缓慢将血凝块清除掉,电凝止血后血肿腔内铺薄层明胶海绵,不留置引流管,严密缝合颞肌,手术结束。术后6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依据患者意识状况采用适量镇静剂和止痛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麻醉成功后,依据患者颅脑CT确定的血肿位置,用YL—1型一次性微创血管穿刺针进行定位穿刺。对于血肿体积不超过60mL的患者,采用单针进行治疗;对于血肿体积高于60mL的患者,在患者血肿上下极端内1.5—2cm处实施单针进行治疗,在穿刺至血肿位置后,将其同吸引装置连接,对未凝固呈胶冻状的淤积血液进行冲洗,之后用20000μ/5mL的尿激酶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结束手术。之后注入20000μ/5mL的尿激酶封闭引流管,4小时后彻底引流,并根据患者血肿残留状况采用尿激酶进行反复治疗。
1.3 疗效判定[4]。在治疗后6月,利用GOS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效,GOS=5分或4分;有效,GOS=3分;无效,GOS=1分或2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对照组治疗期间共7例患者(18.92%)出现并发症,治疗组治疗期间共1例患者(2.70%)出现并发症,对比可知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属于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促且病情严重,在短时间内病情可迅速进展,患者在发病后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及脑疝等症状,患者预后较差,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经观察治疗期间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中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8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笔者发现,治疗前GCS评分低于8分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时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形态不规则,穿刺手术后易再出血,故而在确定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时,应优先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另外,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幕上血肿大于30ml,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一般应尽快安排手术治疗,促使患者脑部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脑组织坏死的进展过程予以有效抑制,从而降低血肿压迫造成的诸多并发症,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J].大家健康,2013,07(04):128
[2]张涛.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