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教学,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作为主要学科,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重视完善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从而学会发展,为其适应社会发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存在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是人文教育的主流,它对于学生汲取知识养分、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实践水平、开掘内在潜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柔性作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说明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其次说明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背景
1.高职高专生源状况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入学门槛较低,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甚至很大的差距。大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汉字形音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等基本素质较差,影响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本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第一堂课上的自我介绍,不少学生做不到完整流畅的三分钟自我介绍,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
心理状况方面,由于高考这场严酷的分级考试使高中毕业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2.高职高专课程设置
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能压缩就压缩,其中大学语文几乎可以说是处境最艰。“两课”有严格规定的课时,英语有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计算机也有等级证的就业优势。唯有大学语文,没有证书的吸引力,没有制度的限定,所以课时被一再压缩,大学语文就在的高职高专的课程开设中风雨飘摇,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语文教材内容的脱节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在学习中很难让学生和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教材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更是微乎其微,语文能力的训练未能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未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及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甚至十几年来,语文教材一直采用“文体单元式”的编写方式,即按文体为主线编排成若干学练单元,再兼以各种阅读写作知识于其问,这种编写体例过多强调了单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与同属高中阶段的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无本质区别。
2.高职高专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高职语文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其基础性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则处于支配地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接受的是现成的知识,承受了他人的观点,失去了自己的体验,丧失了自己的创造,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被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3.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的设置情况十分随意,不禁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语文还没有被明确定为文、理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往往是是否开设,以及开设多少课时均未规定,许多院校只有文科类专业开设一学期,理工科专业根本不开设。一旦高职高专院系要压缩课时,停开课程首选的往往就是语文课程,有的院校甚至连艺术类专业都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归根究底,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根源还是在于高职高专校、系领导对语文课程和教育的不够重视和缺乏支持。
4.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的缺失
因为学校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随意开设甚至压缩,不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没有积极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只是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此外,随着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人文课程老师有限,一个人往往要同时跨几个专业教学,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各个专业的差异。甚至还有的教师基本上承袭中专或高中的教学方法,或者把它上成了大学中文专业的压缩课,使得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四、加强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策略
1.学校和相关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高专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长远目标考虑,给予语文教学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政府则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或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与探讨,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规范和统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步伐,这样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会迈得更稳、更快。
2.结合教育特点编写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教材,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应该打破长期以来“文体单元式”编写体例,在职业素质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新型高职高专语文教材,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编写《旅游地理》等语文教学辅助教材,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基本概况,传授和研讨旅游景观的欣赏手段和方法,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门高职高专语文选修课。
3.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是创造性思维中一个基本的主导因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可通过开展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训练进行有意识的提升。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与之相对的是集中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4.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
为了贯彻职业素质为本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高职高专语文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有现代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的业务能力,对不同市场,不同职业,不同行业在职业素质的内容和标准上的共性与个性也要有所了解。语文教师还应爱岗敬业,熟悉职业规范,具备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书育人意识,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并能够时刻以自身优秀的职业素质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
五、结语
总之,由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近年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许多教育者感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必将被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将被肯定,这就需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育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从而早日使这门学科成熟、完善。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存在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是人文教育的主流,它对于学生汲取知识养分、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实践水平、开掘内在潜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柔性作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这说明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其次说明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背景
1.高职高专生源状况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入学门槛较低,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甚至很大的差距。大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汉字形音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等基本素质较差,影响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本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第一堂课上的自我介绍,不少学生做不到完整流畅的三分钟自我介绍,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
心理状况方面,由于高考这场严酷的分级考试使高中毕业生在人生的转折关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身处不同的环境,差距使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业的态度,阻碍着自身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
2.高职高专课程设置
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高职高专学制三年,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这样,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能压缩就压缩,其中大学语文几乎可以说是处境最艰。“两课”有严格规定的课时,英语有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计算机也有等级证的就业优势。唯有大学语文,没有证书的吸引力,没有制度的限定,所以课时被一再压缩,大学语文就在的高职高专的课程开设中风雨飘摇,很难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语文教材内容的脱节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在学习中很难让学生和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教材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更是微乎其微,语文能力的训练未能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未能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及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甚至十几年来,语文教材一直采用“文体单元式”的编写方式,即按文体为主线编排成若干学练单元,再兼以各种阅读写作知识于其问,这种编写体例过多强调了单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与同属高中阶段的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无本质区别。
2.高职高专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高职语文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其基础性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则处于支配地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接受的是现成的知识,承受了他人的观点,失去了自己的体验,丧失了自己的创造,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被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3.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语文课的设置情况十分随意,不禁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语文还没有被明确定为文、理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往往是是否开设,以及开设多少课时均未规定,许多院校只有文科类专业开设一学期,理工科专业根本不开设。一旦高职高专院系要压缩课时,停开课程首选的往往就是语文课程,有的院校甚至连艺术类专业都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归根究底,高职高专语文课时设置的随意根源还是在于高职高专校、系领导对语文课程和教育的不够重视和缺乏支持。
4.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的缺失
因为学校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随意开设甚至压缩,不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没有积极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只是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此外,随着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人文课程老师有限,一个人往往要同时跨几个专业教学,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各个专业的差异。甚至还有的教师基本上承袭中专或高中的教学方法,或者把它上成了大学中文专业的压缩课,使得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四、加强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策略
1.学校和相关机构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高专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应从长远目标考虑,给予语文教学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政府则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或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开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与探讨,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规范和统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步伐,这样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会迈得更稳、更快。
2.结合教育特点编写满足教学需要的教材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教材,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应该打破长期以来“文体单元式”编写体例,在职业素质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新型高职高专语文教材,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编写《旅游地理》等语文教学辅助教材,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基本概况,传授和研讨旅游景观的欣赏手段和方法,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门高职高专语文选修课。
3.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是创造性思维中一个基本的主导因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可通过开展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训练进行有意识的提升。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从同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与之相对的是集中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4.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师职业素质
为了贯彻职业素质为本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高职高专语文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有现代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的业务能力,对不同市场,不同职业,不同行业在职业素质的内容和标准上的共性与个性也要有所了解。语文教师还应爱岗敬业,熟悉职业规范,具备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书育人意识,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并能够时刻以自身优秀的职业素质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
五、结语
总之,由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近年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许多教育者感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然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必将被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将被肯定,这就需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育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从而早日使这门学科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