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文章根据目标管理的理论和特点,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分析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导向和目标模式,提出目标管理的实操环节以及目标效度的评价与激励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目标激励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的发展,为了群体总目标的实现,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制订科学的目标体系,客观确定各个层面各种类型人员的责任范围,以订立其于一定时间内应完成的目标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优劣界限的尺度为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对其实现过程实行上级督办和自我控制相结合的一种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传统科学管理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产生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强调整体观念,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是进行整体管理的一种技术;它是过程型的激励理论,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它强调人是核心,注重人的主体参与性,强调组织成员参与管理。而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其激励性,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人的需要期望与集体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革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把目标管理与目标激励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这将是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手段。在此,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阐述学生工作中的目标管理与目标激励
一、目标向导及目标模式
目标管理具有导向启发作用,它以将来的社会对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理想,通过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国家的教育目标一致起来。科学合理的目标模式,能够在管理工作中發挥极大的作用,其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参与设置自己的目标,使得学生能接受且采取实际行动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其二,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全体人员明确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增强了集体观念;其三,它使学生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活动体系,而且很容易被判断和评价;其四,它可以应对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自身创造达到预期目标;最后,目标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另外,目标管理必须注重其激励作用,激励学生朝着教育总目标作群体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群体心理氛围,使个人目标更集中地指向集体目标。
科学合理的目标模式必须坚持下面几个原则:
(一)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相结合
根据学校各学年的工作任务,确定整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和实施时间,比如通过一定的时间和途径,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整体目标。然后将整体目标层层分解为系统化的子目标并落实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个人,如努力过英语四级等,这就是局部目标了。而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整体性的目标体系。局部目标必须分轻重主次,有层次、等级排列,并对应于整体目标,形成围绕整体目标展开的横向与纵向合成的目标网络体系。
(二)超前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
管理者在目标制定时应具有超前意识,使超前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起来。目标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和主观性,所以在指导制定目标时要清楚在工作中应做到什么和取得怎样的预期结果,使任务与责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并做好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和分工,然后通过定期检查和最后成果评价,及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改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目标的导向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激励人们向未达到的目标努力。
(三)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
在目标管理中很强调将目标量化,并用定量的方式来评估,实际上,有些目标不宜定得太具体、太量化,必须将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结合起来,实行两种标准。定量化的数字指标可以用来代表每一项目标需要完成的量,然而过分强调量化的指标必须会导致对数量的盲目追求,而忽视了其中质的提高,而且有时由于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数量也没法准确地表达客观实际。所以,我们可以对对象完成的任务数等具体目标设置定量指标,而对考核对象的瞬时状态值等抽象的目标设置定性指标,两者结合一起进行综合、客观地评定。
(四)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相对于近期目标来说,远期目标更具长远的激励性,然而如果忽视近期目标的设置,会使人由于目标的实现期限过长而得不到心理成就上的满足,从而不利于到积极性能充分发挥;但如果只一味追求近期目标,那会使人陷于眼前的发展中,而缺乏明确的方向性,目光较短浅。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既有近期的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中期的发展目标作为积极性的保证,还有长期的理想目标作为努力方向,如此环环相扣的一个目标系统才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目标管理的实际操作环节
目标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目标管理的理论,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本文将目标管理的实际操作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目标分析与设计
在设定目标前,首先是收集资料,对目标所针对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机关、党政的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和意见要求,过去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的分析。其次是讨论、确定目标并展开,目标包括方针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近期实际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目标,另外还可以设置单项目标等,目标的初步方案提出来后,集思广益,以使目标真正联系实际。此外,还要注意目标制定的时限和目标完成的期限。
(二)目标责任与分解
总体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目标责任的落实和目标的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分解。在总目标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目标子系统;后再将子系统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个体总目标、目标子系统和个体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相互之间具有双向反馈机制;再制定相应措施、制度自上而下层层加以保证和落实,并进行整合,使各目标之间取得平衡,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协调一致,保证总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网络。接下来就是目标责任的明确。日本管理学家认为“决定、安排实现目标所需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进行分组,在将活动布置给下级的同时,给予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权限。”所以,这时将目标内容定量化,确定目标值,让每个人明确其在目标体系中应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并授予一定事实上的权限,让其更好的监督下一级目标的完成以保证自己目标能顺利完成。
(三)目标实施与控制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强调目标对象自我管理,自主调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象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始终要确立一个基本观念,让每位学生管理好自己,也让每位学生参与管理他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着重做好两件事,一是目标执行的协调和指导,二是目标实施的检查和控制。一方面,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我们要做好协调和指引工作,使学生做好调整,进入角色,知道该怎样去做,并提供物质或信息的支持,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切忌强加帮助或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定期做好目标完成状况的检查和控制工作。成立目标管理检查小组,检查目标的实施进度情况、质量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等。控制是以检查为基础进行的,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常督促,发现有偏差的苗头就及早工作,解决隐患于萌发状态。目标控制包括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控制,几个相结合将达到全过程控制目标实施的目的。
(四)目标评估与反馈
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目标成果评估和反馈了,它是目标管理一个周期中的最后一环,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目标评估是指以确定的目标为准绳,以设计的质量标准为标尺,对目标体系中不同角色的对象实现各层次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大体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能检验评估对象主体参与目标管理的具体成效;其二,能使个人的成绩及表现得到及时肯定,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找到各自的差距,及时交流经验教训;其三,它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这从考评过程中的褒贬奖惩中可体现出来。在具体评估中要公开考评标准、方法,公正考评,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统一,又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起来,及时表扬和奖励实现程度高的个体,对于实现程度低的个体加以适当鼓励。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评估过程中,绩效反馈要科学、合理、及时,关注目标对象,针对目标反馈的信息提出的意见。
三、目标效度的评价与激励
目标管理的实施,目标体系的确立,其意义在于其方向作用、凝聚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更加规范、高效的完成既定的目标。特别是目标激励,目标管理在调动人們积极性上的作用,它是调动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源泉。而这不止是物质和结果上的激励,更在于精神和全过程的激励。所以,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定期检查和考核目标的制定及成效,对目标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评价,要及时对目标的效度,目标的激励作用及目标的激励作用做出适当调整,以使目标管理进入下一阶段,使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更加科学合理。
(一)效度分析
目标管理的关键是激励人的进取,所以,我们对目标进行效度的评价,很大程度就是对目标的激励作用和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根据我们之前设定的目标管理预期效果,结合目标的实施情况,客观地评价目标设定的合理性,然后做出适当调整,以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设置。为此,我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就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可能满足师生员工的合理要求;其次是进行目标教育;然后让师生参与管理;最后及时向目标对象提供目标实施善的反馈信息,这些都将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才能使目标的效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诊断分析
诊断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是对目标进行诊断,目标项目是否合理,目标难易程度是否得当,目标措施是否有效,资料、信息、数据是否准确,量化方法是否科学等。然后是对个人的诊断,可采用个人自查,同学互查,了解反馈信息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明确应该加以改进的薄弱环节。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经过充分讨论,使之切实可行,并纳入下一个目标管理同期执行。
(三)考核分析
考核分析就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施,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目标实现情况,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并对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目标的考核能准确地掌握目标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高校目标管理要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预期目的,考核分析是主要的保证手段。考核分析应主要抓好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考核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自信心的教育,重点在于纪律养成和毅力的锻炼,增强动力。二是要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者的作用,因为目标考核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他们的作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目标管理的作用。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指导管理对象合理制订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等。
(四)提升目标
目标管理是一种循环性的管理。所以,当一个阶段过后,我们要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实行系统整理,以借鉴到下一阶段的目标中,以便给目标加入更新的内容,提升目标,不断提高目标管理工作的质量。
最后,目标管理的最终是要实现自我管理,即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真正能提到管理的主体地位中,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要求,也是教育管理的最高追求,也是目标最重要的提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有不同的指向,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公德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教育的真谛正是为了“不教”,这也是其意义所在。而长期以来教育却忽视了,这也是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是一种外在推动力,而自我管理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发挥人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参与管理实践,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在达成师生个体目标的同时,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展开和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纲目.有效的目标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
关键词: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目标激励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的发展,为了群体总目标的实现,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制订科学的目标体系,客观确定各个层面各种类型人员的责任范围,以订立其于一定时间内应完成的目标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优劣界限的尺度为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对其实现过程实行上级督办和自我控制相结合的一种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传统科学管理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产生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强调整体观念,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是进行整体管理的一种技术;它是过程型的激励理论,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它强调人是核心,注重人的主体参与性,强调组织成员参与管理。而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其激励性,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人的需要期望与集体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革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把目标管理与目标激励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这将是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手段。在此,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阐述学生工作中的目标管理与目标激励
一、目标向导及目标模式
目标管理具有导向启发作用,它以将来的社会对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理想,通过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国家的教育目标一致起来。科学合理的目标模式,能够在管理工作中發挥极大的作用,其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参与设置自己的目标,使得学生能接受且采取实际行动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其二,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全体人员明确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增强了集体观念;其三,它使学生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活动体系,而且很容易被判断和评价;其四,它可以应对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自身创造达到预期目标;最后,目标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另外,目标管理必须注重其激励作用,激励学生朝着教育总目标作群体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群体心理氛围,使个人目标更集中地指向集体目标。
科学合理的目标模式必须坚持下面几个原则:
(一)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相结合
根据学校各学年的工作任务,确定整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和实施时间,比如通过一定的时间和途径,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整体目标。然后将整体目标层层分解为系统化的子目标并落实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个人,如努力过英语四级等,这就是局部目标了。而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整体性的目标体系。局部目标必须分轻重主次,有层次、等级排列,并对应于整体目标,形成围绕整体目标展开的横向与纵向合成的目标网络体系。
(二)超前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
管理者在目标制定时应具有超前意识,使超前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起来。目标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和主观性,所以在指导制定目标时要清楚在工作中应做到什么和取得怎样的预期结果,使任务与责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并做好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和分工,然后通过定期检查和最后成果评价,及时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改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这样,目标的导向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激励人们向未达到的目标努力。
(三)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
在目标管理中很强调将目标量化,并用定量的方式来评估,实际上,有些目标不宜定得太具体、太量化,必须将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结合起来,实行两种标准。定量化的数字指标可以用来代表每一项目标需要完成的量,然而过分强调量化的指标必须会导致对数量的盲目追求,而忽视了其中质的提高,而且有时由于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数量也没法准确地表达客观实际。所以,我们可以对对象完成的任务数等具体目标设置定量指标,而对考核对象的瞬时状态值等抽象的目标设置定性指标,两者结合一起进行综合、客观地评定。
(四)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相对于近期目标来说,远期目标更具长远的激励性,然而如果忽视近期目标的设置,会使人由于目标的实现期限过长而得不到心理成就上的满足,从而不利于到积极性能充分发挥;但如果只一味追求近期目标,那会使人陷于眼前的发展中,而缺乏明确的方向性,目光较短浅。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既有近期的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中期的发展目标作为积极性的保证,还有长期的理想目标作为努力方向,如此环环相扣的一个目标系统才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目标管理的实际操作环节
目标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目标管理的理论,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本文将目标管理的实际操作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目标分析与设计
在设定目标前,首先是收集资料,对目标所针对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机关、党政的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和意见要求,过去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的分析。其次是讨论、确定目标并展开,目标包括方针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近期实际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目标,另外还可以设置单项目标等,目标的初步方案提出来后,集思广益,以使目标真正联系实际。此外,还要注意目标制定的时限和目标完成的期限。
(二)目标责任与分解
总体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目标责任的落实和目标的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分解。在总目标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目标子系统;后再将子系统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个体总目标、目标子系统和个体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相互之间具有双向反馈机制;再制定相应措施、制度自上而下层层加以保证和落实,并进行整合,使各目标之间取得平衡,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协调一致,保证总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网络。接下来就是目标责任的明确。日本管理学家认为“决定、安排实现目标所需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进行分组,在将活动布置给下级的同时,给予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权限。”所以,这时将目标内容定量化,确定目标值,让每个人明确其在目标体系中应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并授予一定事实上的权限,让其更好的监督下一级目标的完成以保证自己目标能顺利完成。
(三)目标实施与控制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强调目标对象自我管理,自主调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象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始终要确立一个基本观念,让每位学生管理好自己,也让每位学生参与管理他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着重做好两件事,一是目标执行的协调和指导,二是目标实施的检查和控制。一方面,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我们要做好协调和指引工作,使学生做好调整,进入角色,知道该怎样去做,并提供物质或信息的支持,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切忌强加帮助或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定期做好目标完成状况的检查和控制工作。成立目标管理检查小组,检查目标的实施进度情况、质量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等。控制是以检查为基础进行的,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常督促,发现有偏差的苗头就及早工作,解决隐患于萌发状态。目标控制包括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控制,几个相结合将达到全过程控制目标实施的目的。
(四)目标评估与反馈
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目标成果评估和反馈了,它是目标管理一个周期中的最后一环,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目标评估是指以确定的目标为准绳,以设计的质量标准为标尺,对目标体系中不同角色的对象实现各层次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大体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能检验评估对象主体参与目标管理的具体成效;其二,能使个人的成绩及表现得到及时肯定,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找到各自的差距,及时交流经验教训;其三,它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这从考评过程中的褒贬奖惩中可体现出来。在具体评估中要公开考评标准、方法,公正考评,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统一,又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起来,及时表扬和奖励实现程度高的个体,对于实现程度低的个体加以适当鼓励。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评估过程中,绩效反馈要科学、合理、及时,关注目标对象,针对目标反馈的信息提出的意见。
三、目标效度的评价与激励
目标管理的实施,目标体系的确立,其意义在于其方向作用、凝聚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更加规范、高效的完成既定的目标。特别是目标激励,目标管理在调动人們积极性上的作用,它是调动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源泉。而这不止是物质和结果上的激励,更在于精神和全过程的激励。所以,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定期检查和考核目标的制定及成效,对目标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评价,要及时对目标的效度,目标的激励作用及目标的激励作用做出适当调整,以使目标管理进入下一阶段,使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更加科学合理。
(一)效度分析
目标管理的关键是激励人的进取,所以,我们对目标进行效度的评价,很大程度就是对目标的激励作用和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根据我们之前设定的目标管理预期效果,结合目标的实施情况,客观地评价目标设定的合理性,然后做出适当调整,以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目标设置。为此,我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就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可能满足师生员工的合理要求;其次是进行目标教育;然后让师生参与管理;最后及时向目标对象提供目标实施善的反馈信息,这些都将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才能使目标的效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诊断分析
诊断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是对目标进行诊断,目标项目是否合理,目标难易程度是否得当,目标措施是否有效,资料、信息、数据是否准确,量化方法是否科学等。然后是对个人的诊断,可采用个人自查,同学互查,了解反馈信息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明确应该加以改进的薄弱环节。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经过充分讨论,使之切实可行,并纳入下一个目标管理同期执行。
(三)考核分析
考核分析就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施,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目标实现情况,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并对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目标的考核能准确地掌握目标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高校目标管理要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预期目的,考核分析是主要的保证手段。考核分析应主要抓好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考核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自信心的教育,重点在于纪律养成和毅力的锻炼,增强动力。二是要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者的作用,因为目标考核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他们的作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目标管理的作用。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指导管理对象合理制订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等。
(四)提升目标
目标管理是一种循环性的管理。所以,当一个阶段过后,我们要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实行系统整理,以借鉴到下一阶段的目标中,以便给目标加入更新的内容,提升目标,不断提高目标管理工作的质量。
最后,目标管理的最终是要实现自我管理,即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真正能提到管理的主体地位中,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要求,也是教育管理的最高追求,也是目标最重要的提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有不同的指向,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公德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教育的真谛正是为了“不教”,这也是其意义所在。而长期以来教育却忽视了,这也是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是一种外在推动力,而自我管理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发挥人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参与管理实践,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在达成师生个体目标的同时,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展开和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纲目.有效的目标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