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的现代变革路径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以来,水墨画的发展和变革主要呈现两条途径:一是以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在中国画传统特别是文人水墨画传统中寻找力量;另一条道路是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高剑父、方人定等人为代表,借鉴西洋画的技法和观念来改造中国画。而在第二条道路中,又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用西方古典写实方法来改造水墨人物画,另一条道路是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与形式来革新中国画。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反映着一个时代大众的生活状态,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信仰与价值取向.在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影像
期刊
比勘《汉书·食货志》中李悝行平籴法“上熟其收自四”文段中张晏和金少英的解释,献疑一则。
巾、冠、帽为古人的“头等大事”,而目前此类研究鲜少有人关注。本文以东坡巾为研究对象,以贤者理论、文人著说、文物形象资料梳理为手段,厘清东坡巾形成的时代背景、造型演变特征以及内在精神意蕴。东坡巾外在造型端庄、严谨、持重,呈现出文雅倜傥的文人风采;内在气韵上,“东坡式”文人旷世的才藻之美、济世的大节之美、隐世的洒脱之美等精神意趣是其最为显著的“文化赋值”。
古琴“秋涛”带有南宋嘉熙三年墨书题记,本文从形制外观和墨书书法分析其年代特征符合南宋的时代性,并分析了琴背三种铭刻的年代特征,以及墨书题记与铭刻共同提供的文化含义。既为南宋晚期古琴增加一例年代可靠的标准器,也对书画以外类别文物中利用书法鉴定手段确定题记铭刻乃至文物本身年代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有所思考。
节愍太子墓墓道绘有的枯木图景,不仅在唐代壁画墓中极为罕见,更因似是庾信《枯树赋》的图解而尤为特别。本文综合考古、历史、文学、美术史多方面研究,欲说明此处壁画枯树的出现并非偶然。节愍太子墓壁画不仅体现出睿宗为了自身政权稳固、为李唐政权正名的努力,还体现出诗画互涉在唐前期的发展、中国绘画抒情主体性的滥觞。节愍太子墓壁画或可说明,至8世纪初,中国文化的抒情传统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作为抒情的载体,诗画的界限或许已被打破。
提炼花果元素进行仿生设计,是紫砂壶创意的一个重要题材,诞生过许多构思精巧、妙若天成的经典作品。本文从设计溯源入手,阐述紫砂壶花果题材仿生设计的起源和发展,总结演化规律,并对其仿生造物思想和多元融合的艺术特质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
张廷玉等所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评价较高的一部,然其成书于众人之手,不可避免有所讹误。兹根据《明实录》、万斯同《明史》、王鸿绪《明史稿》及相关人物奏议等史料,考证《明史·桂萼传》中所见的四处讹误。
科技档案是科研机构重要的信息资源,但在日常管理中往往重藏轻用。大数据环境给了科技档案以新的治理方式——通过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进行共享利用,从而实现科技档案的价值。文章通过总结科技档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资源共享背景,从治理理念、治理标准、治理平台、协作机制和治理保障五个方面对科技档案治理提出改进建议,以期通过治理模式的改进更好地进行科技档案的利用。
本文通过梳理敦煌艺术元素的种类和关系,分析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元素的特点,挖掘其蕴含的形式美与文化内涵,总结提取与转化的方法,从造型构图、意蕴传达、呈现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敦煌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本文辩证地浅论当代首饰中材料、功能与创作观念之间的批判性联系,并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强调功能与材料的创新在当代首饰艺术观念生成过程中起到的推动性作用,从而为分析、实践当代首饰提供一个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