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预激动β1肾上腺素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选择性预激动β1肾上腺素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多巴酚丁胺(5 μg·kg–1·min–1)预处理组(低剂量多巴酚丁胺组)、高剂量多巴酚丁胺(10 μg·kg–1·min–1)预处理组(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LY294002[0.3 mg/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高剂量多巴酚丁胺(10 μg·kg–1·min–1)预处理组(LY294002组)、SB203580[1 mg/kg,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高剂量多巴酚丁胺(10 μg·kg–1·min–1)预处理组(SB203580组)和锌原卟啉Ⅸ(ZnPPⅨ,10 mg/kg,HO–1抑制剂)+高剂量多巴酚丁胺(10 μg·kg–1·min–1)预处理组(ZnPPⅨ组),共7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多巴酚丁胺、LY294002、SB203580、ZnPPⅨ预处理各组大鼠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以及HMGB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预处理组中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I/R组[(34.13±1.90)%和(28.50±1.30)%比(51.25±1.50)%,P均<0.05]。而LY294002组、SB203580组和ZnPPⅨ组中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则均显著大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P均<0.05)。(2)I/R组大鼠中血清LDH和CK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大鼠血清中LDH和CK的活性则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5)。而LY294002组、SB203580组和ZnPPⅨ组大鼠血清中LDH和CK活性则均显著高于多巴酚丁胺低剂量和高剂量组(P均<0.05)。(3)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则均显著低于与I/R组(P均<0.05)。而LY294002组、SB203580组和ZnPP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则均显著高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P均<0.05)。(4)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OD的活性则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则均显著低于I/R组(P均 <0.05),SOD活性则均显著高于I/R组(P均 <0.05)。而LY294002组、SB203580组和ZnPP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的含量则均显著高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SOD的活性则均显著低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P均<0.05)。(5)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O–1、NF–κB和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 <0.05)。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R组(P均< 0.05),而NF–κB和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均显著低于I/R组(P均 <0.05)。而LY294002组、SB203580组和ZnPP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O–1的表达水平则均显著低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P均<0.05),NF–κB和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均显著高于低剂量和高剂量多巴酚丁胺组(P均<0.05)。

结论

选择性预激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可显著抑制HMGB1释放,从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p38 MAPK信号通路诱导HO–1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区域协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非本院首诊、发病时间在24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依据是否纳入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分为研究组(230例,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和对照组(168例,采用常规模式)。比较两组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抑制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在体实验,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1 mg/kg)组、蛇葡萄素中剂量(3 mg/kg)组和蛇葡萄素高剂量(10 mg/kg)组4组。预处理后运用泵注乌头碱的方法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蛇葡萄素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离体实验,使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并应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了解时代变化对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来自不同时期的两个国际大规模NSTE-ACS临床试验中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国患者。共入选1 473例NSTE-ACS患者,其中749例来自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国38个中心开展的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OASIS)研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对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将PCI中心与30余家非PCI医院(网络医院)连接起来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网络医院执行与PCI医院相同的流程。选取首诊于3家网络医院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协同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