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个理科生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8年,鲁迅17岁,此时的鲁迅已经在私塾读过十三经,经历了祖父坐牢、父亲病逝,见多了世态炎凉,厌倦了愚昧落后,于是他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抱定了科学救国的爱国雄心,离开家乡和母亲,到南京学堂学洋务,从此成为理科生。
  学海军
  1898年,鲁迅前往南京,考取江南水师学堂实习生。在这里,鲁迅初次知道世界上还有格致(含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算学、地理和体操。然而鲁迅在这里仅待了一年,原因是,只有福建人才可以在舱面甲板上工作,鲁迅作为浙江人只能在内舱管理机器间;他担心照这样下去,等到船沉了自己都不知道。
  矿物学
  1899年,鲁迅投考南京矿路学堂。这所学校主要教授与采矿相关的课程,包括矿学、地质学、化学等。鲁迅在矿路学堂的成绩很好,得到过不少银质奖牌。学校为鼓励学生学习,规定得够十个银牌可换一个五钱重的金牌,只有鲁迅一人得到过金牌。1902年初,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
  地质学
  鲁迅童年时喜欢读带插图的《山海经》,这是先秦时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他还买过《徐霞客游记》等书籍,学习过译本《地质浅说》《求矿指南》等。
  1902年3月,鲁迅以“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奏奖五品顶戴”的资格,官派留学日本。1903年,浙江同乡会连续刊载列强掠夺浙江矿产事件,鲁迅于10月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中国地质略论》,论述中国地质分布、地下矿藏,并指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鲁迅呼吁国人“奋袂而起”,表现了极大的爱国情怀。
  1906年,鲁迅同学与顾琅合著的《中国矿产志》出版发行。这是辛亥革命前第一部全面记述我国矿产资源的专著。
  植物学
  鲁迅自幼喜爱植物,大约十岁时,最爱看的书是清代人写的《花镜》,这是一部关于植物栽培的书。在日本弘文学院时,鲁迅买了日本植物学家三好学著的《植物学》。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时,鲁迅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教学期间,常带着学生们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研究。
  鲁迅抄录、纂辑、校勘过不少动植物方面的古籍,这些手稿收录在《说郛录要》中。1928年,鲁迅与他人合译的长篇童话《小约翰》出版,书中有不少外国植物,鲁迅用了很多植物学工具书来翻译,写了《动植物译名小记》。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翻译工作的认真严谨和在植物学方面的坚实功底。
  化学
  鲁迅在南京读洋务学堂时就已开始学习化学,在日本学医时经常做化学实验。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时,还担任过化学老师。当时他只有29岁,而他的学生许多都留着长辫子,岁数很大,他们在鲁迅背后开玩笑说,这么小的教员,我儿子比他还大呢。这些学生虽然岁数大,但很淘气。有一次鲁迅告诉学生硫酸的腐蚀性很强,要是皮肉上沾到一点,就会痛得像被胡蜂蜇了一样。突然有一个学生按着后颈大叫起来,原来另一个学生用竹签蘸了一点硫酸,在他的后颈上点了一下,鲁迅赶快为他搽药止痛。
  青年鲁迅经过刻苦的学习,在自然科学方面获得了深厚修养。然而他为了挽救中国人的灵魂,最终选择了文艺道路。理科生周树人经过努力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洗礼,才成为后来的鲁迅。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褒之者称其为“千古一完人”,贬之者觉得他嗜好杀戮,给了他“曾剃头”的绰号。不过,说曾国藩在家书里体现了中国式的处世智慧,则是没有争议的。  晚清政治黑暗腐败,官员大肆收取三节两寿礼和各种陋规,无品无级的胥吏则完全靠敲诈勒索为生,曾国藩却立志做一个清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给四个弟弟写信说:如果你们将来做了官,得发誓“除廉俸外,不取一钱”。“廉俸”是基本工资
南方的春天,较之北方总是来得轻柔,不易被人察觉——仿佛一夜之间吹绿了叶,染红了花,斜了树枝,又叠了花影……初春时节的绿,更有一种朦胧之感,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我闲庭信步,想领略一下这春的滋味。  楼阁的第二层,有很宽的阳台。这里格外受阳光眷顾,空气中飘着香甜的味道,俯身即可看见娇艳的红。  那是一簇不知名的花,虽然不华贵,但迸发出无尽活力——清晨,雾气弥漫开来,打湿瓣瓣花朵,太阳刚露出半边脸,
道光年间的一个早上,山西运城县的武县令刚起床,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击鼓鸣冤。他穿好衣物来到公堂上一看,原来是运城富户王百万的妻子王氏来报案,说王百万昨夜在书房被杀了。  王百万是靠放高利贷打下一片家业的,但在运城出了名的抠,所以运城人一边在背地里骂着王百万,一边还迫不得已地向他借着钱。  武县令虽刚到运城任职不久,但对王百万做的勾当还是有所耳闻的,可就算他对王百万的行为再怎么不齿,毕竟出了人命案,他当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创作过一部名字叫《查伊尔》的爱情剧,他认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有多处值得推敲。为此,他反复修改剧本,以至于演员刚刚熟悉了剧本,又要重新按照修改过的版本再次排练,演员们自然不乐意,主演杜孚林干脆拒绝与伏尔泰沟通,只要看见他的身影,就会躲得远远的。  伏尔泰悄悄跑到杜孚林家,把修改好的剧本塞到他家门前的信箱里。但是,杜孚林仍然不买账,根本不看剧本的修改稿。伏尔泰只得另想对策。一天,伏
《水浒传》第六回中,鲁智深初到大相国寺看管菜园,有一群偷菜贼想给他来个下马威。结果,鲁智深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还倒拔垂杨柳,使他们对自己心服口服,纷纷要认他当大哥。但实际上,鲁智深是在打广告、炒作自己。  前来找茬的偷菜贼人数很多,有二三十个,而且他们来之前已经计划好,准备引诱鲁智深到粪窖边,趁机教训他。但鲁智深一见到他们,心里却在想“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他不说“看洒家如何教训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报纸对二战名将巴顿推崇备至,尊其为“军神”。但让巴顿引以为豪的不是他血战沙场的骄人战绩,而是他的奥运成绩。他在很多场合都宣称:“参加第五届奥运会才是我一生的骄傲。”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首都举行,时任陆军上尉的巴顿自费参加了现代五项比赛项目,获得游泳第7名、击剑第4名、马术第6名、跑步第3名、总成绩第5名的好成绩,是个不折不扣的奥运体育明星。  在第五届奥运会
谣言是怎样产生的  正德:诸位爱卿,我亲统六师保境安民去了,你们好生看家。  某大臣:陛下乃天地神人之主,蒙古人凶残无比,我英宗不听人言,才有土木堡之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出巡。  京城百姓:听说皇上出关巡游了,遇上了凶残的蒙古人,差一点就重演了土木堡之变。关外百姓:听说皇上到处乱跑,遇上了凶残的蒙古人,再度上演土木堡之变。  朝鲜国:听说明朝皇帝到处乱跑,被凶狠残暴的蒙古人抓去了,蒙古人
郁达夫是民国才俊,同样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游历很广,每到一地,必对该地的风味小吃、美味佳肴饱尝而后快。  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富春江里的河鲜、农田里的时蔬给了他敏感的味觉。他从小爱吃各种鲜鱼,尤其喜欢吃鳝丝、甲鱼炖火腿。他天生就有一副好胃口,他的夫人王映霞曾回忆:“他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鱼或一只童子鸡。”  郁达夫的饮食爱好,完全江南化。他在美食上到处留情,尤其喜欢福建的美食。他还幽了美食家苏东坡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第一任妻子所生。1925年,他进入上海浦东中学就读,开始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当年5月,“五卅惨案”爆发,蒋经国基于爱国义愤,积极参加示威游行,发起抵制洋货运动被学校以“思想危险、行为越轨”为由将其开除。那年夏天,他赴广东探望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父亲,在校园遇见许多苏联学生,感到“只有苏联才是中国人的真正朋友”,因此对世界革命中心苏联十分向往。  蒋经国提出去苏联留学的要求时,蒋介石刚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对占卜很有造诣,曾国藩相当器重他,他们多次切磋占卜问题。1867年7月21日晚,他们讨论时局,赵烈文根据占卜结果表示清朝覆灭恐怕不出50年,但曾国藩认为不至于此。赵烈文笃信占卜预言,所以太平军被镇压下去以后,他就到常熟去做了隐士。  清代书法名家李文田对占卜、相面等均有心得。他1859年进京参加会试,在北京关帝庙抽签,签语为“名在孙山外”,自以为此次必然落第。等到发榜,他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