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记事:Ziggy Sterling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iggy在1942年出生于密苏里州,他在16岁的时候拥有了一台二手摄影机,出于对摇滚乐的狂热以及对时代变化的前瞻性,他扛着摄影机出现在各种摇滚乐表演现场,记录了The Beatles、The Beach Boys、The RollingStones、Velvet Underground、The Who等诸多乐队的早期现场。
  1956年,Chuck Berry的《Roll Over Beethoven》响彻大街小巷,那一年Ziggy刚满14岁。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一间名为“Oh Yeah”的酒吧门口,经过酒吧门口的不少路人都皱着眉头快步走过,Ziggy被这种快节奏强节拍的音乐所吸引,“Roll over Beethoven and tell Tchaikovskythe news”这种歌词让他感到新奇,Ziggy好奇地朝门里张望,但被他的母亲拉着匆匆离开。
  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许多娱乐场所都有严格限制,区分为仅白人可进或黑人可进。但没过几天Ziggy还是背着他的监护人溜进了那间酒吧,Little Richard在表演,二楼都是白人观众,一楼都是黑人观众,演出到情绪激烈的时候,二楼的人们还会往一楼跳,似乎音乐破除了种族界限。回忆起那天晚上,Ziggy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女孩儿们的尖叫声有些聒噪,有时候甚至盖住了小理查的歌声,但是整场演出还是让我非常难忘,可以说是震惊。”毫无疑问这个夜晚影响了Ziggy之后的人生。
  “我开始了解类似的音乐,被我的父母知道后,我遭到了严厉的批评,他们禁止我再听这种‘黑人音乐’。”同年年初的时候,猫王Elvis Presley第一次在电视上正式露面,进行摇滚表演,结果遭到了众多观众的抗议。在这种环境下,Ziggy的医生父亲认为孩子应该听优雅的古典音乐而不是这种粗鲁的黑人音乐,“他们告诉我,我正在听的根本不属于音乐,这只是噪音,它破坏了优雅的文化传统,摧毁了文化标准,降低了我的音乐品味。”然而Ziggy并不这么认为,也或许是时代影响,那时候的青少年都有着一种反叛精神,越是被干涉就越是感兴趣。Ziggy在一年后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把枣红色的电吉他,并在之后的几年内组了自己的乐队“Oh Yeah”。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低调进行的,精英文化与大众产生了不可跨越的隔阂,摇滚乐在当时是精英群众抨击的火力点,Ziggy在自己的创作的音乐《答案到底是什么》里写“周围的人都说你是错的,你也扛不住炮火,开始质疑自己。还好我有自己的脑袋,知道该从心底做判断。”
  直到1958年,Ziggy才开始了一生最重要的事业。“那一年的冬天,我偶然听到有人在翻唱一首歌,当我想听原唱时才知道The Weavers,因为某些原因他们从1952年起在电台、电视、报纸上都彻底消失了。我担心这种状况发生在我喜欢的乐队身上,那么最靠谱的方式是自己来记录。”在一周后,他打听到有人在拍卖二手摄影机,于是他筹集到了一些钱,买下了那台笨重的摄影机。

  “如果记录摇滚乐只是用摄影的方式,那最重要的音乐该如何存在?音乐才是灵魂,而不是舞台上的那些面孔。”

  1963年开始,Ziggy拍摄的影像常被圣路易斯当地的电视台采用,他与为该电视台服务的记者Nathan Daroow成了好友,在一次采访中Nathan与Ziggy闲聊时问到为什么不去做摄影记者,这个活计比扛着重重的摄影机舒服多了,Ziggy说,“如果记录摇滚乐只是用摄影的方式,那最重要的音乐该如何存在?音乐才是灵魂,而不是舞台上的那些面孔。”这成为了后来人们谈起Ziggy时最常提到的话。
  1964年2月7日,披头士到达美国,迎接他们的是数千名热情的美国青少年,Ziggy也扛着自己的摄影机抵达了现场,记录下了四人有趣的表情变化。次日,披头士亮相《诶德-沙利文秀》引发了收视狂潮,那年4月份,Billboard榜单上的前五都被披头士包揽,人们开始意识到摇滚乐正在通过这四个年轻人疯狂扩张它的影响力,Ziggy的前瞻性再一次被证实,在1963年时他就关注到了英国媒体对披头士的报道,在这一年里他几经辗转获得了记录披头士在美国表演的权利。
  Ziggy之所以记录下了许多经典的摇滚现场表演的画面,不仅在于他的前瞻性,还有他对于歌手们的变化的敏锐捕捉。1965年的新港民谣音乐节,在鲍勃·迪伦上台前,一切显得都非常平静,当迪伦拿起那把电吉他时,Ziggy意识到这会是历史性的时刻,当《Maggie’s Farm》响起,观众都惊呆了,他们是来听民谣的,而不是这种刺耳的电流声和狂风骤雨般的鼓点,唱《Like A Rolling Stone》时,台下嘘声一片,迪伦重复着:“I don’t belibive you”忿忿离开。“当时我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些画面上,我甚至想拿起麦克风告诉这些观众,你们伤害了一个优秀的音乐创作者。我觉得我理解迪伦,我们不是为了歌迷而创作,我们玩音乐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我们只是想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沟通。”后来Ziggy记录下的那一幕被作为美国民谣与摇滚的里程碑在电视上播放,在电视台的访问节目中,Ziggy这样描述当时自己的内心活动。
  1967年,Velvet Underground发行了《The VelvetUnderground And Nico》,“前年我在朋友家听到了《Sunday Morning》,就立刻冲出门去买这张专辑。尽管那一年他们受到了许多嘲笑和讽刺,但并不影响我对这支乐队疯狂着迷,随后我就追到英国拍了他们的一些现场演出。”地下丝绒在流行后人们开始回顾他们的早期经历,Ziggy飞越大西洋拍摄的影像成了稀有的素材,人们找到这些胶片时发现了一张写着这样的话的便笺。
  1969年,Ziggy的乐队Oh Yeah推出了第三张专辑《啤酒瓶狂想》,可以发现地下丝绒对他们音乐风格的影响。8月,Ziggy和Nathan一起前往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场演出的拥挤超出他的想象,但The Who在破晓十分表演的《Tommy》让他非常兴奋,后来人们在播放Ziggy为这场演出拍摄的胶片时,能听到他开心的大笑,这是他拍摄的最后一次现场。在从伍德斯托克回密苏里州的路上,Ziggy与另一辆车相撞,加入了摇滚圈著名的27岁俱乐部。
  《啤酒瓶狂想》這张专辑的同名单曲在9月登上了圣路易斯当地电台的榜单,这是Ziggy作为音乐创作者的高光时刻。
其他文献
每年临近11月1日,西方大陆就会笼罩在欢乐的氛围下,因为他们即将迎来热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虽然随着商业文化的入侵,万圣节越来越像是精心打造的购物节,但是北爱尔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  早在十月底,北爱尔兰就开始预热,街头充满了南瓜灯的橙色与黑色。每一年的伦敦德里都会举行全球规模最大的万圣节派对,吸引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涌入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也有众多老少皆宜的庆祝活动,可以看到经典的“万圣怪物
期刊
“这次‘聚裂’的主题是更实验的版本,仿佛若有光。我们把这个作品放到空间里,想和观众有一个直接的对谈,观众不只是观众,他们可以参与其中。”  “聚裂”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创办的实验戏剧项目,关注动态的发生,指向一切时间性的、强调经验和体验的表演。英文译名ReActor意味着“聚裂”对行动和表演的重新诠释。  今年的主题“仿佛若有光”,基于PSA中庭独特的建筑结构,展开了一场探索游戏。每位表
期刊
几年前,我碰到一个酷爱哲学的小朋友,看着《权力意志》和《悲剧的诞生》然后很严肃地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一时语塞,很想要找些正能量的东西去引导孩子。经过深刻反思之后,我却发现身边很多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质疑。然后他们显得毫不在乎甚至漠不关心,我不得不陷入沉思。由此,我想到了西西弗斯。  恰逢这一期的选题是《像—块滚石》,我看到了西西弗斯接受地狱般惩罚的工作:每天推一个永远都会滚下来
期刊
永利皇宫路氹是一家可以乘坐缆车进入的酒店,在缆车上可以眺望占地26,783平方米的表演湖,大量的气爆喷泉和数控喷泉随着音乐起舞,幻彩金龙,令宾客目眩神迷,沉醉于水舞、音乐与光影之中。阳光灿烂的白天,可以看到水珠反射的彩虹,入夜,五彩灯光把喷泉渲染得美轮美奂。  澳门永利皇宫酒店设有1,706间优雅华贵的客房,其中540间为表演湖景套房,房內设有独立客厅和特大落地玻璃窗,可以欣赏表演湖景致;198间
期刊
田纳西之后再无璀璨如斯的音乐之乡  1955年,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一座当时所有美国人都想去朝圣的城市,一个年轻人坐在Sun Records的门前,等待老板山姆·菲利普斯的到来,这个年轻人——也就是后来用音乐征服美国的“黑衣人”约翰尼·卡什,由此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唱片合同。  而此时,同样在Sun Records的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已经开始了他的走红之路。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被美国南方歌
期刊
托斯卡纳,錫耶纳的乡野一个乌托邦庄园里,一群好像饱经爱海浮沉的中老年人告诫一个寻爱的少女:没有爱,只有爱的证据。
期刊
90年代,摇滚乐的黄金时期,与美式摇滚的狂野烟熏嗓喷发不同,英伦摇滚略带迷幻迷离的嗓音,反而像是在耳边呢喃着对新纪元的期冀与不安,那是一个最混沌的安逸年代,造就了许多未来数十年难以取代的经典。  英伦摇滚与威士忌之于我,在每个生命的阶段里都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与搭配。20岁的我,刚刚脱离十几岁时的稚气,跟着三五好友坐在海岸边上,几个shots的Jameson爱尔兰威士忌与啤酒,咚咚咚一个个帅气的将它
期刊
长久以来,鲍勃·迪伦一直是一个神话。他是诗人迪伦、作曲家迪伦、音乐家迪伦、歌手迪伦、演员迪伦、专栏作家迪伦、神秘主义者迪伦……他身上的标签很多,却仍不够多。因为想要给《答案在风中飘》《像一块滚石》或是《白痴风》的创作者打上一个标签,把他归入无论哪个流派,都可能是徒劳的。  在许多人心中,鲍勃·迪伦是音乐史上抗议歌手的代言人,事实上他的抗议时期主要是在1962年到1964年之间。他写下了许多伟大的抗
期刊
如果说深受无数文艺青年喜爱的《戏梦巴黎》探讨了青春的不羁、梦想与自由,构建出一个乌托邦式的浪漫青春王国,那么贝托鲁奇1996年的这部《偷香》显然简单纯粹得多,它的核心是少女的成长。电影里19岁的丽芙·泰勒光脚走在意大利乡间,青春的暗香浮动,这片沉寂的大地也再次鲜活起来。  《戏梦巴黎》是项偞婧从小喜欢到大的一部电影,激发了她对年轻和自由的一种幻想。为了这次的《偷香》主题拍摄,项偞婧重看了一遍电影,
期刊
“真正的苏有朋心里散发的火,正在出现。”在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苏有朋说他越来越像自己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不再为活成别人想象中的样子而努力,他正在试着放松些,随心而行。音乐这件事一直搁在心上  从偶像歌手,到演员、导演,导师,苏有朋的职业身份在不停地变化,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的是他的不断进阶以及自身可能性的不断扩张。  今年下半场,苏有朋会发布一些新歌,以音乐人的身份做一些自己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