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热情是不够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知者无惧,半知者悲剧
  
  站在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听着原告对他“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导致自己终身残废”的指控,郑波脸上的肌肉激烈地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最终没有开口,无奈地垂下头去。
  那天晚上,郑波沿自家门前的大道散步。在离家半公里左右的大路中央,许多人在围观,他一看就明白发生了车祸。他挤进人群,看到地上躺着一个40多岁的男子,男子痛苦地呻吟着,头部有许多血迹,一个中年女子在他身边无助地哭泣。
  “快让开!快让开!我学过急救知识——你们千万不要摇动伤者!”人们听到郑波的话,迅速给他让开一条通道。郑波来到伤者旁蹲下,迅速对受伤男子进行施救。看着他很专业的救人动作,人们的心里充满期待。
  郑波与伤者交谈,询问伤者的姓名和事发时间,伤者均能正确回答,只是语气虚弱,眼光有些迷离,他觉得伤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我给你作身体检查,如果有疼痛或麻木,必须告诉我。”得到伤者的配合后,他给伤者作了眼部瞳孔检查,发现其瞳孔未见异常,他又用手抚摸伤者的肩、胸、腹和四肢,发现伤者的右手从腕部以下没有知觉,整个手掌成麻木状态。“可能右手断啦!”他的心中一急,但怕刺激伤者情绪,没有说出来。之后,他要求女子与伤者不停地说话,防止伤者丧失意识,以确保救护车到来时伤者是清醒的。
  不一会儿,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立即对伤者展开抢救,郑波退到一边看着。他将自己对伤者检查的情况告知了120急救医生,说伤者脑后出血,神志基本清醒,右手没有知觉,怀疑已经断了,请求120医生在止血包扎的同时,注意对伤者右手的保护,防止二次损伤。急救医生简单对他表示感谢,立即开始对伤者进行现场施救。
  “别这样,这是错的!”当郑波看到急救人员直接将伤者的头部抬起来包扎时,突然对急救人员大叫起来:“应该用双手固定伤员颈椎,不做颈椎保护,会对伤员造成二次损伤。”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见郑波对自己指手画脚,医生很恼火,没好气地回敬道。郑波也急了,说:“你的方法错啦还不让人提醒吗?”为了争取救人的时间,120急救医生并没有多解释,不再理会郑波。
  不一会儿,郑波见120医生要把伤员直接搬起,放至两米以外的担架上时,又忍不住迅速上前制止:“千万别这样!”他要求120医生使用颈椎保护器,先把伤员颈椎保护起来,同时,要求急救医生将担架搬至伤员身边,再使用标准移动方式,将伤员挪动至担架上。
  看到自己的现场急救被郑波一次次打断,医生没好气儿地说,车上没有颈椎保护器。郑波立即要求围观群众提供杂志或厚报纸,准备现场做一个简易颈椎保护器。为了不受到郑波的阻拦,尽快将伤员搬到车上,120急救医生拿来一个杂志大小的充气垫,放置在伤者脑后,准备搬运伤员。郑波又连忙阻止说:“不能这样!”他告诉120医生,这不是颈椎保护器,不可以直接搬运伤员,这样搬运伤员,一旦颈椎或者腰椎损伤,伤员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你这人真是莫名其妙!是我们在施救还是你在施救?”见郑波一次次阻拦自己的抢救工作,急救人员火了,指出现在不是讨论救护方式的时候,必须马上将伤者送医院抢救,否则再耽误下去,伤员会有生命危险。
   “还是听急救医生的吧!”伤者身边的女子见因为郑波的“热情”,急救医生到现场快20分钟了,还没能将自己的亲人抬上救护车,也有些急了,冷漠地对郑波说。一些围观者也看不下去了,讽刺郑波逞能。自己的一腔热情得不到感激不说,还落得如此下场,郑波实在难以接受,继续与120急救人员就救护方式问题争执不下,也想让人们明白,他提出的方案才是科学的。现场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有人立即拨打110报警。
  民警迅速赶来,了解情况后,将郑波强行拉到一边,120医生得以顺利将伤者直接抬上担架,送上车离开。伤者被紧急送到医院后,最终由于耽误了接骨的时机,右手虽然接上,但功能只能恢复40%,使用筷子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见自己的生活将一辈子受到影响,伤者一怒之下将郑波告上法庭,指控他耽搁了抢救自己的最佳时机,导致自己终身残疾,索赔伤残费及精神损失费共计八万元。
  面对伤者的指控,郑波委屈不已,认为自己完全是好心救对方,没有半点儿恶意,原告的指控是恩将仇报,毫无道德可言。郑波满腹的委屈在常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可否认郑波当时救人的心愿是好的,但在自己在不具备成熟的救人实践知识的情况下,对急救人员的急救行为指手画脚,甚至妨碍急救人员对伤者的急救,以致伤者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助人为乐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凡事都得讲求方法和科学,如果方法不对或不够科学,好事就往往会转变成坏事。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去帮我们把球捡回来。”他就像得到命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捡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一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
我和你,还是朋友吗?  已经很久不曾在MSN上聊过天,我不记得你是长期脱机,抑或你我都在线,只是彼此视而不见。  我偶尔逛你的博客,发现你还乡、升职,你是买了新房吧?有人在留言里恭喜你。我也想附和,手指在回车键上踌躇再三,还是算了。  你不曾哭倒在我怀里吗?我听过你电话里呜咽的哭腔,当时你在哪一条醉后的街?我听过你历任男友的名字——我保证绝口不提,并且迅速忘掉。现在的我,要从你博客泄露的支离破碎,
为什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矫健的身体,卸葬身于车轮之下?为什么盲人很少遭遇车祸?其原因全在“谨慎”二字上。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里,盲人走路,心始终专注在自己的脚下,心如明镜,步履踏实,直到安全抵达目的地。司机老远发现用棍探路的人,立马振作精神,放慢车速,时刻准备刹车,如此谨慎,车祸怎能发生。  谨慎,是人最优雅的从容,它给人带来的是福分。堤坝溃蚁穴,君子慎其微。凡事考虑周到点,步子
我小心掀开命运的密码箱,把幸福装在里面    读大学的时候,死党苏阳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苏阳家住四川省都江堰市,她的父母上世纪90年代就经营起了一家旅馆。早在苏阳读高中的时候,父母为她买了一套房子。房子地处都江堰市的黄金地段,宽敞明亮,随着房价的飙升,苏阳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值钱,羡煞了我们这些眼巴巴盼房的同学。可是2008年的一场地震,让苏阳的房子化为乌有。  苏阳是个
泛舟赤壁,苏子曾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很难想象,若不是仕途失意,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这位大文豪是否依然有这份心情去珍惜眼前的美好风物。官场的流连似乎更有可能充斥着他的生活。我们总是着眼于眺望遥远的未来,认为眼下的一切都是应该迫不及待抹掉的,让它成为过去。难道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想起一句话
-希望-    什么叫希望?在西方,中世纪末期有一位作家叫但丁,他写的《神曲》里有一部分谈到地狱。他就说了,在地狱的门口挂着一排字,写着“进入此门者,放下你的希望”。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所以你活在世界上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那你就跟在地狱里一样了。所以一定要了解,为什么对人生抱有希望?因为有爱就有希望。  在希腊神话里,对希望也有许多描写,最有名的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各种疾病
有备而来,才能打胜仗    那时我在福州一家寿山石销售公司打工。一天我看到北京一家知名珠宝公司的招聘启示,于是决定去应聘。  听到这个消息,老乡们都来劝我,说丢下好好的工作,不远千里去北京,而且你也不太符合他们的奈件,他们要求大学学的是宝玉石相关专业。你只是高中毕业;他们还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而你快30了:北京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和熟人……但是我热爱、研究、收集玉石已经近十年了,我决定去搏一把。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国内也迎来空前惨烈的裁员风潮,你是否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哪些人最容易被淘汰呢?以下八种人需要警惕了。  第一种,知识陈旧的人。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想靠学校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过去,我们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是,一个人从上学到退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现在,这一概念应当
超乎一切之上的内涵,就是保持青春的朝气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还是轻的,更有跌跤的、伤筋折骨的。我想,凡是向前走路、朝目标奔跑的人,都应该做好跌跤的准备。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还没有到达的远方,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哪里有坎坷、泥沼、陷阱、潜藏的危险,我们无法做到先知先觉,前方的考验往往挥之不去;我们自身也具有跌跤的可能,比如视线的模糊、体力的不支、意志的薄弱、精神的不振,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
名利如重锤,能扛起的不多    当我们这些自助游的“驴友”第一次踏上素有“南美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扑面而来的是阿根廷人特有的热情和奔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个当地的朋友成了我们的私人导游。这一天,导游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起了这座城市里最著名的几个酒吧,尤其对其中的一家赞不绝口。我们撺掇导游带我们去品尝美酒。可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导游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在我们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