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女报》独家对话李开复
四年前,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打了一场世纪官司,仅仅为了争夺一个人——李开复。四年后,这位被称为“国内最昂贵的职业经理人”宣布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职务,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新品牌——创新工场。他以科学家的理性和精确设计着自己的人生程序,目前的最新定格是“青年创业导师”,而在清华科技园享受房租“最惠国”待遇的创新工场,正从无到有打造一个崭新的企业模式。
10月21日,借签售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飞抵成都,并拉开创新工场成都招聘的序幕。在之前广州站的招聘中,仅有2人通过,李开复坦言:“我们的条件的确不低,加入的都要是千里马。”
伯乐只识埋头苦干的千里马
从谷歌辞职后,48岁的李开复高调转身,重回中关村内的清华科技园自主创业,仅仅三天之后,他就推出了“创新工场”,在这一全新的创业项目中,李开复成功融资8亿元人民币,更吸引到柳传志的联想控股、郭台铭的富士康、美国中经合集团以及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个人投资)等成为投资方,这注定“创新工场”一诞生,就是商界明星。
而“创新工场”开始对外招聘的第一天,李开复就收到了7000份简历,迄今为止已多达4万份。这次成都行,李开复除了签书,更重要的就是在这里招兵买马,“四川是我的家乡,成都也有全国闻名的高新产业园区,再加上,我的长处在于识才。”既为伯乐,李开复要的又是哪种千里马呢?“我要招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是创业带头人,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们有经验,有想法,够专业;另外一种人是直接动手的工程师,我希望他们是埋头苦干型。”
这些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在李开复心里自有一杆标尺,所以前期招聘时,在广州仅有两名大学生基本符合要求,而在杭州,初步有意向签约的也仅仅只有5个。谈及对成都站的期望,李开复坦言:“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我提到的那种工程师,埋头苦干的,从而尽快启动新项目。此外,未来一旦时机成熟,我会考虑将成都作为‘创新工场’发展的候选地之一。”
年轻人先就业再创业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一次李开复在大学演讲,一个好不容易抢到话筒的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错了话“我是你的偶像”。李开复微笑道:“是的”。当时全场哄堂大笑,李开复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而学生们对李老师的爱戴也超乎想象。
21日,他就让成都媒体见识了,谁能比明星更火。上午,在温江区大学生创业园,所有的人倾巢出动,学生们对李开复的感情,是一种对“精神领袖”的膜拜,很多人认为他是人生路的一盏明灯。他们提出很多关于创业方面的问题。
“开复老师,你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李开复回答道:“年轻时总觉得只要点子好就能创出名堂,经历了这么多才发现,团队才最重要。”
下午,李开复携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来到新知书城,这个定于2点才开始的签售会其实清晨8点书店开门时就已经有人排队等候,即使限制了人数,但现场仍是300多人的长龙,队伍中大部分读者都是大学生,人手至少三本书,一脸虔诚。在结束签售奔向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李开复坦言他知道学生们想要从他这里得到创业的秘诀,“大学阶段只能学到人生的5%,其余95%要在工作中学习,所以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创业,而且找工作时一定要明白,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学习,而不要太过计较能赚多少钱、在什么公司等。用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停止用背诵的方法学习吧,学会用大脑独立思考。”
踏上“未选择的路”
很少有人知道,李开复的祖籍是成都华阳,而他之所以选择回大陆、到成都创业,是因为父亲的遗愿。
“1990年是我看到父亲哭得最多、也笑得最多的一年,因为父亲回到了故乡成都。”李开复透露,那次之后父亲回到了台湾,两年后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在弥留之际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表示,希望7个子女中能有1个人回到祖国大陆工作。
如今,李开复已经成为可以令父亲欣慰的孝子,在离开谷歌后,在杭州、南京、西安、广州、成都等地飞来飞去,在这些地方,李开复几乎每天进入高校举办3场演讲,忙到凌晨才能回酒店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就飞到另外一个城市,并精力充沛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如此操劳不为其他,只为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选择和更好平台。
“不想再管人了,只想做青年导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阶段,因为快乐,我并不感觉到累。”
9月7日在“创新工场”的成立发布会上,商人李开复以文人的姿态,以罗伯特•弗罗斯的诗《未选择的路》为结束语,“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提及这个细节,李开复笑了,他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诗,我热爱诗中的境界。”
“我工作的目的就是做老师”
■《成都女报》=女 ■ 李开复=李
女:能简单解释一下“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李:“创新工场”是为年轻创业者和创新者搭建的一个平台。公司会招聘大约110名最佳的创业者、工程师、创业团队人员,从他们的创意中筛选20个组建项目,投入资金进行不超过9个月的孵化,最后PK出5个项目,成立子公司,一年之后独立运营直到上市。
女:你觉得“创新工场”创业阶段有困难吗?考虑过最坏的结果吗?
李: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如果10年内我做50个公司,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失败,成功的少,但我还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一是投资人应该不会血本无归,还能得到回报的;二是为中国尝试了50个不同的企业,也许会有一个走出来,成为中国的品牌;三是我至少可以培养出500个人才,就算我的创业失败了,他们肯定也能在其他企业发挥作用。所以,最坏的结果也不算多坏。
女:中国的天使投资环境目前还不成熟,这么一个风险未知的创业想法,你是如何说服投资人加入的?
李:在国外,有一些类似的创业模式,但是“创新工场”确实是唯一的。我希望给中国的创业者打造一个独特的平台。这个想法出来后,第一时间支持我的,是我的太太,她说:“这适合你。”然后我的老朋友、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听到这个想法也很兴奋,之后就有了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他随即成为投资牵头人,其后陆续有9个投资人加入,其中包括联想总裁柳传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柳先生比较注重中国的因素,敏洪则注重中西企业文化结合的可能性,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中国的经理人可以出来做这个事情。他们发现我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名声去做这些,放弃了很多,那么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女:你离开谷歌,开办风险未知的“创新工场”,很多人觉得可惜了。你怎么考虑的?
李:辞职的念头,其实早在去年年中就产生了。谷歌已经足够伟大,如果给我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去换,我都不会去,但“创新工场”是我自己的事情,我需要去做,愿意去做。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以及更多中国青年的热情、财智、创造力和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成为我今天转型的诱因。
女:这是否也和你一直强调的教育理念有关?
李:对,我这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过去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人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PC时代历经苹果、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谷歌;我有幸看到三个世界一流公司的成长和成功,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这些职业经验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
女:各地招聘的考试题是你亲自出的吗?什么类型的人才是你想要的?
李:出题当然我会参与。我要招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是创业带头人,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们可能有5到10年在一个相当好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经验,再有一些专业的知识,有一些带领团队的经验,有一些好的想法,但是也很有弹性,愿意做任何的想法。另外一种人可能是直接动手的工程师,我可能会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或者可能从业界招聘。
女:老师、科学家、企业管理者,现在又成为畅销书作者。众多的职场身份中,你更喜欢哪个身份?
李:老师。科学家是创技术的,管理者是带领团队的,作家是坐在家里写书的,只有老师是能够影响一批人的一生的。我不希望做那种把已有的知识硬塞进别人脑子里的老师,而是希望做一个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声音的老师,我想不到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其实也可以说,我工作的目的就是做老师。
四年前,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打了一场世纪官司,仅仅为了争夺一个人——李开复。四年后,这位被称为“国内最昂贵的职业经理人”宣布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职务,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新品牌——创新工场。他以科学家的理性和精确设计着自己的人生程序,目前的最新定格是“青年创业导师”,而在清华科技园享受房租“最惠国”待遇的创新工场,正从无到有打造一个崭新的企业模式。
10月21日,借签售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飞抵成都,并拉开创新工场成都招聘的序幕。在之前广州站的招聘中,仅有2人通过,李开复坦言:“我们的条件的确不低,加入的都要是千里马。”
伯乐只识埋头苦干的千里马
从谷歌辞职后,48岁的李开复高调转身,重回中关村内的清华科技园自主创业,仅仅三天之后,他就推出了“创新工场”,在这一全新的创业项目中,李开复成功融资8亿元人民币,更吸引到柳传志的联想控股、郭台铭的富士康、美国中经合集团以及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个人投资)等成为投资方,这注定“创新工场”一诞生,就是商界明星。
而“创新工场”开始对外招聘的第一天,李开复就收到了7000份简历,迄今为止已多达4万份。这次成都行,李开复除了签书,更重要的就是在这里招兵买马,“四川是我的家乡,成都也有全国闻名的高新产业园区,再加上,我的长处在于识才。”既为伯乐,李开复要的又是哪种千里马呢?“我要招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是创业带头人,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们有经验,有想法,够专业;另外一种人是直接动手的工程师,我希望他们是埋头苦干型。”
这些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在李开复心里自有一杆标尺,所以前期招聘时,在广州仅有两名大学生基本符合要求,而在杭州,初步有意向签约的也仅仅只有5个。谈及对成都站的期望,李开复坦言:“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我提到的那种工程师,埋头苦干的,从而尽快启动新项目。此外,未来一旦时机成熟,我会考虑将成都作为‘创新工场’发展的候选地之一。”
年轻人先就业再创业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一次李开复在大学演讲,一个好不容易抢到话筒的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错了话“我是你的偶像”。李开复微笑道:“是的”。当时全场哄堂大笑,李开复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而学生们对李老师的爱戴也超乎想象。
21日,他就让成都媒体见识了,谁能比明星更火。上午,在温江区大学生创业园,所有的人倾巢出动,学生们对李开复的感情,是一种对“精神领袖”的膜拜,很多人认为他是人生路的一盏明灯。他们提出很多关于创业方面的问题。
“开复老师,你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李开复回答道:“年轻时总觉得只要点子好就能创出名堂,经历了这么多才发现,团队才最重要。”
下午,李开复携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来到新知书城,这个定于2点才开始的签售会其实清晨8点书店开门时就已经有人排队等候,即使限制了人数,但现场仍是300多人的长龙,队伍中大部分读者都是大学生,人手至少三本书,一脸虔诚。在结束签售奔向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李开复坦言他知道学生们想要从他这里得到创业的秘诀,“大学阶段只能学到人生的5%,其余95%要在工作中学习,所以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创业,而且找工作时一定要明白,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学习,而不要太过计较能赚多少钱、在什么公司等。用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停止用背诵的方法学习吧,学会用大脑独立思考。”
踏上“未选择的路”
很少有人知道,李开复的祖籍是成都华阳,而他之所以选择回大陆、到成都创业,是因为父亲的遗愿。
“1990年是我看到父亲哭得最多、也笑得最多的一年,因为父亲回到了故乡成都。”李开复透露,那次之后父亲回到了台湾,两年后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在弥留之际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表示,希望7个子女中能有1个人回到祖国大陆工作。
如今,李开复已经成为可以令父亲欣慰的孝子,在离开谷歌后,在杭州、南京、西安、广州、成都等地飞来飞去,在这些地方,李开复几乎每天进入高校举办3场演讲,忙到凌晨才能回酒店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就飞到另外一个城市,并精力充沛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如此操劳不为其他,只为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选择和更好平台。
“不想再管人了,只想做青年导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阶段,因为快乐,我并不感觉到累。”
9月7日在“创新工场”的成立发布会上,商人李开复以文人的姿态,以罗伯特•弗罗斯的诗《未选择的路》为结束语,“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提及这个细节,李开复笑了,他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诗,我热爱诗中的境界。”
“我工作的目的就是做老师”
■《成都女报》=女 ■ 李开复=李
女:能简单解释一下“创新工场”到底是做什么的?
李:“创新工场”是为年轻创业者和创新者搭建的一个平台。公司会招聘大约110名最佳的创业者、工程师、创业团队人员,从他们的创意中筛选20个组建项目,投入资金进行不超过9个月的孵化,最后PK出5个项目,成立子公司,一年之后独立运营直到上市。
女:你觉得“创新工场”创业阶段有困难吗?考虑过最坏的结果吗?
李: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如果10年内我做50个公司,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失败,成功的少,但我还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一是投资人应该不会血本无归,还能得到回报的;二是为中国尝试了50个不同的企业,也许会有一个走出来,成为中国的品牌;三是我至少可以培养出500个人才,就算我的创业失败了,他们肯定也能在其他企业发挥作用。所以,最坏的结果也不算多坏。
女:中国的天使投资环境目前还不成熟,这么一个风险未知的创业想法,你是如何说服投资人加入的?
李:在国外,有一些类似的创业模式,但是“创新工场”确实是唯一的。我希望给中国的创业者打造一个独特的平台。这个想法出来后,第一时间支持我的,是我的太太,她说:“这适合你。”然后我的老朋友、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听到这个想法也很兴奋,之后就有了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他随即成为投资牵头人,其后陆续有9个投资人加入,其中包括联想总裁柳传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柳先生比较注重中国的因素,敏洪则注重中西企业文化结合的可能性,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中国的经理人可以出来做这个事情。他们发现我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名声去做这些,放弃了很多,那么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女:你离开谷歌,开办风险未知的“创新工场”,很多人觉得可惜了。你怎么考虑的?
李:辞职的念头,其实早在去年年中就产生了。谷歌已经足够伟大,如果给我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去换,我都不会去,但“创新工场”是我自己的事情,我需要去做,愿意去做。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以及更多中国青年的热情、财智、创造力和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成为我今天转型的诱因。
女:这是否也和你一直强调的教育理念有关?
李:对,我这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过去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人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PC时代历经苹果、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谷歌;我有幸看到三个世界一流公司的成长和成功,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这些职业经验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
女:各地招聘的考试题是你亲自出的吗?什么类型的人才是你想要的?
李:出题当然我会参与。我要招的主要是两种人,第一是创业带头人,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们可能有5到10年在一个相当好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经验,再有一些专业的知识,有一些带领团队的经验,有一些好的想法,但是也很有弹性,愿意做任何的想法。另外一种人可能是直接动手的工程师,我可能会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或者可能从业界招聘。
女:老师、科学家、企业管理者,现在又成为畅销书作者。众多的职场身份中,你更喜欢哪个身份?
李:老师。科学家是创技术的,管理者是带领团队的,作家是坐在家里写书的,只有老师是能够影响一批人的一生的。我不希望做那种把已有的知识硬塞进别人脑子里的老师,而是希望做一个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声音的老师,我想不到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其实也可以说,我工作的目的就是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