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运用图片激发其兴趣;精心设问题拓展其思维,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阅读习惯;幼儿;图画;兴趣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而图画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激发了幼儿的阅读欲望。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设计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运用图片,激发幼儿讲述兴趣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既是教具,又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更是幼儿讲述的依据。因此教师选择、制作合适的图片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一种基础,而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片是活动精彩的一种保证。
1.选择内容丰富的图片,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幼儿有积极发言的兴趣,丰富的图片内容甚为重要,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阅读图片应是形式多样的。从图片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平面的、立体的、单页单幅、单页多幅及教师绘制的图片、大图书等,还可以突破传统,利用电脑制作和放映幻灯片;从图片类型上看可以分为:照片、海报、广告、明信片、实物等;从色彩上看,中班幼儿大多数喜欢颜色鲜艳的图片,所以我选择图片时大多选用彩色的,但是黑白图片也会有意料之外的效果,如孩子的作品、老师即时的简笔速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形式来展现。
2.根据图意的主要思路和讲述要求按需出示图片
幼儿的思维大多是具体形象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因此在出示图片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情节朴实时:对于一些画面内容比较朴实、情节无多大曲折、图与图之间不存在太多悬念,这样的图片可以一次出示,让幼儿对画面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幅图仔细观察。(2)情节扣人心弦时:情节是精彩故事的组成,情节的转折往往是每次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老师在处理扣人心弦的故事时图片的出示一定要精心的预设,从而引起对故事悬念的不断理解。比如《龟兔赛跑》围绕故事情节,准备了兔子和乌龟想比赛跑、兔子跑在前面、兔子在睡觉、乌龟追上小兔等多幅图片,老师根据故事情节,穿插出示故事的人物、背景等,在依次出示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图意,从而对整个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精心设计提问,帮助幼儿拓展思维
1.设计描述性、判断性的问题
在出示图片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可以根据画面内在的内容设计一些描述性的问题,如,“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等,让幼儿对画面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结合判断性的问题,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等,帮助幼儿对画面进行分解,综合判断,进一步理解图片内容。
2.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在讲述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围绕画面的主题,抓住画面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想象,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这种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它需要幼儿摆脱画面的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多角度回答问题。
三、灵活运用方法,支持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语言正在飞速发展,词汇量的积累,观察画面的有意性、阅读图片的持久性逐步提高。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是以集体授课为主,集体看图,提问回答,这种方式虽便于集中指导,但幼儿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有充分讲述的机会,因此我尝试灵活运用方法,为每个幼儿提供讲述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发展。
1.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分组的优势是化大为小,自由、灵活,幼儿参与的机会多,讲述的顾虑少,容易调动幼儿想和说的积极性,另外增加了师幼互动的频率,便于老师观察指导。如,在《生气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先集体欣赏故事的开头,然后分组扮演角色,想象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接着集中交流、经验分享,提出新的要求“想象创编爸爸妈妈之间的对话”。接下来幼儿又开始了另一轮的分组和集中。在交叉运用分组和集中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幼儿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
2.大图与小图相结合
大图能集中幼儿的注意,便于教师集中指导,适合面向全体幼儿使用。小图可以人手一份,幼儿面对小图,必然会主动地去看、去想、去说,这样可以做到全体幼儿都主动参与。如,在阅读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准备了一张大图:妈妈想把爷爷缝制的旧毯扔掉,小约瑟坚持认为爷爷一定有办法,此时我给予幼儿想象的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合作,提供对应的小图,让幼儿在小图片中寻找“答案”。
总之,这些方法的运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既解放了教师的手脚,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故事的结局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只要合乎情理,我们都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热情就更高涨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誗编辑 马燕萍
关键词:阅读习惯;幼儿;图画;兴趣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而图画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激发了幼儿的阅读欲望。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设计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运用图片,激发幼儿讲述兴趣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既是教具,又是具体形象化的教材,更是幼儿讲述的依据。因此教师选择、制作合适的图片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一种基础,而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片是活动精彩的一种保证。
1.选择内容丰富的图片,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幼儿有积极发言的兴趣,丰富的图片内容甚为重要,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阅读图片应是形式多样的。从图片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平面的、立体的、单页单幅、单页多幅及教师绘制的图片、大图书等,还可以突破传统,利用电脑制作和放映幻灯片;从图片类型上看可以分为:照片、海报、广告、明信片、实物等;从色彩上看,中班幼儿大多数喜欢颜色鲜艳的图片,所以我选择图片时大多选用彩色的,但是黑白图片也会有意料之外的效果,如孩子的作品、老师即时的简笔速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形式来展现。
2.根据图意的主要思路和讲述要求按需出示图片
幼儿的思维大多是具体形象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因此在出示图片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情节朴实时:对于一些画面内容比较朴实、情节无多大曲折、图与图之间不存在太多悬念,这样的图片可以一次出示,让幼儿对画面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幅图仔细观察。(2)情节扣人心弦时:情节是精彩故事的组成,情节的转折往往是每次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老师在处理扣人心弦的故事时图片的出示一定要精心的预设,从而引起对故事悬念的不断理解。比如《龟兔赛跑》围绕故事情节,准备了兔子和乌龟想比赛跑、兔子跑在前面、兔子在睡觉、乌龟追上小兔等多幅图片,老师根据故事情节,穿插出示故事的人物、背景等,在依次出示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图意,从而对整个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精心设计提问,帮助幼儿拓展思维
1.设计描述性、判断性的问题
在出示图片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画面内容,可以根据画面内在的内容设计一些描述性的问题,如,“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等,让幼儿对画面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结合判断性的问题,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等,帮助幼儿对画面进行分解,综合判断,进一步理解图片内容。
2.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在讲述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围绕画面的主题,抓住画面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想象,拓展幼儿的讲述空间。这种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它需要幼儿摆脱画面的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多角度回答问题。
三、灵活运用方法,支持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语言正在飞速发展,词汇量的积累,观察画面的有意性、阅读图片的持久性逐步提高。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是以集体授课为主,集体看图,提问回答,这种方式虽便于集中指导,但幼儿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让全体幼儿有充分讲述的机会,因此我尝试灵活运用方法,为每个幼儿提供讲述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发展。
1.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分组的优势是化大为小,自由、灵活,幼儿参与的机会多,讲述的顾虑少,容易调动幼儿想和说的积极性,另外增加了师幼互动的频率,便于老师观察指导。如,在《生气的爸爸妈妈》的活动中先集体欣赏故事的开头,然后分组扮演角色,想象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接着集中交流、经验分享,提出新的要求“想象创编爸爸妈妈之间的对话”。接下来幼儿又开始了另一轮的分组和集中。在交叉运用分组和集中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幼儿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
2.大图与小图相结合
大图能集中幼儿的注意,便于教师集中指导,适合面向全体幼儿使用。小图可以人手一份,幼儿面对小图,必然会主动地去看、去想、去说,这样可以做到全体幼儿都主动参与。如,在阅读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准备了一张大图:妈妈想把爷爷缝制的旧毯扔掉,小约瑟坚持认为爷爷一定有办法,此时我给予幼儿想象的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合作,提供对应的小图,让幼儿在小图片中寻找“答案”。
总之,这些方法的运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既解放了教师的手脚,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故事的结局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只要合乎情理,我们都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热情就更高涨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