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引導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且有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Zimmerman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发起的,基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结果,为了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积极主动地选择和使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是在义务教育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也可能掌握了一些自认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但是作为指导者,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将自己在湖北省淘师湾网络研修平台上讲授的一节阅读课来具体谈谈我的实施方案。我选用的阅读材料是人教版选修课本6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的一篇科普文章。科普类阅读一直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阅读类型,词汇量大,专业术语多,内容复杂难懂。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阅读,激活阅读欲望,主动思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我的教学策略如下:
2. 实施策略
2.1课前预习,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Careful reading)
课前预习是一节完整英语阅读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常常忽视了课前预习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我认为预习是阅读的前提准备,并且要教授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足够的预习的时间。对于全球变暖这个全球性话题,我鼓励学生自己去上网搜索有关全球变暖的资料如:全球变暖的原因、现象、后果、措施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办一张全球变暖的相关海报;自学单词,说出或写出文章的大意,勾划文中常见短语和句型,回答关键性问题等。预习要求应具体明确不能空泛,逐步放手,让学生体验自我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主人翁意识。
2.2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Vivid situation)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为克服学生对科普文的畏难情绪,我用一段时长1分钟的卡通视频引入主题,音乐、可爱的太阳动漫形象,生动的画面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声说出“全球变暖,温室气体”。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由全球变暖引发自然灾害的可怕性和危害性,我为他们准备了一段“改变地球6摄氏度”的视频资料,声画同步的观看让学生对干旱、饥荒、洪水等灾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图像,色彩和声音,更具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学生对全球变暖的危害有了更直接而深切的体会。看到学生专注的表情,我发现他们是真正自己去感受,体会并专注思考,自觉、自愿、自主地融入课堂。学习伴随着情感的渗透,在情景交融中,学生更容易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3高效阅读,开发学生潜能。(Effective reading)
任务型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到收集整合信息,理解细节,分析归纳。要求老师精心准备课堂提问,阅读任务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激活学生对阅读问题的思考,从而避免学生机械化地,被动地听课,从阅读文章的字面上回答一些简单what, who, when的问题。于是我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为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活动: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包含了对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定义。不同于以往老师提问的方式,“Be an active reader”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给学生自己探索并解答问题的机会,惊讶的是我发现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自主性阅读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什么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包括哪些?” “人类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如果二氧化碳过多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地球与人类是需要二氧化碳气体的,而过多的二氧化碳就会造成全球变暖。看得出学生提出这些有一定深度并具有思辨性的问题,是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过的,并不是一些简单的YES或者是NO的回答。我想教学一定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去学,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一次“提问”和“被提问”的师生角色转换,其学习效果比传统模式的“老师拼命讲,学生被动听”好得多。
文章第三、四段显示了科普文的典型特征——数字和图表,但这些事实细节在阅读中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事实上,数据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结论,“Be a cautious reader”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关注事实细节,果然同学们非常自信地从图表中观察到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上升,随之气温也在上升。关注数据和图表是科普文阅读的重要技巧和方法,这种有意识的学法指导,我个人认为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让学生坚持自主阅读,不仅仅限于课内,还可以拓展到课外名著,杂志,报刊等广泛阅读材料。学生的自得自悟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阅读理解能力不可一蹴而就,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找到作者的态度也一直是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两位科学家的态度,我引导他们抓住表明态度的关键词,“serious”和“mild”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表明科学家态度的关键词。学生很快就找到。理解两种不同的对待全球变暖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了。接着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对待全球变暖的见解。我精心设计的这三个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潜能,体验到攻克困难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并诱发为更为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中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收获了阅读的技巧。 2.4小组交流,学生充分自主表达。(Group communication)
学生被分成5大组来设计减缓全球变暖的活动。在活动设计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课堂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不断增进的组员合作,让学生产生新的灵感,创造新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我惊喜地是,每组设计的活动创意十足,精彩纷呈,有的做海报,有的将“yesterday once more”的经典改编,希望美好的昨日再现;有的设立“节能日”设计logo,还有的用演讲的形式号召大家节能减排,这是整节课的高潮,更是每个同学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展现。课后大家都积极地愿意完成有关减缓全球变暖的写作。
3. 启示与反思
(1) 这节看似仅在课堂上完成阅读活动的科普文阅读课。我认为它真实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紧密关联,课堂教学是连续的,从学生课前的自我预习,到课中的阅读潜能开发,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无一不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吕叔湘先生增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2)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新知识呈几何倍增加,仅仅依靠教授来学习新知识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3) 笔者在一节阅读课上做出一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探索与研究,当然仅靠一节课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指导者,我们要运用教育的智慧,钻研更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上、语言运用以及语法学习上,全方位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觉地学。这堂阅读课让我体会到具有一定学习能力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是师生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打造。这也是英语新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日复一日地細致耐心地对学生自主性进行引导和培养。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5年版.
[2] 《剑桥英语教师丛节:英语阅读教学》格瑞莱特(Francoise Grellet)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