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河自护城河分岔,一路向北,像树枝一样纵横交错地分布着,蜿蜒了大概二三里,便汇入一条小溪。小溪的西面是朱泾村,东面是小陶村,我的家在东面,顾名思义,我们一村人基本都姓陶。
小溪里有一条破船,小时候,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往船里一跳,船里船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
小溪往东两家都是原住民,再往东有一幢大房子,前门刷的是蓝漆,后门,也就是大门,刷的是红漆,那是我家。大门前有一口水井,听外婆说,这是当年太公在三年困难时期顶着很大压力挖成的,如今整个村的人每天早上都来这里洗衣服。清晨,我们总是聚在一起,用井水把全身冲一遍。井旁洋溢着欢声笑语,童真像高高溅起的水花,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剔透。我从我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童真,那是玩闹、嬉戏,那是属于我们不一样的童心。
家的正南面,是一家卖水的,一家人都是外地的,但这家人已经在这儿三代了。家里人懒得烧水时,总会差我去买水,依稀记得当时好像两三角一瓶水。卖水的那位大爷姓王,乡里人喊他瘌痢头。王爷爷虽然没有头发,但人很好,有时打一瓶水他只收我一角,剩下的,我就存起来,等存够五角了,我就跑出去,在小卖部那儿买一包卡,然后和一群小伙伴打卡玩。
再往南,有院子的那家,是我的小公公家。小公公有个儿子,我叫他陶忠叔叔。叔叔很喜欢我,每次过年时总会给我一些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书。叔叔学历不高,考了专科,在外面找工作很难,但他向来都笑呵呵地对待我们这群孩子,尤其是我,很难从他脸上找到不开心的痕迹。每每注视着叔叔的背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从叔叔的眼睛里,我能看到他对生活的不服输,还有澄澈与纯净。那股韧劲,那泓清泉般的淡然,应该属于他的童心吧。
临溪最远的一家是外姓人,姓年,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孩子们喊他年老大。可能因为没孩子,所以他很喜欢小孩儿,我们在船里蹦跶完之后,一直会看到他站在家门口,招呼我们进去吃水果。奶奶和我说,年老大不是什么好人,让我千万不要吃他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信她的话,总是不顾那些懵懂孩子的拉扯,和年老大一起到他屋子里玩。他玩得像个孩子,从他那双浑浊的眼中,我总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一些和他年龄不太符的神采,像童心。
很多年之后,我坐着别克车去了城里,故乡的记忆渐渐淡去。后来老家拆迁了,大年初一,外婆和我还有小公公回老家看了看,在断垣残壁间,我们看到一座庙,是那些不愿离去的老人建的。那座庙,与其说是庙,不如说是一个大铁棚子。我们进去进香,我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年老大,有王瘌痢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老人。他们守在这儿,守着这片他们父辈爱过也恨过的土地,他们不敢离去,也不愿离去,他们的根在这儿。执着、不离不弃,我从他们苍老的双眼中读出了属于他们的童心。
记得2008年除夕,就是我乘别克车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雪很大,我们几个年少无知的孩子拿着一副牌,帮别人家看门。我们裹紧棉袄打了一夜的牌,那天晚上的烟花很漂亮,那一个个美好的心靈如同盛放的焰火,在心的天空里璀璨依然。我记得那星火下的世间,有人、有酒,有始、有终。
童心不泯。
教师点评
小作者在自己的记忆里追寻着那片溢满童心的土地,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厚重的乡土气息以温暖的姿态拥抱着那颗恋恋不舍的心,鲜活的影像一个个跃然纸上,又深藏心底。
小作者更以自己的视角,去体会人们对待生活和土地的态度,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思绪里包藏着一颗热爱生活的炽热之心。
(张敏娴)
小溪里有一条破船,小时候,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往船里一跳,船里船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
小溪往东两家都是原住民,再往东有一幢大房子,前门刷的是蓝漆,后门,也就是大门,刷的是红漆,那是我家。大门前有一口水井,听外婆说,这是当年太公在三年困难时期顶着很大压力挖成的,如今整个村的人每天早上都来这里洗衣服。清晨,我们总是聚在一起,用井水把全身冲一遍。井旁洋溢着欢声笑语,童真像高高溅起的水花,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剔透。我从我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童真,那是玩闹、嬉戏,那是属于我们不一样的童心。
家的正南面,是一家卖水的,一家人都是外地的,但这家人已经在这儿三代了。家里人懒得烧水时,总会差我去买水,依稀记得当时好像两三角一瓶水。卖水的那位大爷姓王,乡里人喊他瘌痢头。王爷爷虽然没有头发,但人很好,有时打一瓶水他只收我一角,剩下的,我就存起来,等存够五角了,我就跑出去,在小卖部那儿买一包卡,然后和一群小伙伴打卡玩。
再往南,有院子的那家,是我的小公公家。小公公有个儿子,我叫他陶忠叔叔。叔叔很喜欢我,每次过年时总会给我一些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书。叔叔学历不高,考了专科,在外面找工作很难,但他向来都笑呵呵地对待我们这群孩子,尤其是我,很难从他脸上找到不开心的痕迹。每每注视着叔叔的背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从叔叔的眼睛里,我能看到他对生活的不服输,还有澄澈与纯净。那股韧劲,那泓清泉般的淡然,应该属于他的童心吧。
临溪最远的一家是外姓人,姓年,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孩子们喊他年老大。可能因为没孩子,所以他很喜欢小孩儿,我们在船里蹦跶完之后,一直会看到他站在家门口,招呼我们进去吃水果。奶奶和我说,年老大不是什么好人,让我千万不要吃他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信她的话,总是不顾那些懵懂孩子的拉扯,和年老大一起到他屋子里玩。他玩得像个孩子,从他那双浑浊的眼中,我总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一些和他年龄不太符的神采,像童心。
很多年之后,我坐着别克车去了城里,故乡的记忆渐渐淡去。后来老家拆迁了,大年初一,外婆和我还有小公公回老家看了看,在断垣残壁间,我们看到一座庙,是那些不愿离去的老人建的。那座庙,与其说是庙,不如说是一个大铁棚子。我们进去进香,我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年老大,有王瘌痢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老人。他们守在这儿,守着这片他们父辈爱过也恨过的土地,他们不敢离去,也不愿离去,他们的根在这儿。执着、不离不弃,我从他们苍老的双眼中读出了属于他们的童心。
记得2008年除夕,就是我乘别克车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雪很大,我们几个年少无知的孩子拿着一副牌,帮别人家看门。我们裹紧棉袄打了一夜的牌,那天晚上的烟花很漂亮,那一个个美好的心靈如同盛放的焰火,在心的天空里璀璨依然。我记得那星火下的世间,有人、有酒,有始、有终。
童心不泯。
教师点评
小作者在自己的记忆里追寻着那片溢满童心的土地,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厚重的乡土气息以温暖的姿态拥抱着那颗恋恋不舍的心,鲜活的影像一个个跃然纸上,又深藏心底。
小作者更以自己的视角,去体会人们对待生活和土地的态度,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思绪里包藏着一颗热爱生活的炽热之心。
(张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