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的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智慧传播的方式自从进入课堂传授以来,课堂就成了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就成了人们思想传承、智慧对话、情感交流、思维激活和精神孕育与成长的一方神奇的土地和一条涌动向前的河流。课堂的存在,课堂的演变,课堂的发展,课堂的创新,无不倾注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课堂的组织,课堂的调控,课堂的变量,课堂的评价,又无不牵动着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目光。怎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我的理解是,洋溢着诗意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
  
  一、灵动:诗意课堂的原生状态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成不变的授课形式,缺乏变化的教学程序,了无生机的教学方法,机械无效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的勾划、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自己的个人设计而展开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见到的是作为知识代言人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层面上的控制,它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来进行。这种过于精细的设计和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课堂应是开放的、灵动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年轻的生命,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之外的问题,再精细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预测课堂上将要发生的所有真实情况,因此,不能用僵化的程序来控制和束缚灵动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有自我建构的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学习选择的可能;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指导学生合作参与,使学生有接受学习引导的可能。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但是不能忽略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这是课堂生命之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大处着笔,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原有状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问题的基础上,应兼顾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对教学程序进行大体的预设,对教学问题进行比较开放的设置,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创设条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出时间和空间,为师生在课堂上的再创造留有余地和弹性。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就能游刃有余地发挥教学机智,彰显教学个性,使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不要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契机,洞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跌入的陷阱,由此去创设更广阔、更轻松的思维碰撞空间。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知识需要等及时作出调整,进行“二度备课”,从生成中因势利导,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这需要从下列四个方面切入:
  1.触发点
  它是生成活动的前提,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可以确定有生成活动的可能性。这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捕捉学生的兴趣,更需要教师理解、关注、支持学生,学会倾听。
  2.需求点
  生成活动强调的是在尊重学生兴趣意愿的基础上的生成,活动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的内部探究需求,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必须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需要的基础上预设学习点,并且这个学习点要与学生的需要点相吻合。这对教师的分析判断能力、随机调控能力、知识经验等综合素质水平要求很高。
  3.探究点
  它主要指当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产生较大的冲突时能抓住时机考虑生成活动。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研究的兴趣非常浓厚,同时问题逐渐暴露,矛盾点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学生想通过某种途径来评判对错。这正是学生探究欲望的高潮。教师要以支持者的身份组织活动,引导活动,并围绕该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研究工作。
  4.发展点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它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我们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又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既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和需要,又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及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课程的生成要有意义,并有实现的可能性。
  灵动的课堂,是教学的原生状态,生态教学应成为我们的诗意追求。著名课程研究专家肖川博士说,它“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暴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张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二、和谐:诗意课堂的美好境界
  
  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绝不是单向的给予。布鲁纳说:“教师的工作,主要的不是向学生提供一个让人模仿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成为学生心中的对话人之一。”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经历、思想、情感及至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与碰撞的过程。这应是一个精彩纷呈、和谐共生的灵动过程,就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而绝不是死水,它时而激越起伏,时而叮咚鸣响,时而波澜不惊,韵味无穷,令人赏心悦目。而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场所,使学生能在这种生活中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形式是“谈话”,“谈话”与“对话”虽只一字之差,但两者背后潜在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谈话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又称问答法,其特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当然也有启发思维的作用。但无论怎样,谈话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看似乎思维很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又很琐碎,那就出现了古人所说的“导而弗牵”的“牵”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在频繁的问问答答中被一个个琐碎的问题牵着走,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谈话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且谈话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定的,答案也往往是唯一的。
  后现代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尔把教师的作用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是很耐人寻味的。既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那就意味着师生间还存在着“平等”中的不“相等”。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在对话过程中应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营造对话气氛,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2.组织对话过程,使对话在有序的状态中进行。
  3.调控对话方向,使对话始终围绕当前的话题进行。
  4.保证对话的省时和有效,使对话过程成为有效率的师生互动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多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不仅是促进课堂和谐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应当追求师生情感交流、思维沟通、生命对话的和谐互动的境界。
  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陈说,注意捕捉课堂上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判断,因势利导,使之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成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再度探究的契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答案”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答案是怎样产生的”才是重要的目标。
  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提升教学层次不容忽略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往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学生,我的经历告诉我,教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并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原因之一,是假期与毕业后的学生的心灵对话。在与他们谈及自己的见闻、生活的感悟之余,就是听对我教学的“评头品足”。这时的交谈他们没有顾忌,原来当学生时不敢说的话现在可以说,这时的心灵吐露是真实的,是弥足珍贵的。当他们多年后还津津乐道于某节课或某项活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时,对我是极大的鼓励;当他们直言或含蓄指出我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商榷时,我听出了善意的批评和建议,这促使我去认真反思,并不断地从学生这一角度,去改变我的教学。
  课堂中师生和谐互动的价值何在?让我用一个生活现象来描述它的美好境界: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的木块,这个宠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了。当它的时速达到200千米时,一堵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地被它撞穿。从一块小木块令其无法动弹,到能撞穿一堵钢筋混凝土墙,火车头的威力变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别的,只因为它开动起来了。
  
  三、共生:诗意课堂的生存价值
  
  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至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吴国珍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由此,我们似乎更进一步地说,课堂教学中,与其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认识、了解,不如说是作为教与作为学的行为人在教和学这一人生经历中的相逢、相识、相知。我们的教师不是在教他所教的知识,而是在教他的学生,在教未来的社会的人。
  教师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所从事教学的科目自然有具体的分工,所教科目的具体目标、任务、要求、操作方法与步骤等,也都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所教的是属于“他”的学科。但是成功的教师乃至优秀的教师,其教学之所以成功与卓越,是因为他把他的教学与他个人的身份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他仿佛就是他所教的学科,学科也就成了他生活乃至他身份的一部分。他所教的不只是他所了解与认识的,而是他全部所拥有的;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内在于他的,是他自己心里、他的思想深处、他的灵魂内部所流淌出来的,就是他自己。所以每一科的教师,都会在各种场合,极力维护他所教的学科的“尊严”,他都要强调他所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这倒不仅仅是一个生存问题,而是在他终身从事(一般如此)的职业(事业)中,没有比他所教的学科更重要的了,他无法越过他所教的学科,更无法纯客观地去面对它,它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他的感情,洋溢着他的智慧,活跃着他的灵魂。这使得他从事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成了他与学生在一段生命历程中共同成长的独特经历,甚至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最富有诗意的阶段,因为青年学生正处于最富有诗意的年代。
  这样看来,我们所从事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作为科学,还是作为艺术,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从个人、个性的角度,对所教的学科的感受、感情、感悟,对学生学习学科的态度、心理同情的理解和真切体验。所以真正有诗意的教师,总是努力追求自身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风格。在他富有诗意的教学中,渗透着他个人独特的生活阅历,反映出他个人的学养见识,体现出他的眼光的敏锐与思想的深刻,浸染着他个人独特的精神积淀。他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对作业的批改、他对学生所进行的每一次对话、他所组织的每一项课堂活动,都是他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氛围与特定的对象在精神上的相遇相知,师生间相互研究着对方,相互体会着对方,相互理解着对方,相互感动着对方。所以,真正的有成就的教师,他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了诗歌一样的激情,他会用他的所有聪明才智去对待它,他会用他的精神气度去体会它,他会用毕生的生命去追求它;与此同时,他对他的学生充满了关爱与真情。这也是许多优秀的教师总是用“心”去教他的学科去教他的学生的原因,为此,他们费尽心血、想方设法,他们殚精竭虑、惨淡经营,他们义无返顾、无怨无悔。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即使上演他已演过无数次的保留剧目,他也有一种“陌生感”。也正是这种“陌生感”,使得我们的教学,使得我们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神秘色彩,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都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巧妙构思、精彩呈现。而所有这一切,完全靠一个教师自身的精神修炼,靠自己坚持不懈的追求;只有不停学习、不息思考、不断探索、不畏实践,他才能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如此看来,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在创造生存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快乐。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在一天天成长,而我们也因此成长并成熟。师生同成长共进步的美妙情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自在、愉悦。我们在创造生活、塑造生命的过程中,享受着自我发展和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快乐。
  
  四、创新:诗意课堂的精彩呈现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上海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这样来描述我们的教育:“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策略,应是我们对诗意课堂的美好追求。
  创新的课堂是具有成功美感的课堂。学生有“问题”、有“错误”的课往往是具有含金量的课——因为学生有“问题”、有“错误”才需要学习,才会有学习的成功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一个小孩子站在水边,把小石子投到水中,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看着不断扩散的波纹,小孩脸上露出了微笑。这个波纹是他造成的,他有了一种美感,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没有成功的美感,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创新的课堂是思想放飞的课堂。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只有成为思考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课堂是教师个体思想得到最充分展现的阵地。教师的责任,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思想,而是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联通。为学生打开思考的大门,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路径,让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学,应能触动人的精神世界,开启人的心灵之窗而影响人、培养人,使课堂成为一方最富灵性与情趣、理趣的天地。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体验,关怀每个学生的心路历程,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有独立思想的人,引导学生用心去领略课堂的诗意,用人文的阳光、科学的雨露去照射、灌溉心田。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具有智慧而高尚的灵魂。
  创新的课堂是发现真善美的课堂。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不是没有美的东西,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我们为什么容易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错误?我们教师的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所谓的“差生”?而我们在对待我们自己乃至我们自己子女的时候,我们又总是能宽容大度地作出评价呢?古时候有一位农夫,生了五个儿子。一个质朴忠厚,一个聪明机敏,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天生驼背,还有一个天生跛脚。农夫让质朴忠厚的务农,让聪明机敏的经商,让双目失明的学按摩,让天生驼背的搓绳编筐,让天生跛脚的在家纺线织布。后来五个儿子都生活得很好,衣食无忧。在这位农夫的眼里,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好”儿子,没有一个“差”儿子。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者,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者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老者听后说:“你快走吧,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者也同样反问他,年轻人说:“我的家乡很好,人也好、景也美……”老者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观者觉得很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当你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学生时,你就会看到许多优点;假如你以批评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学生时,你便会发现无数缺点。同一个学生,他给你的感觉却因你的眼光不同而完全不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一定要重视和锻炼识质的本领,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规律办事。否则,从主观臆想出发,就会盲人瞎马,事倍功半,师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所浪费。”可谓中的之语。
  我们的课堂要洋溢着浪漫的诗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课堂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是那种山重水复、探幽寻踪的趣味;是那种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熏陶着学生的灵魂;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给予学生以力量。让学生觉得听我们的课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格的提升,是一种思想的撞击,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吧,因为这是诗意的课堂。
  [作者通联:江苏兴化楚水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在中医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笔者从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想要培养孩子学习钢琴演奏的家庭越来越多,家长们都想使孩子能多学习一些技能以便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比别人多一些机会,于是
目的:制备香荷含漱液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水煎煮法制备香荷含漱液,用TLC法鉴别方中的大黄、薄荷,并通过给药观察患者318例.结果: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
2008年.网络新词“被自杀”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迅速成为网络焦点,随后相继出现“被就业”、“被增长”、“被开心”等等一系列形同“被XX”的网络用语,目前,这类网络用语有愈演
缓宫止痛颗粒主要由白芍、甘草、益母草、黄芪等味药研制而成的医院制剂,临床上用于人工流产后引起的阴道流血及腹痛等症状.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保障患者用药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对视神经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合并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疾病患者83例(130只眼)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视神经
鉴赏评价是新课标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意象是后者的基础和指
2005年10月“语文教育新视野名师演示报告会”在深秋的武汉举行,这样一个时空的选择,在于主办单位也许纯属一个方方面面都便宜行事的必然之计,而绝非苦心孤诣的深谋远虑,但不知为
大多数人认为,标点符号的主要作用是语言、语义的停顿。其实不然,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一是语音、语义的停顿。因为标点符号具有表意功能,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有修辞功能。运用贴切的标点符号,比语言文字更富表现力,能起到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创造想象空间、拓展延伸文字内涵,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张力。    一、惊叹号的艺术张力    惊叹号一般用来表
通过批判传统教育和阐发对爱弥儿的具体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构建的自然教育复兴了个体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试图弥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鸿沟,其核心问题是自然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