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是提高随文练笔有效性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深入挖掘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遣词造句、句式仿写练习、布局谋篇、选材、多种手法表现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与写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有效性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落实:
一、理解文中关键字词——落实遣词造句练习
词句是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篇好的文章不乏好词佳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由此可见,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样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词句的积累和训练。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作业时做摘抄,或者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如何充分利用文本丰富学生的词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书想要读懂、读透,具体地说是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的方法,好的词语用固定的记号做以标注。“想”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想办法弄明白。“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或者在作业中抄写。经过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词语过程中读有目的,学有重点,并自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词义、把握课文重点词汇的习惯。
二、分析重点句式——落实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随文练笔是一项常规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句式和精彩段落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一段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写出了鱼的数量多、种类多。让学生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就是進行仿写训练。我们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提高能力,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三、理清结构脉络——落实谋篇布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学高年级要落实篇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来罗列提纲的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记叙文教学中让学生给文章列出小标题,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每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写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布局谋篇的训练。但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当在“读”字上下工夫。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使学生明确: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接着,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名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这篇课文的结构紧凑、清晰,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罗列提纲的同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思路介绍一个人,完成拟写提纲训练,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
四、把握主要内容——落实选材练习
在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中就提出了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中、高年段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学生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工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抓体裁、抓题目、抓重点段、抓中心句来进行实践。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是把此当作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环节,还应该积极地去探讨这一环节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选材练习。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的练习,离开了语言材料,表情达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话,也就没有了作文的存在。语言材料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去用笔记、用心记并经常反复地运用方才奏效。归纳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实际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适当之处得以运用。在此,教师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材练习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达到读写结合,实现有效性的写作迁移。
五、学习写作技巧——落实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
阅读是写作之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时间考验,被许多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娴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忽略了归纳写作特色这一环节。在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情境“塑造一个记忆深刻的人物”进行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切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科学训练,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统筹兼顾。
总之,只有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中,才能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1-01.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有效性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落实:
一、理解文中关键字词——落实遣词造句练习
词句是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篇好的文章不乏好词佳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由此可见,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样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词句的积累和训练。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作业时做摘抄,或者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如何充分利用文本丰富学生的词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书想要读懂、读透,具体地说是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的方法,好的词语用固定的记号做以标注。“想”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想办法弄明白。“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或者在作业中抄写。经过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词语过程中读有目的,学有重点,并自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词义、把握课文重点词汇的习惯。
二、分析重点句式——落实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随文练笔是一项常规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句式和精彩段落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一段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写出了鱼的数量多、种类多。让学生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就是進行仿写训练。我们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提高能力,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三、理清结构脉络——落实谋篇布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学高年级要落实篇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来罗列提纲的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记叙文教学中让学生给文章列出小标题,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每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写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布局谋篇的训练。但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当在“读”字上下工夫。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使学生明确: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接着,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名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这篇课文的结构紧凑、清晰,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罗列提纲的同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思路介绍一个人,完成拟写提纲训练,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
四、把握主要内容——落实选材练习
在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中就提出了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中、高年段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学生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工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抓体裁、抓题目、抓重点段、抓中心句来进行实践。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是把此当作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环节,还应该积极地去探讨这一环节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选材练习。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的练习,离开了语言材料,表情达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话,也就没有了作文的存在。语言材料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去用笔记、用心记并经常反复地运用方才奏效。归纳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实际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适当之处得以运用。在此,教师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材练习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达到读写结合,实现有效性的写作迁移。
五、学习写作技巧——落实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
阅读是写作之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时间考验,被许多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娴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忽略了归纳写作特色这一环节。在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情境“塑造一个记忆深刻的人物”进行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切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科学训练,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统筹兼顾。
总之,只有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中,才能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1-01.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