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最小心室化起搏与房室间期优化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心脏重构的影响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双腔起搏器最小心室化起搏与房室间期优化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人48例,随机分为自动延迟房室间期组(AV Delay组,25例)和超声下优化最佳房室间期组(OAV组,23例),于术后1年、术后2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心室起搏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72例CAS斑块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在接受SMI检查,以术中斑块病理化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SMI评估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与金标准间的一致性,计算SMI对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MI的诊断价值。结果SMI评估CAS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的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高度一致性(P<0.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重度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12月长治市上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恢复期中重度脑梗死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防治并发症和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75%(51/80),高于对照组的47.50%(3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病人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84例PIS病人作为PIS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0名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中miR-30a、miR-122、miR-126、miR-221、miR-409表达水平。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治疗2周后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预后不良组(17例),分析5种miRNA表达与PIS病人
代谢性脑病是体内生化代谢改变,造成的脑组织内环境变化,进而导致脑功能紊乱一组疾病的总称。病因囊括多学科,部分病人就诊时伴有基础疾病,部分病人发病突然,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死亡病例近期仍有报道。昏迷病人在急诊科比较多见,但由妊娠剧吐 导致的Wernicke脑病临床少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由于短时间妊娠剧吐导致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合并MVD病人,于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记录MACCE发生情况。所有病人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实验室指标[PCSK9、血糖、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集病人
目的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探讨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术后左心室三维射血分数(Heart Model EF)降低的潜在预测因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拟行手术的中重度MR病人52例,按照术后1年左心室Heart Model EF比术前降低程度的不同分为A组31例(收缩功能正常或降低程度≤10%)、B组21例(降低程度>10%)。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病人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参数,并分析术后1年Heart Model EF降低的预测因子
Background:Shenyankangfu Tablet(SYKFT)is 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hat has been used widely to decrease proteinuria and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
Objective: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
中医导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肢体锻炼、调节呼吸和精神的一门物理运动疗法,其与针灸推拿学有许多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的应用发展方面。其中导引中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与针灸理论中关于“子午流注”针法的原理基本相同,都基于人体顺应自然而出现的体内阴阳、气血变化规律。结合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导引处方中关于习练时间的选择和强调或可增强疗效,本文将从中医经脉理论以及现代生理、病理研究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医传统疗法导引在中医临床进行普及和精准运用于防治疾病。
学科交叉建设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必然举措。中医药学科在不断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自身学科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并产生新的交叉学科。学科交叉具体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传统学科体制限制、跨学科人才缺乏和评价标准西化等问题,使得学科交叉建设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从发展策略和建设方式上,建议创新学科管理体制、培养多学科背景人才、构建符合学科特色的评价体系,以促进中医药在交叉融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