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体验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伴随着十八大的东风,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法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正确运用好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注重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体验中生成知识”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的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要求教师大力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但这种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不少:方法被滥用的倾向比较明显;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率不高;新的评价方式尚未被广泛采用;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合理应用,必须要通过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模拟演示、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地尝试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在课堂外,教师要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关注的题材。如在讲九年级《环境保护国策》前,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前面的紫薇河,学生被青黑色的河水惊呆了。抓住这个机会,我向学生展示了十年前紫薇河清澈见底的照片。看完我的展示,看着眼前污浊的河水,强烈的反差使学生感慨万千。回到课堂后,讲到有关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很好。
  2.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政治课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创设具体情境,以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实施情境体验教学的四大步骤:步骤一:进入情境。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牵引下,产生丰富的感觉体验,进而深入情境,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过程。步骤二:融入情境。学生利用在情境中得到丰富的知识体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步骤三:升华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表达出自己的体验来,并强化这种体验,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步骤四:超越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应用于情境之中,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使体验有了真正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让学生用活动的形式去吸收那些知识和原则,那么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而讲故事和评故事活动就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在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如讲八年级《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我就用故事讲评课的方式讲授此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安排学生在课上讲述这些故事并要求作出简单的评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这些故事,他们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意义,获得了很好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论辩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例如,在讲八年级《合作竞争中双赢》一课时,我就采取了辩论的形式。在上课之前,首先,给出辩论主题:竞争中有合作吗?要求学生在课下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论点。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进行小组讨论,拿出自己找到的论据,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做主持人,让小组推出四名代表进行台上辩论,再推选几位学生做评委。通过论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思想品德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如讲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本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要求,提出两条以上精神文明创建的合理建议。学生调查小组分别展开参观调查访问活动,回校后彼此交流信息:有的发现紫薇公园马路边乱扔垃圾现象十分严重,提出应派专人监督和管理;有的看到城北村河道污染严重,提出应禁止乱排工业污水;有的发现水泥厂工业污水排放严重,提出应加大法律打击力度,严惩污染企业。学生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了自己合理应用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要求
  从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开展合理的探究,提供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有效创设适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性格,有意识的调控学生的表达情绪的习惯,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可以让其多参加活动,提问时让他们多表达内心体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强调课堂纪律、少让其参与活动等方法,让其情绪表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境是否有效达到目的离不开教师本人快速融入情境的能力,教师要身体力行带动学生一起体验。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应该是随着教学内容的要求而产生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搭建了全面发展的桥梁。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最终形成完美的人格。
其他文献
一节语文课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教师能否有效的运用提问艺术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程度。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评议的那样:“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必然要在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上下足功夫。为此,笔者以一堂小学六年级下册《凡卡》第二课时为例,寻求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前调查,掌握学情  在上课前,我随机问了班里几名学生,问他们这篇文章是不是爱读
语文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然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学科,它既没有教材,又没有学科学习的严密的系统性和顺序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自然、数学、社会、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整合。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到这些学科中,借此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综合性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然而,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却充斥着这样一种不和谐的场景: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不仅教学目标不能变动,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对于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性是学习英语的推动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来源于他对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发自内心的热爱。因此,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
我们通常写的作文教学目的有哪些?整体着眼的有: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一般教师通常写的课堂目标有:通过习作指导培养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是通过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学会……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能;培养认真修改的习惯等。我们从网上摘几条来看一看。  《记一件小事》
【摘 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许多不良行为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法制建设。笔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结合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树立自信;参与竞争;学会沟通;自立自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城镇化建设也是当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但由于农村进城学生
在新课程日益走向冷静实施的今天,有效性教学是各个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可以说,有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要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践行。为此,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上做到“有趣、有情、有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趣  1.设置悬念。悬念是思维的火种,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
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学习的“短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儿童学习”到“教会儿童会学”的转变,儿童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儿童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策略相比,互动式学习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积极的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效率,实现高效的活力课堂教学。在激发课堂的活力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