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炒房”海外受阻的反思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中国制造”海外已名声大噪之时,如今又多了一个“中国购买”。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四溢,一些城市房价远远超出大多数人承受能力的背景下,一些手持大笔资金的投资者开始转战海外地产。今年以来内地买家海外购房行为激增,其中江浙买家又成此股潮流的主力军。
  “中国式炒房”风靡海外
  随着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影响,国内房价开始进入滞长期,楼市前景扑朔迷离,乃至呈现出价滞量跌的状态。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美元五年内累计上涨22%,而传统意义上的强势货币却在节节衰退,英镑自2007年以来相对多种其他货币也暴跌了25%左右,手中的人民币急切地期盼着出路。海外置业恰恰在此时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条通道。
  “去年一年到英国伦敦投资的海外投资者中中国人只占3%,但今年上半年这个份额就已经上升到了10%。”这是专门从事海外房产经纪业务的国际机构DTZ提供的数据。高力国际也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购房比例持续增加,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达到29%,较去年25%的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此前,有机构统计显示,不包括香港在内,2010年内地投资者购买海外房产达4000套,涉及资金20亿美元,换句话说,有130亿人民币流到了海外楼市。
  目前,国内资金海外置业的重点城市为伦敦、温哥华、纽约。此外,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加拿大等国房地产市场均出现中国投资客的身影。
  2010年11月14日,在美国曼哈顿开展的“人文生活体验之旅”促销活动上,就有200多位华人提出购房意向。早在2008年的上海秋季房展上,来自美国佛罗里达、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东京等地的楼盘一度占据了相当大面积的展区。3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市中心连一套像样的两房一厅都买不到,却可以在金元帝国美国买下一套带游泳池的别墅,这一度在上海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随后在2009年的北京春季房展上,又有70多家美国开发商组团参展。按照他们的宣传,彼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了一两年时间,平均房价从最高峰回落了三到六成,正是中国人抄底的好时机。而在当时,这样的宣传还不算是最具诱惑性的。当时,温州炒房客最流行购房方式是去买美国的“法拍房”,即被银行没收后再拍卖的房产。
  据《悉尼先驱晨报》此前一篇报道,一个持学生签证的中国女孩以约合人民币1143万元的价格拍得悉尼一套三居室房产。该报文章称,是中国买家抬高了澳大利亚房价。很多人甚至认为,今年5月澳大利亚央行加息举措就是针对中国炒房团制定的。
  新加坡也成为中国炒房买家砸钱的热门地区。在上海,包机赴新加坡的购房团络绎不绝。中国富人们最青睐的是新加坡高价位地段,一些连新加坡当地人都不敢轻易问津的地产,中国买家却屡屡上演一掷千金的豪举。
  2010年10月,上海搜房网和上海电视台组织了一次澳洲购房团购活动,短短3天内,一行10多人的购房团就买下了10多套别墅和海景公寓,其中,还有一名投资客豪掷4000万人民币,一次买下1幢别墅和4套公寓。在海外媒体眼中,中国的炒房者也到了让他们“惊呼”的程度。在西班牙马德里,德国慕尼黑、柏林等地,中国买家的每一次大手笔,都能在当地媒体上找到长篇累牍的报道。
  作为国内人士海外置业的一个重点区域,仅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市,2010年全年国内人士出境投资房地产的总额估计在50亿加元左右(约超过330亿元人民币)。今年仍呈走高态势。前6个月,仅通过高力国际在中国的国际物业部即已完成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海外住宅项目投资。
  缘何热衷于“海外炒房”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国有钱人在海外房市一掷千金?他们在海外买房究竟是为了升值还是居住呢?
  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一方面,为抵御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目前国内的通胀仍无见顶的迹象,加上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很多有钱人为保障资金的价值,开始考虑到海外去寻找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人海外买房是要为子女找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还有则是在寻找移民机会。中国投资移民海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去年获得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三国移民签证的人数就超过6D00人,为全世界之最。移民人数的上升,使得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房地产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客户。
  时下,中国人“以房养学”之举在澳大利亚也很普遍。所谓“以房养学”,即指富有的中国家庭子女出国留学之时,便在当地购买一套大的住房,除自己住外,还可将多余房间出租,用租金来抵销在当地的生活费。要知道。留学澳洲的中国人,很多是从高中就出去了。从高一到大学毕业一般至少要5年,房租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而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后都会移民澳洲,所以在当地买房也不存在急于脱手的问题。
  曾几何时,在国内房地产火爆的时候,人们似乎都能看到投资客的身影,他们的投资热情没有因为加息、宏观调控受到打压。在投资客眼里,投资房地产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抱团投资房地产的投资客总是能够在风云莫测的房市中游刃有余,屡屡获利,所以人们根据其身份和地域给予其一个贬褒相加的称呼,诸如什么“温州炒房团”、“太太炒房团”等等。
  想当初,各类炒房团纵横国内房市、南征北战、攻城掠地,每到一个城市都能让当地房价暴涨,并长时间成为媒体热炒的话题。譬如早在1999年开始,温州的民间资金就开始进入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开始逐渐形成气候。其后众多省市也都能看到温州炒房者的身影。温州炒房者所到之处,往往大批量采购,整栋整栋地“吃”进,使当地商品房一时都成了抢手的紧俏货。
  在许多城市,房价上涨超过了当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少市民将怨气出在了炒房者身上,都把他们看成是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罪魁祸首,一些媒体也在推波助澜,指责“温州人炒高了异地楼市”一时间温州炒房团成了人人痛骂的“过街老鼠”。
  但是,随着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转向,一些地方相继推出了限制“炒房”的措施,矛头也无一不是指向投资客的“炒房”行为。面对节节攀升的房价,社会各界似乎都在眼睁睁地望着政府,担心房市“虚火”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攥在手中的钞票烧得净光。而与“炒房团”沆瀣一气的开发商们,则希望政府不要“越俎代庖”,让房价再往上蹿,贪得无厌地牟取暴利。
  事实上,在红红火火的房市背后,人们或隐或现、或明或暗还都能看到许多的地方政府的“影子”,一浪高于一浪的“炒房”热与地方政府的旧城改造、以地生财、经营城市等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炒房热”的始作俑者就是地方政府,投资客“炒房”只不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政府作为土地资源的垄断者,在建房用地的批租、拍卖和规费收取过程 中,获得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在高房价压迫下面临“买不起房”的困境,另一边是以“温州炒房团”为代表的投机者不断推高房价,并造成大量房屋空置,尤其是“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深入民心,“中国式炒房”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一股颇具中国特色的浊浪。
  在如何阻击恶意炒房方面,也不能仅仅将炒房投资客当作替罪的羔羊,一个劲地把板子全打在他们身上,更关键的是,地方政府要深刻反思以伤害民众利益为代价的简单化的经营城市理念,从深陷“炒房热”之中全身而退,站在客观的角度,平衡社会各方利益需求。
  “中国式炒房”海外受阻的反思
  中国民间资本拥有者,由于缺乏国际投资的经验,一直以来,他们凭借的依然是在国内炒房的惯性思维。这就注定海外炒房成功率,仍会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尤其是以“买到就能赚到”这种炒作心态投身于海外房地产市场,那很可能要遭遇滑铁卢。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海外房地产投资时,相伴而来的风险也引起更多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式炒房”这种模式在国外是很难行得通的。就拿国人海外炒房的新热点德国为例,目前约有六成的德国人没有自有住房。因为德国法律对租房者的保护条款很多,房客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租住很高质量的房子。多年来,德国每年的房价增长只有2个百分点上下,房子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
  中国人海外移民、炒房的另一个热点国家澳大利亚,针对被炒房者炒高的房价不仅采取了加息等经济措施,而且政府还于2010年上半年公开宣称,保证外来投机者不会推高澳大利亚房价。据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在调查海外投资情况,如果有人囤积房产,将有可能被罚款甚至坐牢。
  而中国人移民较多的加拿大,虽说近年来大城市房价也有所上涨,但从投资回报上来说,却没有多大价值。因为加拿大本地人,租房的人仍占绝大多数。在加拿大,如果你买房,管理费、房产税、保险费、维护费等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租房则什么都不用管,且租金不高,租房买房哪个划算,一目了然。
  投资海外房地产要想复制“中国式炒房”的财富效应几乎为零,一方面海外房价地价涨幅很小,升值的周期很长;另一方面,虽然国外没有土地出让金,房价也不高,但后续的房产税、物业费和公共服务费却是难以承受的。譬如在美国,购房经纪人要收取房款6%的服务费,两边经纪人各拿3%;验房费用每个州不一样,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除此美国政府每年还要收取1%到1.5%房产税,以及不菲的物业管理费用。像旧金山的土地税比例就基本维持在每年1.2%左右,每3年可以调整一次,需要个人去申报。一套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每年仅地税就需支出2万美元左右,
  在澳大利亚投资房地产也要支付四大项费用,即物业管理费、水务费、市政费、土地税。英国成交额50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房产,律师费大概是1.5万元人民币,另外还要支付一次性印花税,大概是房款的3%。即便房产升值了,投资客也未必就能独享其成,房价上涨的这部分收益在很多国家是要收取一定个人所得税的,美国的税率在20%到30%不等,澳大利亚则高达45%。
  较高的收入,较低的房价,优质的教育资源等是不少国人到海外购房的驱动因素。相对于国内失控的房价,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房产投资已经较为理性,房价整体上处于合理水平,对于一些准备移民的国人来讲,购置一套海外房产不啻为—个正确的投资项目。但若是以在国内炒作房地产的经验在国外投资房地产,最终很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具体说来:
  一是,国外房地产法律缜密。假如有人敢触犯所在国法律,付出的成本极高。譬如,你在美国买房,自住问题不大,只需要交纳法律规定的物业管理费即可;若是要出租的话,租金水平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么高,且还要负责房屋的一切装修及设施,这可不是一笔小钱。高成本和低回报,或许会让你就动起脱手的念头。但果真出手的话,又要支付一大笔钱——相当于房价10%的所得税、房产经纪人的佣金、过户税和其他手续费,总额约为房价总额的20%以上。两难之下,你会恍然大悟:为什么美国有钱人比中国多得多,却没人愿意去炒房。
  二是,国外房价不高税率高,租房比买房更划算。现在,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欧美、澳洲等国家购房,是因为这些国家房价比中国一线城市要低不少,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但在这些国家,法律条文中,视住房为生活的必需品,是“土地财政”不能涉足的禁区,因此政府根本就不允许过高涨价;再有这些国家已经高度城市化,不存在所谓的刚性需求,加上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即使那些无房族,也可以从政府手中获得租房补贴,民众不愁无房居住。同时,虽然房价不高,税率却不低。较高的税率加大了房屋的持有和交易成本,因此租房往往比买房更划算。
  
  (责编:盛山)
其他文献
“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是2002年3月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对待弱势群体,一直以来虽说时有关注,言行也很动人,但实实在在地讲,力度仍远远不够,大多数人常常是“幸福指数”大于“幸福感受”。因而,这就说明,我们工作中需要改进和落实的地方还有许多。各级政府尤其责无旁贷。    我国弱势群体之现状    (一)贫困人口:3千多万到1亿,甚至更多  从社会学角度看,弱
期刊
儿子犯罪入监    随州市大洪山崔家湾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却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十分贫穷。黄桂菊一家便住在这里,她本来有3个儿女,其中两个女儿先后夭折,只留下儿子金胜强。她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三间房,为儿子娶个媳妇,然后安度晚年。  转眼之间,儿子金胜强过了24岁的门槛,一家人尽管奔波劳累,但依然挤在两间旧土坯房里。金胜强虽有一副强壮的身体,可四处托媒也找不到对象,人家理由
期刊
网上购物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购物方式,随之发生的网上诈骗也令购物网站和客户防不胜防。网络黑客以各种手段潜伏于购物网站,利用木马程序截留客户汇往购物网站支付平台的现金。木马程序的制作者坐在家里,可日得万元。2010年11月,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公安分局网监民警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追踪,转战鄂、豫、苏、皖、贵5省20个城市,一举打掉一个在淘宝网上诈骗客户200多万元人民币的犯罪团伙,抓获木马制作者
期刊
大学毕业后艰难地找到工作,收入却很低,为了帮助母亲撑起家庭重担,孝子竟背着父母昧着良心充当“网络打手”,心灵备受煎熬。  父母发现后,苦劝无效,母亲不惜自伤血谏,甚至卖掉了赖以栖身的住房。慈母的泣血拯救终于使他摆脱了网络打手的苦海,迷途知返……    为挣钱当上网络打手    2008年6月底,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刘扬,一进家门就对母亲说:“妈,我绝不让你再吃苦受累了!我要多多挣钱,让你和爸爸过上好
期刊
13年前,河南省安阳市小伙李代军因为失手杀人,开始了逃亡之旅。可是令警方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胆战心惊地逃往异乡后,竟然奇迹般白手起家打拼成了千万富翁。尽管事业成功,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但良心的煎熬却成了李代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赎罪,他痴迷上了慈善事业。正在他四处献爱心之际,被警方抓获归案。  一时冲动酿血案  1977年,李代军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赵丽华是一名工人,父亲李成伟一
期刊
2010年11月23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里,被告人再三请求,希望法庭能让她再宣读一篇亲手所写的忏悔录。因为该案具有示人意义。审判长同意了。被告人遂拿出悔过书,一边流泪一边念道: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疼我、爱我,儿子聪明、乖巧……如果我能安于现状,日子应当是不错的。可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一些腐朽思潮的侵蚀,我没能把握住自己。在对金钱的追逐中偏离了方向。从小注福彩到
期刊
最近,济南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引起社会关注,小小少年以《钱,我的最爱》为题写道:“有人说钱乃身外之物,简直就是屁话。没有钱,你怎么吃饭?没有钱,你怎么穿衣?没有钱,你住哪儿?没有钱,你怎么看病……”  据说,该校校长大笔一挥,给这篇作文评了“一等”,理由是“真实,不虚伪”一些网友也纷纷成为这个小学生的“粉丝”,说他“真诚,不做作”。  我也喜欢讲真话的人,讲真话确实比讲假话要好,尤其是当今一些人
期刊
2011年6月21日,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成了网络上“最红”的局长,原因是他误将微博当作私密聊天的实时通讯工具,在微博上与美女口无遮拦,遭网友截图并发送到国内知名论坛上。谢局长的“微博门”,堪称一幕电子版的“偷情直播”:“宝贝,我上午一直在市长那儿汇报工作。”“在上海买东西没有啊,我给你报销。”“没有身体的互相拥有,是不完美的!”“我先把房卡给你,你先去休息一下,等会儿我去,好吗?”“我和
期刊
情侣殒命    2011年4月21日上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审判庭座无虚席,连过道两侧也挤满了旁听的人群,这里在公开审理与宣判11年前震惊杭城的万向公园“11·4”凶杀案。当审判长宣布判处凶手王广斌、武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受害人之一左力的爷爷顿时老泪纵横,他颤抖着双手,口中念叨着:“孙子啊,你在九泉之下终于可以安息了……”  时间追溯到2000年11月4日,正值首届西湖博览会在美丽的天
期刊
2010年9月9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扬州市江都第一中学女教师于月琳和女儿汤晓晨投毒致死命案进行了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于月琳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于月琳从教20年,多次被评为扬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是学生和老师们公认的好老师;她还资助了贫困失学孤儿,被孤儿认作“亲爱的于妈妈”。这样一位众口称赞的好老师,却将剧毒品斑蝥素投入了一个四个月大婴儿的奶粉中,致其惨死。更令人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