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刘海粟喜用符骥良的印泥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末,生活在台湾的张大千先生知道上海有位符骥良(1926—2011),研制印泥,品质不错。于是他派人先到香港,然后前往上海找寻符骥良先生。
  符骥良先生的印泥有别于其他印泥,除颜色似红缎般鲜艳外,历寒冬不硬,酷暑不烂,在中国传统字画上钤之,永不退色,是印泥中的珍品,名为“符制鲁庵印泥”。符骥良是张鲁庵先生(1901—1962)的传承人,早年就颇得吴湖帆、贺天健、高振霄、王福庵等名家赞赏。
  当时“文革”十年浩劫的阴影还未彻底肃清,符骥良先生还被管制,在弄堂里扫地。一大清早,一人走到符骥良身旁,轻声询问:“您是不是符骥良先生?” 符抬头便答:“我是符骥良。”那人赶忙道:“是否能到您家里一谈?”符说,“可以”,便领至家中。进门入座后,稍事寒暄,那人便坦陈来意:“我是受张大千先生委托,想求您一缸印泥(一缸者约四两)。”进而,他一五一十地将其与大千先生交往的来龙去脉一一讲明。符先生没有多言,起身从橱柜中拿了一缸印泥交予来人,颇有歉意地说:“现所存不多,代我问安大千先生。”约过半年,那人又来符家,说大千先生用后十分满意,还想再求一缸。符先生又大方地给了一缸。
  后来,在上海的刘海粟先生也知道海上有位制印泥的高手,所制印泥不同凡响,他也托此人来求符骥良的印泥,并带一幅小中堂黄山青绿山水图赠予先生,是泼彩的,画面很精美。符先生即赠海粟老一缸印泥。过了不久,此位仁兄又来,说海粟老用后极喜欢,想再求一缸,符听后,微微一笑,照旧再赠一缸。
  按旧例,文人相交,以文会友,礼尚往来。大千先生两次求符印泥,通常每次都会以自己的作品相赠,海粟老同样也不会空手来求,“符制鲁庵印泥”旧时便有“一两印泥一两金”的说法。然此仁兄心太贪太狠,两人四缸印泥,却只给符先生一幅刘海粟的画。时隔多年,符先生对笔者讲,此兄还在,但他不愿说出此人名字,仅作茶余饭后一聊资。可见符先生心胸是何等宽厚仁慈。
  2009年符骥良先生携带其亲手制作的国宝“符制鲁庵印泥”,赴北京参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受到李岚清、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和关怀,并嘱咐老人应将此技艺发扬并传承下去。
  (作者为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会员)
其他文献
美国《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教育模式是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高等教育体系进行的新的探索和创新,其在“办学模式”“自适性教育”“轴心翻转”“学习使命”等方
为了分析小型地面无人平台的安全隐患,基于平台无人的特点提出自主安全的概念。借鉴故障树原理引申出安全树的概念。基于安全树分析方法建立小型地面无人平台的自主安全树模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论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关键性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相关的知
不论是江河还是湖海,都有深水区和浅水区之分。深浅各有所长,深有宜深的水生生物,浅有宜浅的水生生物。  最近,不少人在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艰难程度,是很有意思的。不过,也要防止用“深水区”吓唬人,更要防止误把浅水当深水。比方说,官员公布财产,这是再浅不过的了。即使是“百忙”的人,也只需要在百忙中点击一下就可以了。何深之有?有人说公务员公布财产是西化。是有那么一点,不过,如果探源的话,就能知道把官员
时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体现着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流行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品位和休闲娱乐的要求,具有创新性、娱乐性、消费性等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
分析了影响畜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出了一种两自由度弹药协调器结构方案,研究了其在安装基础存在随机振动情况下的受控动力学行为。把安装基础的振动处理为弹药协调器所受的不确定性外部扰动力,并忽略弹药协
冯书亮(1957-),男,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微生物杀虫剂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有突出贡
萧乾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深受外国读者欢迎。我初中的时候就读他的作品。  抗日战争初期,他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和转载许多解放区的文艺作品,我对萧乾甚为敬佩。  我认识萧乾是在1955年,那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那年9月我调中国作家协会任副秘书长,与秘书长帮助作协主席领导作协各委员会和各杂志。专业作家本来是和创作委员会联系的,创作委员会主
近代华侨的爱国主义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升华。由亲宗族爱故乡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停顿地发展是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与祖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争始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