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畔一书人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沙曼翁先生曾为黄翔刻过一方印『吴淞江畔一书人』,黄翔是吴中区甪直人,因吴淞江流过,故其微信名曰『吴淞子』.黄翔出道很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就拜访过沙曼翁、瓦翁、李大鹏、费之雄等诸先生.记得第一次见到黄翔,是在相城区书协活动中,借陆慕财政所会议室,风康、雪耕等人都在座.大家都带着作品,挂在墙上观摩.黄翔带的是两张竖幅作品,写的是王铎一路,奔放,不拘谨,风康说:『黄翔写得胆大,敢写.』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
其他文献
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临学谢无量书法.到目前为止,自感学『谢字』仍无审美疲劳,我认识到:『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写得深、走得远.
期刊
近期,由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花开盛世——中国当代花鸟画名家邀请展”于山东云龙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齐辛民、王学春、李波、郑峰、沈树林、申会军、马硕山、常绍彦、康仁君、于涌津、仇传澄、田根承、张爱玲、任清、杨庆芬共15位淄博籍画家精心创作的花鸟画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淄博具有悠久的齐文化历史,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画家,或扎根乡梓,努力耕耘,或走出淄博,在北京等地学习、工作,并因艺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国内美术界所关注.参展作品风格各异,或泼墨大写,或工致
期刊
明代苏州学人王世贞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所谓“吾吴”,即指以祝允明(1461-1527)、文徵明(1470-1559)、王宠(1494-1533)、陈淳(1483-1544)为代表的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书法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上述“吴门四家”外,还包括沈周(1427-1509)、吴宽(1435-1504)、唐寅(1470-1523)及文彭(1498-1573)等“文氏一门”众多书家.明清以来直至当代,治明代书法史的专家及其著述基本上皆与王世贞同调,即把吴门书法(有时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书家也被纳入其中)作为明
期刊
从字体的角度来看,草书有隶草、今草之分.所谓隶草是隶书时代的草书,经文人学士规范、整理过的隶草可称为章草(如皇象本《急就章》).我们这里要说的《十七帖》既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今草的经典之作.rn《十七帖》由王羲之写给他人的近三十封书信组成,因卷首为“十七”二字而得名.真迹早佚,现传《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认为《十七帖》“是烜赫著名帖也”(张彦远《法书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317页),宋黄伯思《跋所书后》说“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黄伯思《东观余论》,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
期刊
提起张瑞图的书法,多数人便会与奇肆俊俏、有折无转等关键词连在一起.其实,这些关键词是描述天启年间的作品,也是张瑞图最独特的风格类型,但并非其书法全貌.那么,张瑞图的风格范畴有多大,师承脉络有几条,之前的研究虽然不少但大多沿用清代旧说,泛泛而谈,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判别作品真伪,从真迹作品探知有用信息,更无从归纳作品年序,依据前后脉络关联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
期刊
《视野下的台湾当代美术四十年》(故宫出版社出版)以编年史方式记录整理台湾《艺术家》杂志四十年来(1975-2014年)有关台湾美术的报道及作品评价、艺术议题专论,是一部观看阅读台湾当代美术的重要著作.出版此书的目的是让更广大的读者,可以透过本书阅读了解从台湾《艺术家》杂志的视野观看近半世纪来的台湾美术发展脉动,对艺术文化的交流具有很深的意义.
期刊
在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史上,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针对逻辑实诈主义和传统实证主义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迄今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理论最终都要经过证伪才具合法性,因而证伪构成波普尔哲学理论的核心.在波普尔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问题如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言式命题、宗教神学和占星术都属于非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证伪主义反对一切脱离理性经验的归纳、逻辑、推理、演绎.归纳即理性经验.他认为知识的增长来自猜想反驳,即对问题的解决和不断
期刊
当我们回顾新中国建立之后革命历史画的创作时,总会为那些经典作品中的形象所感动或震撼,而这些革命历史画也因此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最重要的形象建构方式.在任何美术作品中,图像和形象都是画面的核心,它们构建了美术作品的风格、价值和意义.在W.J.T米歇尔看来,\"它们构成了一个社会集体,与人类寄主的社会生活相共存,与它们所表征的物质世界相共存.
期刊
张瑞图行草《古诗十九首》卷,纸本,竖27cm,横603cm,现藏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我曾有幸两次上手观赏此卷.此卷画有纵向界格,所以全卷保持了首尾一致的小行草风格.虽无年款,但从字体与款字判断,此卷书于天启初年.特别是有方起首章“文学侍从之臣”,也说明此时的张瑞图尚未入阁[张瑞图天启六年(1626)五十七岁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期刊
徐悲鸿先生书法成就为其画名所掩.其书法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极强的辨识度.如果把他的书法放在20世纪书法史的背景下,以及画家书法等方面进行观照,对于我们认识更为立体的徐悲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