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九江市国税局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积极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坚持标杆引领,面向流程,节点管理,持续改进,夯实管理基础,创优服务举措,与时俱进闯新路,真抓实干强管理,争先创优塑形象,提高了涉外税收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工作绩效。自2001年全面推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起,共对92户涉外企业开展了税务审计,调整亏损2 139万元,查补增值税211万元,查补外资企业所得税196万元;移送稽查局查处6户,对4户避税嫌疑企业进行了反避税调查。涉外税务审计工作多次得到省国税局表扬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一、完善机制,明晰责任,建章立制促规范
涉外税务审计是利用审计程序、现代审计技术和相应的工作底稿制度,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深层次审核的管理性手段,专业性强,分工紧密,环节相扣。我们以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执行力为立足点,结合《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流程划分为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案头准备、现场实施、审计终结等21个节点,并将每个节点细化为若干子节点,从节点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完成数量及递接时效出发,完善机制,明晰责任,健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探寻着力点,培养闪光点,发掘突破点,提升整体工作效能,探索出了进一步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推进涉外税收管理水平的新路子。
(一)打造“一个平台”。按照精简、科学、效用的原则,根据《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要求,制定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制度》、《涉外税务审计管理考核办法》和责任查究管理办法,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日常税收征管质量考核,逐步形成了融目标管理、节点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为一体,以现代审计方法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能级管理为载体的涉外税务审计管理新平台。
(二)构建“两项体系”。一是构建以审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应用审计分析的各种手段,借助税务检查和审计的技巧,追踪税务审计对象异常变动的来龙去脉,敏锐地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年初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实行计划实施制度。推行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将常用的计算、调整表格制成具有自动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科学定义表内、表间数据运算关系和逻辑控制关系,避免手工计算、录入时产生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对企业审计的资料进行分户建档,妥善保管。二是构建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险识别体系。开展跟踪问效活动,规范涉外税务审计行为。采取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案卷复查、年底考核的方法,对涉外税务审计工作质量和数量实行全程跟踪,将跟踪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提高审计结论质量,规避税务机关承担的审计风险;发挥审计的导向功能,引导企业化解经营风险。
(三)运用“三种评价”。采取“纳税状况总体评价法”,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和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纳税状况作出总体评价;运用“分析性复核法”、“公司内控制度评价法”等审计手段,对企业各种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作出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具体评价;在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有异常情况的企业开展个案评价,确定重点审计项目,明确审计方向。
二、强化结合,互融共进,创新模式严管理
在税收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税收管理细分是促生《涉外税务审计规程》推行的直接动力。在继承传统的涉外税务审计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细分管理,科学设定“绩效链条”上的控制要点,强化“四项结合”,以点带面,互相促进,整体突破,坚持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推进涉外税务审计职能有效发挥。
(一)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推进外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相结合。推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将外资企业细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风险预警企业等五类,对不同类型纳税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税务管理细化为10个节点,即企业基本信息、征收方式、申报缴纳、税源分布、政策辅导、涉税审批、年度申报、纳税评估、汇算清缴、税务日常检查,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过程控制。通过分类管理,前移审计关口,减少企业税务违章行为,降低涉外税务审计成本;通过涉外税务审计,引导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
(二)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相结合。在税务审计中,注重分析、查找重点税源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点,补强监控措施,完善税源异状预警机制。同时,在重点税源监控中,努力捕捉税源重大变动的相关因素,及时开展案头分析,为税务审计找准切入点。今年上半年,重点税源监控过程中发现某外资企业运费抵扣比重异常偏高,税务审计人员抓住线索,内查外调,查实企业将货运代理开具的发票当作运费发票抵扣,仅此一项就查补增值税24.5万元,重点税源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税务审计工作效率。
(三)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纳税评估、汇算清缴、反避税等工作相结合。将汇算清缴、纳税评估作为审计与反避税工作的前置环节,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服务成效。对汇算清缴、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税务审计,并做好反避税调查。今年,纳税评估中发现某外资企业在向境外支付专利权使用费时,没有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我们以此为税务审计突破口,一举查补入库预提所得税64.5万元,维护了国家税收权益。
(四)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部门职能联动相结合。一是密切内部联系。增强外税部门与稽查、征管及各县(市、区)局的联系沟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构建外税协同管理机制。按照区别对待、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纳税信誉等级高的外资企业,减少或免于税务审计;重点对纳税信誉等级较低的企业进行税务审计,促进依法诚信纳税。二是增强外部支持。积极加强与地税、财政、金融、海关、外汇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系会议、协同办案制度,发挥部门合力在税务审计中的作用,建立起社会治税机制。开展联合年检和联合审计,拓展外资企业经营信息取得的渠道,系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针对九江服装、建材行业外资企业较多的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审计与反避税工作需要的行业利润率和价格信息库。2004年通过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调减外资企业亏损67万元。
三、提升技能,创优服务,夯基筑本展形象
为了提高涉外税务审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九江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特别注重从培训、宣传、调研三个节点延伸管理和服务的触角,提高征纳双方业务素质和税法遵从度,提升国税机关的社会满意度。
(一)加强培训。经常采取“以查代训”、“以考代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税收政策、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等业务知识培训,做到每月集中学习两天,每年培训四期,2004年还对全市156名从事涉外税收工作的干部进行了涉外业务知识考试,全面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进行剖析式的税务审计讲解,让干部手把手地操作,使一批涉外税务审计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对外,分门别类地对外资企业进行财会、税收等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提高税收筹划能力。
(二)开展宣传。积极开展政策快递、现场答疑、网送税法、“诚信兴商政策宣讲月”等活动,为外资企业提供专门的税收政策咨询和纳税辅导。对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关注其所在行业和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好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定期开展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和服务问卷调查,找出执法和服务中的不足,开展效能建设,密切征纳关系。
(三)深入调研。组织力量,对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完善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分析税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联程度,探究专项税务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利用税收调研成果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对16户企业进行了调研式的税务审计,调整亏损836万元,挽回国家增值税损失96万元。
一、完善机制,明晰责任,建章立制促规范
涉外税务审计是利用审计程序、现代审计技术和相应的工作底稿制度,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深层次审核的管理性手段,专业性强,分工紧密,环节相扣。我们以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执行力为立足点,结合《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流程划分为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案头准备、现场实施、审计终结等21个节点,并将每个节点细化为若干子节点,从节点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完成数量及递接时效出发,完善机制,明晰责任,健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探寻着力点,培养闪光点,发掘突破点,提升整体工作效能,探索出了进一步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推进涉外税收管理水平的新路子。
(一)打造“一个平台”。按照精简、科学、效用的原则,根据《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要求,制定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制度》、《涉外税务审计管理考核办法》和责任查究管理办法,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日常税收征管质量考核,逐步形成了融目标管理、节点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为一体,以现代审计方法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能级管理为载体的涉外税务审计管理新平台。
(二)构建“两项体系”。一是构建以审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应用审计分析的各种手段,借助税务检查和审计的技巧,追踪税务审计对象异常变动的来龙去脉,敏锐地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年初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实行计划实施制度。推行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将常用的计算、调整表格制成具有自动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科学定义表内、表间数据运算关系和逻辑控制关系,避免手工计算、录入时产生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对企业审计的资料进行分户建档,妥善保管。二是构建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险识别体系。开展跟踪问效活动,规范涉外税务审计行为。采取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案卷复查、年底考核的方法,对涉外税务审计工作质量和数量实行全程跟踪,将跟踪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提高审计结论质量,规避税务机关承担的审计风险;发挥审计的导向功能,引导企业化解经营风险。
(三)运用“三种评价”。采取“纳税状况总体评价法”,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和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纳税状况作出总体评价;运用“分析性复核法”、“公司内控制度评价法”等审计手段,对企业各种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作出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具体评价;在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有异常情况的企业开展个案评价,确定重点审计项目,明确审计方向。
二、强化结合,互融共进,创新模式严管理
在税收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税收管理细分是促生《涉外税务审计规程》推行的直接动力。在继承传统的涉外税务审计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细分管理,科学设定“绩效链条”上的控制要点,强化“四项结合”,以点带面,互相促进,整体突破,坚持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推进涉外税务审计职能有效发挥。
(一)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推进外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相结合。推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将外资企业细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风险预警企业等五类,对不同类型纳税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税务管理细化为10个节点,即企业基本信息、征收方式、申报缴纳、税源分布、政策辅导、涉税审批、年度申报、纳税评估、汇算清缴、税务日常检查,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过程控制。通过分类管理,前移审计关口,减少企业税务违章行为,降低涉外税务审计成本;通过涉外税务审计,引导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
(二)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相结合。在税务审计中,注重分析、查找重点税源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点,补强监控措施,完善税源异状预警机制。同时,在重点税源监控中,努力捕捉税源重大变动的相关因素,及时开展案头分析,为税务审计找准切入点。今年上半年,重点税源监控过程中发现某外资企业运费抵扣比重异常偏高,税务审计人员抓住线索,内查外调,查实企业将货运代理开具的发票当作运费发票抵扣,仅此一项就查补增值税24.5万元,重点税源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税务审计工作效率。
(三)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纳税评估、汇算清缴、反避税等工作相结合。将汇算清缴、纳税评估作为审计与反避税工作的前置环节,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服务成效。对汇算清缴、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税务审计,并做好反避税调查。今年,纳税评估中发现某外资企业在向境外支付专利权使用费时,没有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我们以此为税务审计突破口,一举查补入库预提所得税64.5万元,维护了国家税收权益。
(四)坚持涉外税务审计与部门职能联动相结合。一是密切内部联系。增强外税部门与稽查、征管及各县(市、区)局的联系沟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构建外税协同管理机制。按照区别对待、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纳税信誉等级高的外资企业,减少或免于税务审计;重点对纳税信誉等级较低的企业进行税务审计,促进依法诚信纳税。二是增强外部支持。积极加强与地税、财政、金融、海关、外汇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系会议、协同办案制度,发挥部门合力在税务审计中的作用,建立起社会治税机制。开展联合年检和联合审计,拓展外资企业经营信息取得的渠道,系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针对九江服装、建材行业外资企业较多的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审计与反避税工作需要的行业利润率和价格信息库。2004年通过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调减外资企业亏损67万元。
三、提升技能,创优服务,夯基筑本展形象
为了提高涉外税务审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九江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特别注重从培训、宣传、调研三个节点延伸管理和服务的触角,提高征纳双方业务素质和税法遵从度,提升国税机关的社会满意度。
(一)加强培训。经常采取“以查代训”、“以考代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税收政策、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等业务知识培训,做到每月集中学习两天,每年培训四期,2004年还对全市156名从事涉外税收工作的干部进行了涉外业务知识考试,全面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进行剖析式的税务审计讲解,让干部手把手地操作,使一批涉外税务审计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对外,分门别类地对外资企业进行财会、税收等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提高税收筹划能力。
(二)开展宣传。积极开展政策快递、现场答疑、网送税法、“诚信兴商政策宣讲月”等活动,为外资企业提供专门的税收政策咨询和纳税辅导。对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关注其所在行业和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好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定期开展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和服务问卷调查,找出执法和服务中的不足,开展效能建设,密切征纳关系。
(三)深入调研。组织力量,对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完善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分析税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联程度,探究专项税务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利用税收调研成果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对16户企业进行了调研式的税务审计,调整亏损836万元,挽回国家增值税损失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