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快速诊断肺外结核感染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肺外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肺外MTB感染者37例(肺外MTB感染组)及非结核病对照者30例(非结核病对照组),应用T-SPOT.TB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经结核特异蛋白6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刺激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数,并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B-PPD)法比较.结果 (1)T-SPOT.TB法在肺外MTB感染组的阳性率91.89% (34/37),显著高于非结核病对照组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03,P<0.001).(2) T-SPOT.TB诊断肺外MTB感染的敏感性为91.89%,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则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90.32%,优于TB-PPD法(67.57%、56.67%、65.79%、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3、10.756、9.392、8.031,P=0.009、0.001、0.002、0.005);两方法间一致性较弱(Kappa=0.311,x2=6.801,P=0.009).结论 T-SPOT.TB技术快速辅助诊断肺外MTB感染作用明显,其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排除感染方面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方式[支撑捆扎法(SBP)和双吻合器法(DST)]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立医院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肠癌数据库低位直肠癌114例,其中,DST患者64例(DST组),SBP患者50例(SBP组);两组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采用徐忠法肛门功能标准检测肛门功能,并随访5年.结果 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DST组
目的 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壁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患者96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及前后壁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性生活满意率为93.75% (45/48),明显高
目的 对比磺达肝癸钠和低分子肝素(LMWH)在老年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75岁以上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磺达肝癸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4、7、30 d时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
目的 探讨北京东城区和石景山区≥50岁非脑卒中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北京东城区和石景山区抽取9 524名≥50岁非脑卒中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无论男女,其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情况不同(Z=-50.47,P<0.001);50 ~59
摘要:社会在进步,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加快,采矿行业也呈现出巨大变革,采矿企业凭借先进理念对采矿新技术进行探究并极大程度地结合了施工安全研究,将采矿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逐一突破,发挥采矿新技术的应有效用,使其特点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并在各施工环节中渗透,有序完成采矿进程并提高最终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新技术;施工安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对于采矿业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息肉电切术中止血效果。方法将62例消化道息肉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血凝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血凝酶组术前应用血凝酶2 u,对照组未用任何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血小板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凝酶组术中总有效率为(30/32)93.8%,对照组术中总有效率为(20/30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激素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和有无临床症状对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用药时间为<2年、≥2~<3年、≥3~<4年、≥4年者分别为27、13、10、10例,4组患者外周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T3)分别为(1.82±0.32)、(1.96±0.02)、(1.7
肝癌起源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大约有超过600 000例的新增病例[1].在中国,肝细胞性肝癌(HCC)占肝癌发病总数的90%以上[2].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明确诊断时多数患者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所能采用的现代综合治疗多为介入,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虽经积极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仍未见明显改善.所以,预防肝细胞发生癌变显
目的 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是否会通过改变淋巴细胞亚群而影响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7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5天及3个月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7例患者中完全有效8例,有效4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变化
目的 分析掌侧入路联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桡骨移位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老年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联合LCP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及X线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00~14.00个月,平均(11.15 ±1.76)个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