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彻底简化的抽象画派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绘画中的抽象表现形式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一般观众的认同和追捧。那么,为什么没有表达任何具体形象的抽象画能够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呢?

抽象画在欧洲崛起


  抽象画起源于19世纪中叶,它能够在写实绘画繁荣了500多年的“欧陆画坛”脱颖而出,实在是有原因的。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再精美的东西看得多了也会日久生厌。19世纪中叶前,欧洲的传统经典作品在题材上已显得老掉牙,大多数是宗教画和历史画,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格格不入。与此同时,这些画作的表现方式也很陈旧:画面色调很暗,被印象派画家嘲笑说像“酱油汤”。另外,发明于这一时期的照相机和摄影术也给传统绘画带来了冲击。所以,法国画家莫奈等人提出,应该画那些照相机拍不出来的东西。
  在这段时期,陆续出现了英国画家透纳、法国画家莫奈、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他们在创作中舍弃了原来的传统,简化处理绘画中的各种元素,为后来的画家做出示范。蒙德里安等人的作品还引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的关注和研究,成为科学与艺术交汇的一个切入点。

透纳——抽象画的先驱


  第一个放弃细节描写、追求抽象表达的不是欧陆画家,而是英国人透纳,这应该与英伦三岛的海洋性气候变幻莫测、海景风光多姿多彩有关吧!透纳是一个艺术神童,14岁时考进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了一年就毕业拿到了学位。
  毕业后,透纳开始创作风景画和海景画,也常常去当地的建筑师那里打零工,赚一点零花钱。从现在还保存的建筑图纸里,我们看到了他早期的速写练习,真是出手不凡。在一般人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年纪,24岁的透纳已经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里最年轻的院士。


图1


图2

  透纳热衷于描绘光和色彩的变化或运动的某一個瞬间,就像现在用高速相机拍摄的特写快照一样。变幻莫测的海上风光是他的最爱,水天交混、光影错杂,大自然愤怒时的咆哮让人惊心动魄。据说,透纳有一次在海上遇到风暴,为了观察海上奇景,便让船员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整整4个小时。经过这样的历练,透纳的风景画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影响了后来的印象画派。考察透纳的创作历程,他也是从具象起步的。关于透纳的早期作品,艺术史给出的评价是:“善于用无数的细节来表现大自然的神奇,达到了‘史诗一般’的程度”。
  图1是透纳早期的一幅作品《加来码头》。他巧妙地使用了光、影和透视等技法,对于画中的细节也处理得小心翼翼:几艘小船漂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船帆被狂风吹起来紧紧地攥着桅杆,白色的海鸥正冲向浓黑的、聚集着暴风雨的云层。波涛、水平线、船、帆和人都清晰地展现在画面上。
  青年时期的透纳为开阔眼界,曾搭乘货船跨越英吉利海峡,游遍欧洲大陆。他先后游览了法国、丹麦、荷兰等国,后来又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游学经历大大地开阔了透纳的视野,他向各种画派学习如何表现从水面升腾起来的光影和雾气,画出雾气朦胧的画面。
  透纳39年后的画作《暴风雪》(图2),画的是与图1相同地点的场景,此时画中的具象元素已经看不到了。运动着的是云层、天空和波浪;小船只是通过它的桅杆,用线条做了暗示。天空与海洋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种可以获得的印象。观众从画中感觉到的是:汹涌的波涛、横扫的狂风和扑向船体的暴风雪。光亮与黑影盘旋而上形成强烈对比,没有清晰的、有形的图像,却表达出大自然中排山倒海一般的强烈运动。显然,《暴风雪》唤起观众的感情反应要远胜于他原来的作品(图1),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气势。英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威廉·黑兹利特对透纳的画大为赞赏,说他的作品画出了“空气”和“无形”。
  就在画家创作《暴风雪》的时候,摄影技术的发明让西方传统的写实技能大为贬值。原来,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绘画发展出了一种越来越逼真的画法,从乔托到库贝特,艺术家的水平是以能够在平面上再现真实的能力来衡量的,即画家能够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三维世界的场景。
  1877年,摄影师用一幅奔马照片证明:马在奔跑的某一个瞬间可以四蹄腾空——显示出与写实绘画的不同,从而使写实绘画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讨论。此理论挑战了绝对的时空观,对公众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也激励艺术家对具象艺术进行反思:绘画艺术的意义是否一定要真实地再现外部世界?还是应该与其他艺术一样表达自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透纳的艺术实践无疑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万马齐喑”的欧洲绘画圈带来了冲击。

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开拓者


  当画家开始走向抽象化的时候,他们注意到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相似之处。音乐没有表示具体内容,仅仅使用了抽象的声音元素和时间节奏,却能够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泪下,这是为什么呢?那么,绘画艺术是不是一定要有具体内容呢?这个问题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提出,他认为:时至今日,人们对“美”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他说:“虽然我们的每一个感官对局部的、有限度的刺激会有反应。但是全部的器官都在比较深的美学层次上有着更多的联系。”
  现代艺术史认为,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是第一位尝试创作抽象画的艺术家,他能够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与他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音乐修养密切相关。康定斯基是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从小生活在宗教环境里的他,每次走进巍峨高耸的教堂,环顾金碧辉煌的壁画,听到耳熟能详的宗教音乐在空中回荡时,一种敬畏、超凡脱俗之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正是康定斯基要寻找的,把它画出来是他梦寐以求的意愿。   此外,康定斯基醉心抽象画还在于他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对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伟大的方程有所了解。科学方程的形式是如此抽象简洁,内涵又如此包罗万象,让康定斯基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图3

  1911年1月的一次偶然事件,成为康定斯基创作的转折点。那一天,他出席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新年音乐会,第一次欣赏了先锋音乐家勋伯格的弦乐重奏和三段钢琴曲。勋伯格在作曲中引入了和谐的新概念,其革命性的、没有“主基调”的形式激发了康定斯基的热情。受到音乐抽象形式启发的康定斯基,开创了一种无主题的抽象画风格:用绘画来表现自然的语言,放弃了图像最后的痕迹。请留意《教堂》(图3),这是他1910年的作品(音乐会前),画中使用了明亮的色彩,教堂的輪廓虽然模糊但还是可以辨认。
  到了1911年(音乐会后),在康定斯基的作品《结构》(图4)中,我们已经找不到画与外部世界有什么联系,可辨认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这幅作品通常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第一幅真正的抽象画。
  令人奇怪的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居然没有减弱他作品的魅力和观众的认可程度(当然,这是对一部分高品位的观众来说的)。事实上,这样的画对观众的眼睛和大脑都是一个挑战,因为欣赏抽象画(图4)较之观看图3所示的教堂需要更强的想象能力。从那以后,康定斯基一直坚持用抽象的形式作画。他也欣喜地发现,喜欢这样抽象画的粉丝在不断增加。画中热情奔放的色彩、形状和符号让观众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意念活动,也激发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康定斯基的抽象画被称为“热抽象”,与此对应的是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也被称为“冷抽象”。康定斯基的实践对后来的绘画新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是一位艺术理论家,著有《论艺术的精神》和《点、线、面》等。
  抽象画的崛起使绘画艺术走出了“复制真实”的桎梏,回归了艺术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本职。正如艺术史家阿罗利纳所说:“如果要创造全新的绘画效果,不能从可见的真实世界寻找素材,艺术家必须通过本能和直觉寻找灵感!”


图4
其他文献
有人挂出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只体型高大的狮子被一个人捕杀的情景。观众看得扬扬得意。一只狮子经过那里,挫了他们的傲气。  “我也看出来了,”他说,“在这幅画里,画家的确给了你们胜利;但是画家骗了你们,他随意颠倒是非。假如我的同类也会绘畫,那么画成我们的胜利会显得更为合理。”
期刊
匈牙利摄影师佐尔坦·克伦伊将家乡布达佩斯几十年前的照片,与现在的场景叠加到一起。将二者對比,高度重合的背景以及巨大的时代差异,在为观众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过去的窗户”时,亦令观者心生无限感慨。
期刊
有很多记忆,在当时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出深意,只觉得应该是某种启示。要到很多年后,才会发现:哦,原来是这样的,也应该是这样的。那真是一件不应该被记住的事情,但很多年以后,竟然还记得。  那是在路上经常会发生的事,一次最普通不过的萍水相逢。当我正要离开开罗的时候,在旅舍里遇见日本人K,我们曾经在耶路撒冷住过同一家小旅社。K刚抵达开罗,我就要走了,不如一起吃顿晚餐吧,饭后我就得搭乘夜车,去下一个陌生的目
期刊
我来了  在你的不经意间  别说我总是若即若离  在这纷扬的朦胧中  你的漠然或许使我随风远去  我来了  在你的期盼中  别怨我冰肌雪肤  敞开你的怀抱  一袭温暖就会让我憩息相依  我來了  在你我相互拥有时  别嫌我总与你形影不离  我渴望你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为你,我已融化了自己
期刊
以贤德闻名的拉比休麦卢凯受邀到一个小镇去做指导者。  他到达这个小镇,进入自己的房间之后,就一直把自己关在里面,过了几个小时都没出来。欢迎会的时间快到了,还有一些事情要和他商量,镇代表很担心地去了他的房间。  代表站在门前,可以窥视到拉比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嘴里大声地说着什么。仔细一听,他正在对自己说:“休麦卢凯,你真是了不起啊!”“拉比啊,你是个天才。”“你是人生的指导者。”  听了十几分钟之后,
期刊
社会成本问题在经济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人们只有理解了社会成本问题,才能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制定出因势利导的经济政策。  最早把社会成本问题讲清楚的,是一位叫罗纳德·科斯的经济学家。可我经常说,科斯之所以厉害,拿了诺贝尔奖,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其他人犯了糊涂。看了我的介绍,你或许会同意我的观点。有关社会成本问题的案例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社会成本问题,我们先举一些实际的
期刊
能破法执,就是菩萨。  再升级,得破空执。  空执就是执着于空,开口闭口说空无。但是,一口咬定空无,就是实相吗?不是,因为这还是把无当作了有。何况我是空,法是空,空就不是空吗?也是。这就叫:空也是空。  能破空执,就是佛。  但这很难。  什么叫“空亦是空”?  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表述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是有,不是没有,不是又有又没有,也不是既没有有,也
期刊
失踪的作家  1926年12月4日,在距离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居住的斯泰尔斯庄园约12英里(约19公里)的一处斜坡下,当地警方发现一辆失控后冲进树篱的莫里斯轿车。车中无人,只有一个行李箱、一件皮毛大衣,以及阿加莎本人的驾驶执照。  由于此前警方已接到报案——阿加莎于前日,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开车离家出走。当轿车被发现后,英国媒体几乎集体宣布,时年36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人间蒸发,甚至还有
期刊
对爱人和亲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希望改造他们,至少让他们改掉一些缺点——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俄〕马克·夏加尔\油画  但是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改不了。因为每个人就是他自己,先天的遗传和禀赋,加上后天的经历和环境,造就了这个人如今的样子,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办法。这不是考试,这次八十分,你努力一下,下次也许就九十分了。  虽说“玉不琢不成器”,但人不是玉。对于玉,只要剥离外面不美的璞,再去除杂质和
期刊
过去的这一年,打动我的是两位老人。他们是陆庆屹的处女作电影《四个春天》中的一对老人,就是陆导的父母。他们住在贵州的一座小城中,生活清贫,在20世纪60年代结婚时连一口锅都买不起。即使是极其寒素的婚礼,所欠下的债,也是到1995年他们才还清的。身处那样的物质状况和社会地位,他们照样把生命活得有声有色,丰满精彩,以至于平时喜欢随手拍拍照片的小儿子陆庆屹“不得不”拿起摄像机去呈现给大家,并告诉我们:“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