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色釉是中国古代瓷器釉色的开端,因其只有一种装饰色彩而得名,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在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单色釉瓷器集自然之美与极致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瓷器艺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瓷器体系的重要部分。单色釉瓷器没有青花彩瓷的缤纷艳丽,没有繁复精美的纹饰装饰,不浮不躁,凭借着高超的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创造浑然天成的美感,见证了中国瓷器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发展。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因制瓷工艺的发展有限,这一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多为实用器,古朴自然。到了宋代,单色釉瓷器迎来了发展高峰,器形简约,追求釉色之美与线条之畅,颇具文人之风,尤以五大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为精品。直至今日,宋代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器依然能代表中國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可谓达到了顶峰,景德镇产出的单色釉瓷器,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器物器形等都大有发展与创新,成就非凡。
  单色釉瓷器釉色种类丰富,主要有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单色釉都是在这些釉色上演变而来的。单色釉瓷器釉色或明快纯正,或清雅含蓄,或绚丽多彩,深受时人喜爱。宋代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以青色釉为基础,发展出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多种釉色,美之自然。明清时期,单色釉瓷器发展出了更多的釉色,有霁红、霁蓝、豇豆红、郎窑红、茶叶末、孔雀蓝、茄皮紫、胭脂红等。新乡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时期单色釉瓷器若干件,有旧藏,亦有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本文选取其中精美之器,共同品鉴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极致之美。
  1.“大清雍正年制”款霁蓝釉瓷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霁蓝釉瓷碗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8.3厘米,腹径17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8厘米。此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通体素面无纹饰,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胎质洁白细密,釉色纯正,莹润光滑。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霁蓝釉又被称为“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此种瓷器生坯施釉,在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霁蓝釉是由元代时期的高温蓝釉发展而来,明代永宣时期初创,清代自康熙一直有烧制。
  2.“大清道光年制”款霁蓝釉瓷碗
  “大清道光年制”款霁蓝釉瓷碗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6.5厘米,口径为17.4厘米,底径为7.6厘米。碗撇口、弧腹、圈足,内外施霁蓝釉,底部施白釉,器身端庄大气,曲线秀美,釉色深沉稳定,色泽莹润,静穆雅致,口沿与足根处均有一线整齐的灯草口,蓝白对比,反差鲜明。本系列产品在乾隆朝被称作“霁青斑子宫碗”,嘉庆十一年(1806年)曾经停烧,道光时复又生产“霁青白里斑子中碗”“霁青中碗”,自此延烧至清末。
  3.“大清光绪年制”款霁蓝摇铃尊
  “大清光绪年制”款霁蓝摇铃尊为一对,大小形制统一,通高23.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0.8厘米。尊灯草口,长颈溜肩,腹部微敛,圈足外撇,施霁蓝釉,底心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尊形制特别,造型端庄秀美,摇铃尊因形似长柄摇铃而得名,造型历史悠久,或源于青铜编钟等宫廷礼筵乐器,多为细颈小口,丰肩敛腹,是清代康熙时期烧制成功并流行的尊式之一,是一种用于插花的陈设器。
  4.“大清雍正年制”款霁红釉瓷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霁红釉瓷盘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4.4厘米,腹径为18.3厘米,口径为20.5厘米,底径为13.5厘米。此盘撇口、浅腹、圈足,釉面均匀,釉色莹润。盘内外满施霁红釉,颜色均匀沉着,口沿留一线,俗称“灯草边”之白釉,底施白釉,青花双圈纹内落“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霁红釉又被称为“鲜红釉”“宝石红釉”“醉红釉”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故名“祭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
  5.豇豆红釉蒜头瓶
  豇豆红釉蒜头瓶为一对,大小形制统一,通高15.6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4.5厘米。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器形端庄秀气,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温润柔和。豇豆红是清康熙时期创烧的一种名贵铜红釉品种,备受人们推崇。蒜头瓶是秦汉时期的典型器,青铜、陶器中常见其造型,因瓶口似蒜头形而得名。瓷质蒜头瓶,在隋唐以前不多见,明清时期流行起来。宋人将其用作酒器,称之为温壶。自元代始由酒器演变为陈设器。到了清朝,成为专供各国政要用瓷,以昭大清盛世威仪。
  6.“大清乾隆年制”款酱釉瓷碗
  “大清乾隆年制”款酱釉瓷碗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6.8厘米。碗直口、深腹、圈足,通体施酱釉,釉质细密醇厚,匀净内敛,酱中闪金,光鲜明丽,雅致可人。底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酱釉又名“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元素的高温釉,颜色与芝麻酱色接近,渊源可追溯至宋代定窑的紫釉,明、清两代帝王出于好古之心令御窑厂仿制宋代酱釉作品,因此清代酱釉瓷器多为官窑之作,又因釉色似僧人的袈裟,被称作“老僧衣”。
  7.“大清乾隆年制”款茶葉末釉瓷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茶叶末釉瓷瓶为清代乾隆时期所烧制,通高18.8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7厘米。瓶洗口、直颈、鼓腹,圈足外撇。满施茶叶末釉,偏黄的釉色中散布褐色小斑点,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古朴清丽,整体釉面温润而爽目。足内一方框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茶叶末釉由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好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颜色古朴清丽,极为雅致。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因其釉色纯朴典雅、雄浑厚重一直备受明清两代宫廷的偏爱和重视,多为官窑制作,如明代御器厂所生产的“鳝鱼黄”、康熙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的“蛇皮绿”、乾隆时期的“广官釉”等。
  8.“大清乾隆年制”款炉钧釉灯笼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炉钧釉灯笼尊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23.3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8.4厘米。此尊长圆形瓶腹,束颈较短,撇口,圈足,满施炉钧釉,釉质肥润,釉面晶莹,蓝、绿交织相融,造型标准,稳重敦实。腹部两侧堆贴瓶状双耳,瓶上加瓶,寓意“平上生平”。足内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炉钧釉灯笼尊是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始烧于雍正朝,因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流行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9.“大清乾隆年制”款窑变釉双耳瓷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窑变釉双耳瓷瓶是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的,通高22.2厘米,口径为4.6厘米,底径为6.5厘米。瓶唇口,长颈、折肩,鼓腹下敛,圈足微外撇,两侧饰祥云形耳,肩下凸起一道弦纹,整体器形隽秀挺拔。内外通体施窑变釉,釉色斑斓,红紫交融,蓝白相掩,纵横变化,无有穷尽。足底为酱黄色釉,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窑变釉是雍正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又被称作“窑变花釉”。出于偶然,形态特别,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到乾隆时期创制了窑变釉双耳瓶,为清代典型官窑器。
  10.孔雀绿釉瓜棱带盖罐
  孔雀绿釉瓜棱带盖罐通高43.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22.3厘米,底径15厘米,盖高8.8厘米,盖径8.7厘米。罐圆唇直口,丰肩鼓腹,盖上有瓜藤形钮,圆盖出沿。盖及罐身呈瓜棱形,有瓜瓞延绵纹装饰,藤蔓延绵不绝。器身形制规整,稳重硕大,通体施孔雀绿釉,釉色晶莹透亮,色泽均匀。孔雀绿釉是以铜为呈色剂的一种中温釉,因其呈色类孔雀尾羽色而得名,实际呈十分鲜艳的蓝色。景德镇自元代开始烧制孔雀绿釉瓷器,明代宣德、成化、正德朝均有生产,至清代康熙时发展到鼎盛,因其翠雅亮丽的特点成为中国绿釉瓷中的珍贵品种。
其他文献
仇高驰先生的第三本书法理论专著《篆书艺术十讲》(前两本为《解密泰山刻石》《历代经典碑帖解析——峄山刻石》)近日出版了,作为当代篆书名家,在精骛书法创作之余,高驰先生艰苦求索,深耕书法理论,并取得不菲成就,令我等深感敬佩。  一、篆籀气的普遍推崇说明了什么  现在,媒体平台和业内人士口中出现了一个高频词,“不错,这个作者书法底蕴深厚。作品很有篆籀气,前途可期!”篆籀气,什么是篆籀气?  米芾在《海岳
期刊
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属性的艺术形式,它在表现形式和艺术功能上与传统的陶瓷艺术相比,更加彰显了这门艺术的个性化、观念性以及自由意识。这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与我国传统的陶瓷创作思想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因此,在对陶瓷艺术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尊重传统艺术文化,使陶瓷艺术在二者的融合下,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来说,在创作时作者都会讲求艺术品的创新性和个性
期刊
情与景谐,意与境合。山水画作为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种,受到众多文人画家们的青睐,寄托了他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而景德镇美术馆展藏部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庞志伟将瓷本与油画技法相结合,打破传统思路,在瓷画上重新组合和展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山水瓷画作品。  庞志伟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浙江天台,他在陶瓷绘画的道路中刻苦钻研,不断推陈出新,其创作的陶瓷
期刊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泰州中国画学会首届会员作品展开幕,这是学会成立以来的成果汇报展,也是向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交出一份泰州画家的郑重答卷。泰州中国画学会自成立以来,以弘扬传统书画艺术、促进书画艺术的创新为宗旨,为发扬中华传统艺术作贡献。学会的广大画家们一方面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基因的融合、吸纳,大力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学会成立后,组织广
期刊
庞志伟,生于江西景德镇,现为景德镇美术馆展藏部主任,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新彩瓷制作技艺——新彩山水”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藝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近年来,其参与申报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项目“传承与创新——景德镇当代原创陶瓷艺术巡回展”;创作的陶瓷作品获首届“百鹤杯”中国工
期刊
任颐(1840—1895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自幼随父卖画,师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
期刊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博物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讲解员是博物馆文化宣传、知识传播的主力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地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帮助讲解员提升专业素养无疑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围绕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及其素养提升的策略展开论述,首先阐述文章主题和研究背景,其次阐述基本概念,再次阐述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及其重要性,最后阐述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及其素养提升的策略。希望本
期刊
摘要:晋城是琉璃的故乡,因此琉璃类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晋城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就是建筑琉璃、琉璃明器和侍俑。为了突出这一藏品特色,在基本陈列中利用好这些藏品是极为重要的。在《晋城古代建筑》与《晋城古代文明》陈列中展现博物馆琉璃藏品的独特优势,既突出了晋城博物馆的收藏特点,同时也强化了陈展的特色,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这样的研究与探索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晋城博物馆;特色收藏;琉璃陈列
期刊
摘要:文章以刺绣为媒介,以清代龙袍的龙纹图案为研究对象,从图案的样式、刺绣手法、颜色等方面比对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的区别,对清代龙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阐述了龙袍上龙纹的刺绣手法,直观地体现了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在刺绣手法、颜色、图案上的细微差异,为现代人研究清代龙袍龙纹和清代蟒纹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刺绣;清代龙袍;龙纹;蟒纹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时尚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刺绣是国家非
期刊
开篇:什么是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经久不衰。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多种相关艺术门类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既有严整工细,刻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