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志愿是考生就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按规定形式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所表达的一种个人意愿。它是考生能否顺利被高校录取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俗话说,分数是“基础”,志愿是“依据”,要想填好高考志愿,必须要有先进理念做指导,先进理念是整个填报志愿众多环节中的灵魂。这里说的先进理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一、填报志愿应与考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早在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选择职业》一书中,就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后来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以年龄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目前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欧美等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模仿教育,日本则在中学里对毕业生进行“进路指导”,1958年日本把“职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即对毕业生进行升学、就业等各种出路的全面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学生上大学是按计划招生由国家包分配。那时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如‘螺丝钉教育’,组织上把我分配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站好岗、做好本职工作。当时的社会流行语:“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是这种教育的真实写照),这种教育重视了国家、社会的需要,但忽略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这与当时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是相吻合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国家的完全指令性分配工作发展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与此同时,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随着对西方职业规划理论不断借鉴和我国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一般按照职业进程将职业生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职业准备期,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2岁;职业选择期主要集中在17-18岁到30岁以前,一些人的职业选择(就业后再次选择)还可能延续到40岁;职业适应期一般在就业后一二年就可完成;职业稳定期一般从25-30岁开始,延续到45-50岁;到55岁或60岁就与职业结束期相联接。从以上理论不难看出高中阶段选择期最为关键,准备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选择的方向和稳定。高中生位于职业的准备期,职业准备是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中明确规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从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志愿包括以下几点:
1 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专业是考生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选择。从这点出发,选学校、专业时要和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紧密相联,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既要考虑上大学,更要考虑大学之后的发展,因此要有前瞻性。上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加油站不是终点站,选学校、专业必须要考虑将来的发展。
例如。对于大学毕业后打算出国深造的考生而言,在选择院校时除了看学校的师资等其他条件外,更要看自己所选的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特别是你所要选的出国留学的国家对你打算就读的国内高校的认可度,而不是国内的大学排行榜。从这点出发,一般来说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毕业生在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校,应当作为首选。这类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所学专业出国的几率的大小,一般来说学习基础专业如数理化出圈的概率要大一些,从事涉密、军工等一些行业则相对小一些。
对于毕业后打算考研深造的考生而言。在选择院校专业时应当更为关注所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状况,你所选的专业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如果是,是一级重点学科还是二级重点学科,所选专业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位置如何,该校是否设有研究生院,有没有保送外校研究生的资格,保送的比例大体是多少。
对于大学毕业即打算就业的考生而言,则要考虑市场对你所学专业的需求量,要看所选学校的专业都开设哪些主干课程、所选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同时还要看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
2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身素质,与将来从事职业素质相匹配
从职业素质来讲除了需要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责任感、专业基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精神、创新精神、身心素质这八个共性的基本素质之外。不同的职业对人才职业素质还有个性要求。分类介绍如下:
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特征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熟练地进行试验操作和模型制作等,善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成果;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辞劳苦的创业精神,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工作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与同事密切合作,与大家一起解决攻关难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尽量让自身的素质与将要从事的职业素质相吻合,这样你将来成功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大。
3 正确的职业观、升学观
正确认识职业的不同。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分担着一部分特殊的社会职责。360行、行行出状元,专业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职业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人是社会中人,择业时要受社会的制约,人在选择专业的同时,专业也在选择人。正确的职业观以人生观为基础。职业观是人生目的的反映,它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4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让自己所选的专业与自己文化课程的强科相匹配,一般来说工科专业比较看重考生的物理成绩,数学类、经济类专业比较看重考生的数学成绩,医学专业比较看重考生化学、生物成绩,外语专业不仅要求考生外语成绩外,还需要很强的交际能力、口语要好。另外一个含义是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一定要避开受限和不宜报考的专业。
二、填报志愿应该多种因素通盘考虑
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边有分数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就业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等。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要学会放弃,要注意从全局考虑,不能仅考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分数因素是填报志愿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仅凭分数报的志愿不会是一个好志愿。填报志愿考虑的因素越多、面越宽。对考生的发展越有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容易走入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分数至上。这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仅考虑分数因素,不关注其他因素,生怕浪费分,特别羡慕低分踩线进入所报院校的志愿,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不浪费分,甚至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辅导。专家’也在某些杂志上发表文章赞同这种观点。如笔者就曾看到一篇填报志愿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案例:“考生小A是理工科考生,文化课考了570多分,刚够一批线,本可以走一个一批压线的学校,结果他提前批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被该专业录取。该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50多分。”作者认为这个志愿报错了,浪费近20分。没走本科一批却被提前批录取了。这是典型的只凭分数报志愿的现象。衡量一个志愿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考生长远发展。如该考生特别喜欢大海、非常向往远洋航行工作而该生的潜能又适合学这个专业,地域上考生特别愿意在上海就读,因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相对较强,孩子在学校里因为有了兴趣,专业思想稳定,就能学得比较好,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副、二副。作者怎么能说这个志愿报错了呢?如果上了本科一批刚踩批次线的学校,就一定能够保证孩子将来的发展比他成为一名远洋公司的驾驶人才发展得好吗?
地域至上。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锁定非某某城市大学不读,如有的孩子在填志愿时,眼睛就瞄着北京的院校,非北京的院校不报,只要是北京的院校什么院校都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上大学并非是去旅游参观,你所选的城市再好,你也只能在那读几年书。大学毕业后因你所选的学校实力不强,你的竞争力差,你也很难在心仪的城市站住脚。而视界开阔的考生,选择一个实力很强但地域相对较差的院校,由于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再到大城市去竞争,实力强你就很容易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未来的社会竞争主要拼的是你自身的实力而非你就读的院校所在的城市。
将选学校与选专业割裂开来。是首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考生和家长往往将其割裂开来,国内学者对此意见也不大统一。有的主张首选学校。有的主张优选专业,笔者认为最好二者兼颜。在报志愿时不能按照历年院校的最低分来填报志愿,而应当按照院校录取平均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来填报志愿。因为一则低分末端易被退档,最低分进去很难选到专业。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更应该按照平均分来填报志愿。至于优选学校和优选专业,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首先要确定讨论的标准。即优选学校的学校和要讨论的优选专业的学校,两者的差距有多大,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将来毕业后打算考研、继续深造的考生而言,支持优选学校。而对于毕业就打算就业,考生成绩在没有多大优势的考生来说,应当优选专业。
三、考生填报志愿要和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根据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从考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上来选择专业的问题。就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考生。由于考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愿上则是忌讳雷同。对于A、B两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对他来讲是一个理想志愿,但对B考生就未必合适。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志愿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合你的长远发展Q)你能够实现。在这里要注意消除一个误区——高分段的考生只要被名校录取就是理想志愿。实际上,高分段考生有高分段考生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同样也有自己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如果动手能力强但考分没有达到本科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高职(专科)专业同样也能成才。
从考生个性心理特征出发选择专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考生的兴趣选择专业
人们常说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给人的学习、工作带来动力,人力资源专家把人的兴趣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人由于对某一事物好奇,产生了兴趣。这种阶段是兴趣的有趣阶段,它的特点是兴趣易改变,当对感到有趣的事物进行探索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产生了参与意识,这时兴趣逐渐趋向稳定专一。随着对这种事物的了解、认识的加深,并在行动上积极地培养这种兴趣,开始显示出某方面的特长,这时可称为乐趣,这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逐渐形成的比较集中、稳定和专一的爱好,一旦与升学、择业联系起来,并以此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据此来考虑和确定自己的志向,这就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志趣。中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兴趣因素是对的,但在考虑兴趣因素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中学生的兴趣有时是飘忽不定的、好变动的,二是兴趣有深层、浅层之分。我们说的考生填报志愿选择的兴趣更多是深层的、稳定的兴趣也就是志趣。如果能够将职业兴趣和所选专业相匹配。那样会更好。
2 根据考生的潜能选择专业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语言表述能力强。有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还有的人动手能力强。不同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工科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律师则要求能言善辩,财会人世间 员对数字要更敏感一些,外科医生则要求手眼的协调性好和手指的灵活度更高。
3 根据考生的气质类型选择专业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气质影响人的活动、特点方式和效率,不同的气质类型优缺点各不一样。如多血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好交际、敏感,但易浮躁不稳。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易冲动准确性差;粘液质安静沉稳,但反应缓慢、朝气不足;抑郁质细腻深刻、踏实细致,但多愁善感、孤僻、迟缓。这种气质类型特点的不同导致他们所适应的工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多皿质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对职业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人能坦诚相待,适瘦的职业有政治、外交、商贸、律师等。胆汁质的人相信实实在在的实业。不相信虚的东西,气质特征是外向性、行动性和直觉性,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能够冷静注视。因此话宜做记者、作家、护士、企业中的外勤工作、业务员、营销员等外向型职业。粘液质的人聪明、有较强的能力,对工作的适应性很强,处事精明、情报搜集能力强,他们不仅能适应学术、教育、研究、医师等内向型职业,也可以活跃在政治、商贸、律师等外向型职业领域。抑郁质的人遇事积极认真,富有协调精神,他们适合做企业的一般事务管理人员。考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气质类型相匹配的专业。
4 根据考生的性格选择专业。
一般来说人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分。内向性格的人比较喜欢与事物打交道。
内向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_的职业。如:科学家、技术人员、会计师、打字员、统计员、资料管理人员、一般办公室职员等。
外向性格的人比较喜欢和人打交道。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推销员、记者、教师等。
一、填报志愿应与考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早在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选择职业》一书中,就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后来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以年龄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目前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欧美等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模仿教育,日本则在中学里对毕业生进行“进路指导”,1958年日本把“职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即对毕业生进行升学、就业等各种出路的全面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学生上大学是按计划招生由国家包分配。那时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如‘螺丝钉教育’,组织上把我分配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站好岗、做好本职工作。当时的社会流行语:“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是这种教育的真实写照),这种教育重视了国家、社会的需要,但忽略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这与当时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是相吻合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国家的完全指令性分配工作发展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与此同时,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随着对西方职业规划理论不断借鉴和我国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一般按照职业进程将职业生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职业准备期,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2岁;职业选择期主要集中在17-18岁到30岁以前,一些人的职业选择(就业后再次选择)还可能延续到40岁;职业适应期一般在就业后一二年就可完成;职业稳定期一般从25-30岁开始,延续到45-50岁;到55岁或60岁就与职业结束期相联接。从以上理论不难看出高中阶段选择期最为关键,准备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选择的方向和稳定。高中生位于职业的准备期,职业准备是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中明确规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从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志愿包括以下几点:
1 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专业是考生实现自己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重要选择。从这点出发,选学校、专业时要和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紧密相联,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既要考虑上大学,更要考虑大学之后的发展,因此要有前瞻性。上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加油站不是终点站,选学校、专业必须要考虑将来的发展。
例如。对于大学毕业后打算出国深造的考生而言,在选择院校时除了看学校的师资等其他条件外,更要看自己所选的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特别是你所要选的出国留学的国家对你打算就读的国内高校的认可度,而不是国内的大学排行榜。从这点出发,一般来说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毕业生在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校,应当作为首选。这类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所学专业出国的几率的大小,一般来说学习基础专业如数理化出圈的概率要大一些,从事涉密、军工等一些行业则相对小一些。
对于毕业后打算考研深造的考生而言。在选择院校专业时应当更为关注所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状况,你所选的专业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如果是,是一级重点学科还是二级重点学科,所选专业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位置如何,该校是否设有研究生院,有没有保送外校研究生的资格,保送的比例大体是多少。
对于大学毕业即打算就业的考生而言,则要考虑市场对你所学专业的需求量,要看所选学校的专业都开设哪些主干课程、所选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同时还要看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
2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身素质,与将来从事职业素质相匹配
从职业素质来讲除了需要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责任感、专业基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精神、创新精神、身心素质这八个共性的基本素质之外。不同的职业对人才职业素质还有个性要求。分类介绍如下:
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特征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熟练地进行试验操作和模型制作等,善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成果;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辞劳苦的创业精神,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工作第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与同事密切合作,与大家一起解决攻关难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尽量让自身的素质与将要从事的职业素质相吻合,这样你将来成功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大。
3 正确的职业观、升学观
正确认识职业的不同。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分担着一部分特殊的社会职责。360行、行行出状元,专业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职业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人是社会中人,择业时要受社会的制约,人在选择专业的同时,专业也在选择人。正确的职业观以人生观为基础。职业观是人生目的的反映,它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4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让自己所选的专业与自己文化课程的强科相匹配,一般来说工科专业比较看重考生的物理成绩,数学类、经济类专业比较看重考生的数学成绩,医学专业比较看重考生化学、生物成绩,外语专业不仅要求考生外语成绩外,还需要很强的交际能力、口语要好。另外一个含义是指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一定要避开受限和不宜报考的专业。
二、填报志愿应该多种因素通盘考虑
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边有分数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就业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等。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要学会放弃,要注意从全局考虑,不能仅考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分数因素是填报志愿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仅凭分数报的志愿不会是一个好志愿。填报志愿考虑的因素越多、面越宽。对考生的发展越有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容易走入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分数至上。这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仅考虑分数因素,不关注其他因素,生怕浪费分,特别羡慕低分踩线进入所报院校的志愿,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不浪费分,甚至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辅导。专家’也在某些杂志上发表文章赞同这种观点。如笔者就曾看到一篇填报志愿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案例:“考生小A是理工科考生,文化课考了570多分,刚够一批线,本可以走一个一批压线的学校,结果他提前批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被该专业录取。该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50多分。”作者认为这个志愿报错了,浪费近20分。没走本科一批却被提前批录取了。这是典型的只凭分数报志愿的现象。衡量一个志愿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考生长远发展。如该考生特别喜欢大海、非常向往远洋航行工作而该生的潜能又适合学这个专业,地域上考生特别愿意在上海就读,因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相对较强,孩子在学校里因为有了兴趣,专业思想稳定,就能学得比较好,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副、二副。作者怎么能说这个志愿报错了呢?如果上了本科一批刚踩批次线的学校,就一定能够保证孩子将来的发展比他成为一名远洋公司的驾驶人才发展得好吗?
地域至上。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锁定非某某城市大学不读,如有的孩子在填志愿时,眼睛就瞄着北京的院校,非北京的院校不报,只要是北京的院校什么院校都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上大学并非是去旅游参观,你所选的城市再好,你也只能在那读几年书。大学毕业后因你所选的学校实力不强,你的竞争力差,你也很难在心仪的城市站住脚。而视界开阔的考生,选择一个实力很强但地域相对较差的院校,由于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再到大城市去竞争,实力强你就很容易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未来的社会竞争主要拼的是你自身的实力而非你就读的院校所在的城市。
将选学校与选专业割裂开来。是首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考生和家长往往将其割裂开来,国内学者对此意见也不大统一。有的主张首选学校。有的主张优选专业,笔者认为最好二者兼颜。在报志愿时不能按照历年院校的最低分来填报志愿,而应当按照院校录取平均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来填报志愿。因为一则低分末端易被退档,最低分进去很难选到专业。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更应该按照平均分来填报志愿。至于优选学校和优选专业,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首先要确定讨论的标准。即优选学校的学校和要讨论的优选专业的学校,两者的差距有多大,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将来毕业后打算考研、继续深造的考生而言,支持优选学校。而对于毕业就打算就业,考生成绩在没有多大优势的考生来说,应当优选专业。
三、考生填报志愿要和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根据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从考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上来选择专业的问题。就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考生。由于考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愿上则是忌讳雷同。对于A、B两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对他来讲是一个理想志愿,但对B考生就未必合适。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志愿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合你的长远发展Q)你能够实现。在这里要注意消除一个误区——高分段的考生只要被名校录取就是理想志愿。实际上,高分段考生有高分段考生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同样也有自己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如果动手能力强但考分没有达到本科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高职(专科)专业同样也能成才。
从考生个性心理特征出发选择专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考生的兴趣选择专业
人们常说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给人的学习、工作带来动力,人力资源专家把人的兴趣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人由于对某一事物好奇,产生了兴趣。这种阶段是兴趣的有趣阶段,它的特点是兴趣易改变,当对感到有趣的事物进行探索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产生了参与意识,这时兴趣逐渐趋向稳定专一。随着对这种事物的了解、认识的加深,并在行动上积极地培养这种兴趣,开始显示出某方面的特长,这时可称为乐趣,这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逐渐形成的比较集中、稳定和专一的爱好,一旦与升学、择业联系起来,并以此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据此来考虑和确定自己的志向,这就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志趣。中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兴趣因素是对的,但在考虑兴趣因素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中学生的兴趣有时是飘忽不定的、好变动的,二是兴趣有深层、浅层之分。我们说的考生填报志愿选择的兴趣更多是深层的、稳定的兴趣也就是志趣。如果能够将职业兴趣和所选专业相匹配。那样会更好。
2 根据考生的潜能选择专业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语言表述能力强。有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还有的人动手能力强。不同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工科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律师则要求能言善辩,财会人世间 员对数字要更敏感一些,外科医生则要求手眼的协调性好和手指的灵活度更高。
3 根据考生的气质类型选择专业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气质影响人的活动、特点方式和效率,不同的气质类型优缺点各不一样。如多血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好交际、敏感,但易浮躁不稳。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易冲动准确性差;粘液质安静沉稳,但反应缓慢、朝气不足;抑郁质细腻深刻、踏实细致,但多愁善感、孤僻、迟缓。这种气质类型特点的不同导致他们所适应的工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多皿质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对职业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人能坦诚相待,适瘦的职业有政治、外交、商贸、律师等。胆汁质的人相信实实在在的实业。不相信虚的东西,气质特征是外向性、行动性和直觉性,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能够冷静注视。因此话宜做记者、作家、护士、企业中的外勤工作、业务员、营销员等外向型职业。粘液质的人聪明、有较强的能力,对工作的适应性很强,处事精明、情报搜集能力强,他们不仅能适应学术、教育、研究、医师等内向型职业,也可以活跃在政治、商贸、律师等外向型职业领域。抑郁质的人遇事积极认真,富有协调精神,他们适合做企业的一般事务管理人员。考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气质类型相匹配的专业。
4 根据考生的性格选择专业。
一般来说人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分。内向性格的人比较喜欢与事物打交道。
内向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_的职业。如:科学家、技术人员、会计师、打字员、统计员、资料管理人员、一般办公室职员等。
外向性格的人比较喜欢和人打交道。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推销员、记者、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