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以来,党大力改革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的供需匹配与平衡。中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号召,改革思政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本文将结合互联网,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以期能够提高思政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中职教育
引言:
将创新創业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能够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能够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更大作用,而不再只是讲一些空洞乏味的大道理;另一方面,借助思政课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其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观之,此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因此本文在“互联网+”视域下,探究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学活动自二十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其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的提高、教育事业的深化、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也曾大力倡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从而推动人才供给与企业的需求的平衡。
在这种教育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总结各领域学者对于创新这一概念的看法,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创新概念是指“突破”,即避免思维惯性与固有的思维模式,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或者对某一事物进行创造性地革新或发明,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提高该事物的价值。这种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同时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人才,以培养后一能力为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与思政课融合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院校的思政课达到更高的水平,避免一味教给学生大道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样既能改革创新思政课,达到时代对于思政课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如果思政课能够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教育作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就业、促进社会发展。
三、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意义
中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都是内容空洞的理论与口号,虽然理论上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枯燥的内容脱离现实,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对学生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而在融入创新创业内容之后,其教学就更具现实意义,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满足企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其次,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观念的改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积极转变观念,紧跟发展形势,不再以理论教学为教学的唯一内容,要认真研究教材,并积极地思考如何创新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存在为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结合互联网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加便利、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再只是拘泥于课本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能够自发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四、与思政课融合的方法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同时多多参考其他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实践,从而能够在课堂上灵活地结合互联网,将课程内容以一种更好地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思政课教师要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明确的概念。目前在与思政课的融合中存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要紧跟时代脚步,灵活采用实践教学、创业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中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大多中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存在体系混乱、教材不完善的问题,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响,各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要有明确的对于教育学生的意义,以此来明确课程体系的建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选取一些合适的,难度较低的教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课堂和学校的整体氛围对于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是容易被忽略但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积极联系学校之外的企业,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能为企业带来利益,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的开展形式,想办法鼓励学生自发踊跃参与。其次,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中职院校首先要系统了解人才培养的含义及其意义,由此着手在思政课上或课下开展相关活动,进行相关教育,积极宣传榜样事迹,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从而渐渐地改变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积极承担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东夏."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00(006):P.156-156.
[2]柯达."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课路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智库时代,2019,000(014):P.156-156.
[3]吴少娴."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课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9):29-29.
[4]邓君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9,000(008):210-211.
作者简介:潘成刚,职务/职称:政工师,学历:大学本科。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中职教育
引言:
将创新創业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能够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能够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更大作用,而不再只是讲一些空洞乏味的大道理;另一方面,借助思政课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其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观之,此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因此本文在“互联网+”视域下,探究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学活动自二十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其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的提高、教育事业的深化、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也曾大力倡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从而推动人才供给与企业的需求的平衡。
在这种教育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总结各领域学者对于创新这一概念的看法,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创新概念是指“突破”,即避免思维惯性与固有的思维模式,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或者对某一事物进行创造性地革新或发明,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提高该事物的价值。这种教育的目的即是培养同时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人才,以培养后一能力为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与思政课融合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院校的思政课达到更高的水平,避免一味教给学生大道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样既能改革创新思政课,达到时代对于思政课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如果思政课能够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教育作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就业、促进社会发展。
三、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意义
中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大都是内容空洞的理论与口号,虽然理论上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枯燥的内容脱离现实,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对学生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而在融入创新创业内容之后,其教学就更具现实意义,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满足企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其次,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观念的改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积极转变观念,紧跟发展形势,不再以理论教学为教学的唯一内容,要认真研究教材,并积极地思考如何创新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存在为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结合互联网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加便利、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再只是拘泥于课本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能够自发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四、与思政课融合的方法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同时多多参考其他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实践,从而能够在课堂上灵活地结合互联网,将课程内容以一种更好地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思政课教师要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明确的概念。目前在与思政课的融合中存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要紧跟时代脚步,灵活采用实践教学、创业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中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大多中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存在体系混乱、教材不完善的问题,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响,各中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要有明确的对于教育学生的意义,以此来明确课程体系的建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选取一些合适的,难度较低的教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课堂和学校的整体氛围对于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是容易被忽略但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积极联系学校之外的企业,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能为企业带来利益,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的开展形式,想办法鼓励学生自发踊跃参与。其次,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中职院校首先要系统了解人才培养的含义及其意义,由此着手在思政课上或课下开展相关活动,进行相关教育,积极宣传榜样事迹,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从而渐渐地改变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积极承担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东夏."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00(006):P.156-156.
[2]柯达."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课路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分析[J].智库时代,2019,000(014):P.156-156.
[3]吴少娴."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课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9):29-29.
[4]邓君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9,000(008):210-211.
作者简介:潘成刚,职务/职称:政工师,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