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音乐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对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教学热点,而对音乐教学艺术的研究却还很少涉及,文章正是就音乐教学模式及音乐教学艺术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68-01
在音乐教学研究中,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逐步成为一个教学热点,而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却还很少涉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音乐教学模式概述
何谓音乐教学模式,学术界有不同的觀点。笔者认为,音乐教学模式是指音乐教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规定师生教与学等形式的音乐教学基本框架。其音乐教学规律为:音乐教学理论(系统化教学指导思想)主题目标教材条件组织程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效果。音乐教学模式是由音乐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音乐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规定了课程与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形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是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优效性和操作性。总之,音乐教学模式从音乐教学的规律出发,从科学的角度规定了音乐教学的过程和基本程序。
二、音乐教学艺术概述
音乐教学艺术是指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艺术属性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具有美学价值的音乐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等。一般认为,音乐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三个特点。就功能而言,音乐教学艺术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艺术熏陶氛围,强化审美教育,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关系
(一)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区别音乐教学模式是从科学性的角度研究教学过程的,具有固定的、刻板的特征,忽略了教师个人风格;而音乐教学艺术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审视音乐教学的过程,具有多变的、灵活的特征,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个人才华。可见,前者突出规定性,后者强调创造性。
(二)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联系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二者都必须从音乐教学的规律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都要处理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尽管在理论上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有一定的联系,但事实上,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并没有和教学艺术结合起来,甚至存在排斥教学艺术的因素。因此,当一种教学模式创立并进行推广时,如果过于强调模式的规定性,就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要有教学艺术作补充。首先,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音乐本身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具有极强的表现性和即兴创作性特征。一位外国的教育专家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的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音乐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在表演戏中之戏,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活动,是一切外观行为综合性的表演,即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演。非语言的艺术表现在外表气质、表情态度、姿势动作、技术上的示范等等方面。仅就动作及其他技术上的示范而言,教师在课上所做示范的准确、优美、协调、幽默、诙谐,会强烈地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教师示范动作表演的艺术性越强,其感染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越佳。音乐教学中除了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全身心主动参与、投入其思想、情感、意志。二者形成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这和用“模具”机械地制造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由于音乐教学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在对学生意志培养、情感激发、思想教育方面,显然不具有优势,而教学艺术恰恰可以在这方面弥补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先天条件、技巧掌握进程、注意力的转移等均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应变,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予以解决。这是在教学模式中难以预见和把握的,必须由教师用特定的、艺术的方法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能量及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音乐教学艺术的优势填充音乐教学模式的死板和不足。要创造具有良好气氛的艺术。良好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增力情绪,增力情绪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创造良好气氛的艺术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也是音乐课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朝气蓬勃的面貌,民主的作风,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友好的语言,都是创造良好气氛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使广大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快乐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也是创造良好气氛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多一点幽默。语言艺术包括幽默艺术,但还是把幽默单列出来,可见幽默艺术对音乐教师的重要性。音乐教师若具备这种素质,就可以通过幽默手段调节课堂气氛,缓和矛盾冲突,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音乐教师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时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语言。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由于教师对教学的主导思想、目标的理解不同,教师本身的条件、学生个体条件的差异,因此很难对教师语言、示范等设计出严格的模式。然而,教学艺术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的语言素养。音乐教师不仅要发音清晰,声调、语调准确,语法正确,而且还要有适当的模仿动作和适当而丰富的表情手势。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极其准确的声音和在肢体动作方面技能技巧的示范。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效果。音乐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讲解、示范,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达到全面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教学艺术是音乐教师应掌握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求音乐教师掌握动作技巧、声音技巧等艺术手段。在教学中,教学艺术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论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庄志民.审美心理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4]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68-01
在音乐教学研究中,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逐步成为一个教学热点,而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却还很少涉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音乐教学模式概述
何谓音乐教学模式,学术界有不同的觀点。笔者认为,音乐教学模式是指音乐教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规定师生教与学等形式的音乐教学基本框架。其音乐教学规律为:音乐教学理论(系统化教学指导思想)主题目标教材条件组织程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效果。音乐教学模式是由音乐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音乐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规定了课程与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形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是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优效性和操作性。总之,音乐教学模式从音乐教学的规律出发,从科学的角度规定了音乐教学的过程和基本程序。
二、音乐教学艺术概述
音乐教学艺术是指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艺术属性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具有美学价值的音乐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等。一般认为,音乐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三个特点。就功能而言,音乐教学艺术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艺术熏陶氛围,强化审美教育,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关系
(一)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区别音乐教学模式是从科学性的角度研究教学过程的,具有固定的、刻板的特征,忽略了教师个人风格;而音乐教学艺术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审视音乐教学的过程,具有多变的、灵活的特征,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个人才华。可见,前者突出规定性,后者强调创造性。
(二)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的联系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二者都必须从音乐教学的规律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都要处理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尽管在理论上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有一定的联系,但事实上,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并没有和教学艺术结合起来,甚至存在排斥教学艺术的因素。因此,当一种教学模式创立并进行推广时,如果过于强调模式的规定性,就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要有教学艺术作补充。首先,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音乐本身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具有极强的表现性和即兴创作性特征。一位外国的教育专家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的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音乐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在表演戏中之戏,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活动,是一切外观行为综合性的表演,即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表演。非语言的艺术表现在外表气质、表情态度、姿势动作、技术上的示范等等方面。仅就动作及其他技术上的示范而言,教师在课上所做示范的准确、优美、协调、幽默、诙谐,会强烈地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教师示范动作表演的艺术性越强,其感染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越佳。音乐教学中除了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全身心主动参与、投入其思想、情感、意志。二者形成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这和用“模具”机械地制造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由于音乐教学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在对学生意志培养、情感激发、思想教育方面,显然不具有优势,而教学艺术恰恰可以在这方面弥补教学模式的不足。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先天条件、技巧掌握进程、注意力的转移等均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应变,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予以解决。这是在教学模式中难以预见和把握的,必须由教师用特定的、艺术的方法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能量及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音乐教学艺术的优势填充音乐教学模式的死板和不足。要创造具有良好气氛的艺术。良好气氛能使学生产生增力情绪,增力情绪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创造良好气氛的艺术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也是音乐课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朝气蓬勃的面貌,民主的作风,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友好的语言,都是创造良好气氛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使广大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快乐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也是创造良好气氛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多一点幽默。语言艺术包括幽默艺术,但还是把幽默单列出来,可见幽默艺术对音乐教师的重要性。音乐教师若具备这种素质,就可以通过幽默手段调节课堂气氛,缓和矛盾冲突,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音乐教师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时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语言。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由于教师对教学的主导思想、目标的理解不同,教师本身的条件、学生个体条件的差异,因此很难对教师语言、示范等设计出严格的模式。然而,教学艺术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的语言素养。音乐教师不仅要发音清晰,声调、语调准确,语法正确,而且还要有适当的模仿动作和适当而丰富的表情手势。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极其准确的声音和在肢体动作方面技能技巧的示范。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效果。音乐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讲解、示范,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达到全面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教学艺术是音乐教师应掌握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求音乐教师掌握动作技巧、声音技巧等艺术手段。在教学中,教学艺术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姚思源.论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庄志民.审美心理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4]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