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高中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实施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hongcha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微活动的实施,突破了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更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这一活动策略,契合了新高考改革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实则应化为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历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获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的家国情怀和人文修养。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灵活运用时空观与史料实证的方法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需要中学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注意创设历史情境,提出思辨含量高的历史问题。微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历史微活动;中学历史教学;历史素养;思辨能力;社会生活
  中山市的高中教育一直走在珠三角的前列,为了进一步引领珠三角、广东省的高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中教育,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抓内涵、促特色)。”中山市高中教育具体到历史教学这一环节,则需结合高中歷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制定教学微活动的评价体系;其次,结合高考历史全国卷汇总出高中历史高频考点,每个考点的讲解和突破设计一个或多个微活动;创新历史教学手段,活化历史教学方式。而“课堂微活动”的开展无疑契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同时得到中山市“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抓内涵、促特色)”教育大环境的滋养。
  一、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现状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在对高中历史教学开展手段、学生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新标准》的指引下,新修订的高中历史教材于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部分以及每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都设计了“综合探究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在总结思考时,强化主动探究、论从史出的能力。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在对学生具体学习指导中均进行了许多思考和实践,并有许多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历史教学微活动的实施,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微活动实施,其活动形式可以是群体游戏、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
  但是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均存在问题。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活动教学时,常常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弊端,对历史教学认识不足,缺乏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教学开展的方法;学生角度而言,多年来历史课堂多以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记笔记的形式展开,学生早已熟悉这套模式,导致当历史课堂采取微活动形式进行时,学生束手无策无法适应,缺乏参与活动课堂的能力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目标无法达成等等问题。
  鉴于以上背景的思考,在论及高中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实施策略时,就需要注意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为导向,有的放矢。对教学微活动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实施策略,形成可普遍推广的教学微活动模式和评价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形成反馈媒体平台,记录每次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实施过程,一来形成学生的学习电子包,定期反馈学习情况,量体制作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学习计划;二来汇总历史教学一线资源,可用于完善教学过程,更便于后期的深化教学研究形成实用性强的微活动操作实施策略。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微活动更有效地展开和完善,形成微活动优化策略。
  二、历史课堂微活动实施的靶向——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微活动的实施,要配合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分别是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其实中学教师自从教以来,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历史核心素养,但系统性欠佳。为此,深感历史核心素养在现实教学中,实则应化为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历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获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的家国情怀和人文修养。为更好地论述以上两个层面,本文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二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加以说明如何将历史微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相结合。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隶属于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课,近几年高考常常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提供相关史料,设计题目,分值不低。比如,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第30题,就以北京与上海的电影比例为切入点,考查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因素。解答正确与否,取决于能否将史料成功转化为北洋军阀统治这段时代背景。其考查的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因此,其提醒我们:第一,要重视教材中看似非重点的社会生活史的内容;第二,要将社会生活史还原至具体的时代场景中,形成系统连贯的历史思维。
  以本课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本课的重点即设计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突出在“变”的前后对比上。这一主题涉及层面较为驳杂,为突出学习重点,需要整合教材资源突显知识框架。这样化繁为简,纲目化有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架构,为后续相关问题的历史解读奠定思维框架,是一节非常适合设计为历史课堂微活动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课程。
  三、历史课堂微活动实施的核心要求——提出思辨能力含量高的问题
  历史教学微活动的实施,具体到高中历史教学微活动实施,其活动形式可以是群体游戏、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非常适合设计为情境模拟与角色表演,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微活动。   以本课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对民国初年服饰新旧杂陈历史现象进行解释,需要创设一个大时代的情境。方法为文字性史料创建与图片式史料共同建构历史情境。举例说明:
  材料1:“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大公报》1912年
  材料2:图片展示:一个缩影——从溥仪、婉容生活照看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3:展示图片:近代社会普通百姓的街拍生活照
  结合上面的文字、图片史料,教师抛出问题:当时社会的达官显贵在穿衣打扮上有何变化?这一阶层的服飾变化能否代表整个社会服饰面貌?以此引导学生发现服饰新旧杂陈,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且社会上层与普通民众的服饰又有区别。
  以上两者材料与之前最大的差别在于,材料的信息含量多了,涉及到了清末民初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问题,思辨含量明显提高。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前制定好历史剧本,做一个服饰方面的角色扮演,体现近代中国新旧杂陈下服饰情况的变迁。
  微活动的开展刺激学生既要调动必修一民国初年孙中山民主革命,推广民主共和的知识储备,又需要结合必修二刚学过的民国民族工业发展,经济近代化、机械化的发展趋向,才能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实则就是将剪辫易服这一社会生活的表象,还原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去思考。创设一系列情境,无非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提高历史思辨能力,了解了这些史实的变化,为学生形成了一整个近代生活的蓝图背景,如此,才能更透彻地明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迁。如此,在微活动的具体实施上,也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怪象,让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四、历史课堂微活动的展望——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专业厚度,决定教学高度。”这句话,在新课改强调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代下,更需要一线教师牢记于心。学者钟敏如对“微活动教学”模式的提出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认为微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针对性强,融合度高;重在激发,包容多样;构建平台,提升价值;师生互动,资源再生”等特点和优势。还提出自己的一套微活动教学模式体系,认为微活动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的结合,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停留于碎片化的阶段中。高考命题,特别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察,体现在历史专业的宽度和厚度上,来自于高校的命题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学术造诣,而且思想比较解放,学术前沿的新成果、新材料、新情境,要求我们课堂依托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历史微活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得到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秋原.清代旅蒙商述略[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辛博.社会史观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朱丽娟.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江苏:苏州大学,2015.
  [5]姜瑶瑶,吴艳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新课程教学,2013.
  [6]宋宁娜.活动教学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而“配凑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相对简单易懂的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配凑法”解决相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掌握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配凑法;数学思想方法;学以致用  “配凑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常用解题方法,“配凑”就是通过恰当的拼与凑,使问题简洁、明了,从而达到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更需要高尚的师爱。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用崇尚的师爱给学生做出榜样示范,让学生在爱中学会爱。同时,还应该通过各活动,教会学生善于表达爱,形成爱的能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师爱;示范引领;正确表达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繁复的,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很容易产生职业的疲劳感,甚至是厌烦感,令我们失去对工作的激情。二十多年的
【摘要】教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与学的融合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情境;简笔画;图片实物;实际环境  开心版英语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开心地学英语,教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与学的融合性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学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要素,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教好单词呢?是
【摘要】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承担着教书育人之地,最大的任务就是教书育入,教师则是渗透德育教育理念的启发者。而德育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是展开素质教育的根本。为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全面贯彻并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根据我们这些年的教学实验,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
【摘要】现代诗歌是人们生活中的表现及情绪的体现,记载着人们对生活对年代的感受,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强调自由奔放的精神,以真率的情景直陈述,进行着“可感与不可感的沟通”。现代诗歌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及音乐性等特点。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与研究的过程希望培养具有鲜明个性、文采飞扬的新时代小诗人。  【关键词】现代诗歌;想象;诗歌写作  现代诗的的历史可以追源到“五四”时期,在
【摘要】随着国际和国内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实践者的关注,而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围绕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实践;核心素养  随着国际和国内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如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多元课堂,实现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沟通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课堂,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进而为学生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
2019年3月20日,趁着美好春光,我们二年级(2)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满怀热情地来到了广州番禺岭南印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充实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精彩而短暂的一天,让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养成自理自立,团结协作,文明守纪,感恩回馈习惯和品质的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个别化教学”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我国在新课改的情况下,对于个别化教学融入课堂也越加关注。本文介绍了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方式下,如何借助集体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个别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促进学生在平等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各地市做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科目(下称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提出要求。  一、总体要求  做好体育与健康等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确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