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刀马人物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时,前文说到的那位烧饼店老板,特爱看京戏。他没结婚,当然没有儿女。因此就十分喜欢我。他每去戏院看戏,都得把我带上。一、搀着我,有陪伴说话,加上淘气,就不感寂寞。二、因我幼小,乘车,进戏院都不用买票。三、他有一肚子的京戏。每出戏的人物,情节,头头是道。他要讲给我听。使我懂得不少。从散场出来,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就带我去吃夜宵。有馄饨、四喜汤团、糖芋芨,随我挑。
  从此,我迷上了京戏。有次看《吊金龟》,最后是《张义上路》,老旦挥泪望着张义走了,唱四句摇板,全是水词,但唱起来好听:“一见我儿出了门,不由为娘挂在心,将身且把寒窑进,且等我儿好音讯”。唱腔凄凉动人,声泪俱下。尤其第三句:“将身且把寒窑进……”,这位风烛残年老妈妈,简直是在哭泣,转身欲下,这几步路走得颤颤巍巍,腿如灌铅。这时已是夜来十点许,我的困劲来了,但又要看,就打着哈欠,流出泪来。后来,每当听到老旦唱二簧摇板第三句,我就要打哈欠流泪。后来才知这叫“条件反射”。经常看,也就学会,能唱:《追韩信》、《徐策跑城》、《斩经堂》、《扫松下书》、《坐宫》、《武家坡》、《逍遥津》、《吊金龟》等。
  京戏里,武将穿的名“靠”,即“甲”。靠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圆领、紧袖。腿处有“靠排”。背有“背虎壳”,中插三角绣旗四面,叫“靠旗”。上场“起霸”。如三国戏中,关公、张飞上场,分左右两厢上,谓“双起霸”;一人上者,谓”单起霸”。一次,看《定军山》,裘盛戎起曹操,高盛麟起黄忠。曹操登山(旧时京戏无布景,登山就是跨上椅子,登上桌子即行)。手执令旗,走向山头时,是背向观众,这几步路,就博得观众满堂彩声。这暂不表,且说高盛麟所扮之老黄忠出场,黄冠黄甲,白满。上,起霸,伸手,抬腿,都有掌声。妙在突然转身,背后四面靠旗,平整地直立,转定徐徐落,纹丝不动。可见名角之功夫绝活,名不虚传,叹为观止。
  青花瓷品,绘有各种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亭阁,八仙,福禄寿星,婴戏等外,民间的演义小说,戏曲故事,比比皆是。我藏有青花瓷品若干,绘有小说、戏曲故事的数件。一件康熙年制,通身画满瑞草、纹样,中有莲瓣形框,内绘二武将骑马厮杀。身体扭转,马蹄奔腾,极为生动。另一件,是圆筒喇叭口形容器,绘有两将骑马交战,花脸者,持双枪,白脸者,持单枪,背后有靠旗两面。远近均有营盘、旗帜、士兵、山头、草木等,用笔熟练洒脱。我曾在瓷器上用青花釉画过,滞笔,画来不易。民间工匠,从事一生,用笔独到,非一般画者所能为也。
其他文献
李慎之先生:您好!  等了一个多月,《书屋》2001年七、八月号合刊总算出来了。当我看到林贤治先生给您的信后,不禁怅然若失,惊诧不已。林贤治先生不少文章是颇具锋芒的(如去年发表的《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然而,这篇为鲁迅先生正名的辩辞,似乎是走了题。由此看来,他的思想深度是远远落在先生之后了。  您对“五四”精神的论述,对鲁迅、胡适的评价,基本上是正确的,我除了对“宽容”一节略持异议外,
期刊
画家是戏子,司马迁给定的“倡优”两千年不变。  画家作画又兼编导,口袋里装满了“名角”、“大腕”。一边是屈原、七贤、李、杜等等,另一头是锺馗、财神(或他的代表老虎)以及打心眼里就高兴接受屈辱的大肚和尚等等。不过,我不信锺先生是群众的朋友,他们只有被捉的份。举个例子,对宪法有最后解释权的前国家主席都被活鬼捉去弄成死鬼,直到今天还不许锺先生出面领情,你能打消我的怀疑吗?  开始文化搭台的九一年,我曾受
期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经历了艰苦卓绝、开拓创新、波澜壮阔的光辉进程。这段历史素为中国人民和广大学者所珍爱、崇敬、自豪和反思,撰写的回忆文章和论文专著,堪称汗牛充栋;这段历史同样为外国人士及研究者所关注和探索,甚至屡被视为"显学",形成许多著述。当此中共建立80周年到来之际,特将近十年即上世纪的90年代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情况略作回顾和分析,也许对我们制定下一个十年即新世纪的第一
期刊
自从阿克敦爵士于二十世纪初主编的《剑桥近代史》问世以来,“剑桥”就成了国际史学界的著名品牌。随后出版的冠以“剑桥”品牌的世界断代史、地区史或国别史无不跻身学术精品之列,被全球知识界列入有关专题的主要参考书目。但以往的剑桥版史学图书也有过于专业的局限,书中充斥着繁琐的考据、引证,到处是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符号和图表,加之篇幅浩大,即使是专业人员,读完或读懂全书亦非易事。所以这类史书通常只能在
期刊
有一个叫黄沙梁的村庄,有一个叫刘亮程的人。  这个人身份暧昧,形迹可疑。他在村庄里生活了一些年,后来离开,先在乡政府当农机管理员,接着去了县城,最后又去省城当了编辑。他不是纯粹的乡民,也不是纯粹的市民;不是纯粹的农人,也不是纯粹的工人或文化人。看他的照片,有点土气,也有点狡黠,有点质朴,也有点自负。额门开得很高,是很有智慧的那一种。眼神可不怎么坦荡,有鹰鹞的凌厉之气,得悠着点儿,别跟他瞎套近乎,免
期刊
坦白地说,虽然唐弢的《琐忆》(编入旧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历来被当作回忆鲁迅的典范散文来教学,但我对此却常起幻灭之感,并且用鲁迅的话来说,这“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1〕本文的论题即由此而产生:文体性质——《琐忆》真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吗?主题思想——《琐忆》对鲁迅性格的概括在多大程度上切合鲁迅自身?……但是,当然,对此进行探讨,重要的并不在于它的结论,而在于整个探
期刊
一    《书屋》是好杂志,我十分喜欢,喜欢就喜欢在它坚持真实、倡导言之有物上。当然,这也并非是说,它在这方面就做得尽善尽美了。也许有些苦衷难以为外人道,中国的杂志常常会发一些文章,让不明白个中原委的人感到纳闷,好好的,杂志怎么自己砸起自己的牌子来。二○○一年第二期的《书屋》,首篇登载的就是这样一篇稿子。还未到手,就有朋友嘱咐,一定读读这期刘小枫的大作。杂志一到,我首先就看起了《刺猬的温顺》。这位
期刊
读荒芜编的《我所认识的沈从文》一书,从中更认识了这位老夫子,更佩服他为文为艺的精神,更敬仰他为人的品格。  “文革”期间,我曾有缘和沈从文先生见过一面。那是在北京他的斗室里。我心目中,沈老是大作家,气度非凡,见面,得小心翼翼,不可冒失。谁知一见,却是个极其平凡的老头儿。说话湘西口音,似乎有点像四川话,听不真切。见我们去,从橱柜里拿出糕点让我们吃。老人热情,敢不从命,拿起一块就啃,啊,太硬了,一看,
期刊
一    发表在《开放》杂志二○○○年五月号的《李慎之访谈录》,今年又在《书屋》第一期改名《新世纪 老任务》重新发表。其中有些观点和提法,很难让读者赞同。我去年曾给《开放》杂志提过建议,修正“鲁迅先生不反封建”这一段话,没有回音。我认为断定在鲁迅著作中找不到“反封建”字样,是与鲁迅著作不相符合的。作者李慎之先生在答客文中说“……五十多年前受教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以后(中国)就不再是封
期刊
《单刀赴会》的剧情是:赤壁之战后,鲁肃奉孙权之命,千方百计,要向蜀汉讨回荆州。为此,鲁肃于临江亭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赴宴,预设伏兵,想以威逼要挟的手段要回荆州,关羽明知有诈,仍只带周仓一人,持青龙偃月刀勇闯虎穴。  在这出戏中没有刀枪相击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没有几句唱,全剧凭的是刻画关羽精气神,再加上环境气氛的渲染,周围人物的衬托,来体现关羽的英雄气概。  剧中关羽的造型是按《三国演义》中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