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重视优等生的继续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有些学生还似懂非懂,但也有一些学生感觉很“闲”。这就是许多课堂存在的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课堂上不仅要督促后进生,而且要重视优等生的继续发展,让后进生“吃”得下,让优等生“吃”得饱。那么怎样才能在督促后进生进步的同时使优等生得到继续发展,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住每个机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措施,使优等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训练。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做法。
  一、抓住学习时机,培养优等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要求把计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准确迅速、灵活合理的基本要求。但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地练习,这就需要抓紧学生每一个练习的机会。只有把练习和反馈结合起来,才会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尝试从课堂上寻找练习的机会。比如上完新课进行练习的时候,优等生做得比较快,做好了便没事干了,全班核对的话,那些后进生还来不及动脑筋。这时候可出些计算题给优等生做,这样不但能维持课堂纪律,而且能增加优等生计算练习的机会。如果还要时间,可把优等生做的计算题先核对。核对完了,学困生也做得差不多了,再一起核对课堂作业,一举两得。特别是新授过后的练习课,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加强优等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讲究练习设计,发展优等生的思维能力。
  1.注意练习设计的蕴涵性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而,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后进生能不能“吃”得下,想尽办法把学困生讲懂,而且要重视优等生能不能吃“饱”,是不是够“吃”。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就要注意练习设计的蕴涵性,即优等生所做的题目包含后进生练习的类型,但要稍复杂一点,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大象高3米,长颈鹿高6米,长颈鹿的高度是大象的几倍?这道题可由中下层的学生做,而要求优等生解答这样的题目:大象高3米,长颈鹿高60分米,长颈鹿的高度是大象的几倍?第二道题是第一道题的深化与发展,在原来的题目的基础上深了一层次。优等生在练习第二道时,不知不觉已巩固了第一道题的解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让优等生有一定的成功感。因为解决较难的题目,学生的成功感较大,而且能使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信心,对提高学生兴趣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设计的练习具有灵活性
  一般的题目优等生基本都能解决,这时就要求培养优等生解题的灵活性。同样一道题目怎样才能解答得快,解答得简便。比如这样一道计算题:125×6+125×2,中下层学生要求解答正确就可以了,但要求优等生简便计算。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教过乘法分配律,但可运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把此题看做求8个125是多少,只要求125×8便是上题的答案。
  本来要进行笔算的题目,现在口算就可以计算出来了,学生对灵活解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皮亚杰说:“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就越仔细,思维就越积极,反应就越灵敏,学习质量就越高。”
  三、激励学生善问,最大限度发挥优等生的聪明才智。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有成就,就要学会问:“为什么?”“可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会回答老师提的问题,而且要学会向老师提问题。多解决一问,也就等于向科学的大门迈进了一步。
  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优等生提问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学得实,学得活,而且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促进教师得教学。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生怕学生的提问会耽搁讲课时间,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把优等生的聪明才智埋没了,所以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者给予学生时间去向老师提问。这里的问题范围很广,不但有学生不理解的或者解答不出来的问题,还包括不同的解题方法、独特的见解等。
  如《按比例分配》教学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体育课上,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20人,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女同学各分到多少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多问“为什么?”“可不可以?”理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男:18÷(25 20)×25=10(个)?摇?摇?摇?摇女:18÷(25 20)×20=8(个)
  方法二:男:18×25/45=10(个)?摇?摇女:18×20/45=8(个)
  方法三:男:18×5/9=10(个)?摇?摇女:18×4/9=8(个)
  方法四:设男同学分到X个,利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学生表述完后,我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难题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提供评价机会,锻炼优等生的表达能力。
  有些优等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我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课堂上中下层生回答的问题,让优等生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加了补充和纠正。黑板上的练习有时也让优等生上来批,错的说出原因。一段时间下来,这些优等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锻炼了胆量。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后进生的进步,而且不能忽视优等生的继续发展。调整课堂结构,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都可能让优等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也会因此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一门是艺术,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在提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教师应当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
后进生问题是影响高中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高考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高中数学后进生思维的原因,总结了转化
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是困扰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了解原因,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两极分化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愿望。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学生进入初中,要重新建立同学感情、师生感情。一时间学生对同学不适应,对老师的教法不适应,对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