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思潮挑战马克思主义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祖宗”为何不能丢
  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不同思想交织交锋。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潮,不少人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不适应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解释不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许多现象,“老祖宗”过时了,可以丢了,这一现象值得高度警惕。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如何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期我们围绕“老祖宗”为什么不能丢展开了深入讨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万能的“有问必答”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有生命力了;还有人不愿承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遭遇到挑战,您对此怎么看?
  严书翰:这不是一个愿不愿意听和要不要这么提的问题,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认为要用宽广的眼光认识马克思主义遭遇尖锐挑战这个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有一个重要判断: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什么是新特点呢?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思潮学说蜂拥而出,人们思想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当代各种思潮学说很现实很尖锐的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
  人民论坛记者:您能否具体分析一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受到哪些尖锐挑战?
  严书翰:这正是我要讲的。对此,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说服人。第一,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这本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圣经”、不是万能的“有问必答”,当然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指导一切的,但不能笼统地说,马克思主义可以解释一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加速。据统计,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的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在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不能解释和回答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实事求是地解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那么实际上反而会给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思潮学说提供口实。
  第二,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观点(包括个别原理)已经过时。所谓过时,主要指这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结论、观点在当时条件下是正确的,现在历史条件变化了,就变得不正确或不那么正确了。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针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阶级分化情况得出中间阶级不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是无法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变动的。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个别结论、观点在当时条件下就是不正确的。这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中看出来。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时曾引用毛泽东说过的话,“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因此,如果不像邓小平这样看问题,那么就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批判精神等,是决不会过时的。
  
  在反腐败问题上确实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
  
  人民论坛记者:您刚才讲了外部的背景,那么有没有来自内部的挑战呢?
  严书翰:当然有。而且这个挑战也是很现实很尖锐的。这就是来自社会现实的挑战。当前社会中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非常关注党风、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情况,当前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二是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三是党内民主不足。其中第一、二方面问题就是指腐败。至于社会风气方面,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就是诚信缺失。
  人民论坛记者:该怎么看待和解决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呢?
  严书翰:“怎么看党风”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怎么估计党内腐败状况。二是对最终战胜腐败有无信心。对于第一方面,可以说党内党外认识很不一致,甚至截然对立,典型说法有“不可救药论”和“速胜论”。关于怎么估计党内腐败状况。我赞同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辅导报告中的分析:“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基层党组织、7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任务十分艰巨。党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这样分析是有说服力的。
  对最终战胜腐败有无信心即怎么解决党内腐败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讲两句话:一是“速胜论” 和“不可救药论” 都是片面的。二是要打“持久战”。这样看问题是多数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可以接受的。
  如果认为我们在党风和廉政建设上是“不可救药”的,那就无法说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最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绩。因此,认为我们党风“不可救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因而是不正确的。当然,反腐败可以“速胜”的观点也是幼稚可笑的。在反腐败问题上确实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到底要多久,我看宁可把时间估计得长一点要比短一点好。
  至于如何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我认为不必唱高调。真正抓了这两条是可以见成效的:一是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我们国家进行道德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有13亿多人口。
  二是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和践行人道主义的主张和规范。人道主义的主张和规范,虽然这是道德建设中的浅层面的内容,但是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因而不应当忽视。人道主义中的某些主张和规范,如:尊重人格、保护人权、关爱生命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这些对于凝聚人心,唤起诚信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发挥和践行人道主义主张和规范,这在重塑社会诚信友爱中起重要作用,我国社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存在着两部分“不能很好地对接”的人
  
  人民论坛记者:能否谈谈当前理论工作者本身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的态度?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当前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内部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如果仅仅从量上看,是值得自豪的。但是从思想状况上看,存在着两部分“不能很好地对接”的人。我极不赞成笼统地用“左”和“右”来划分我们队伍内部不同观点和主张的人。
  一是有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年轻人,他们头脑敏锐,现代知识丰富,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快。但是对“老祖宗的经典”即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尤其是立场观点方法不了解或把握不好。这些人对现状即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有些了解,但了解不深。也就是不能把今天的认识与“老祖宗的经典”对接。
  二是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对“老祖宗的经典”也是熟悉的。但是由于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对当前社会的现实状况不能从全局上把握,或对现实生活不了解。对目前形势和发展前景茫然甚至反感。他们头脑中那些“老祖宗的经典”解释不了今天的现实,而且不能容忍别人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观点、个别原理已经过时。也就是不能把“老祖宗的经典”与今天现状对接。
  以上这两部分“不能很好地对接的人”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都在产生着影响,都在给当代大学生(或年轻干部)讲课,这显然给年轻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了问题,这也是一种挑战。
  总之,党风和社会风气属于社会现实状况。而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就必须回答这些现实问题。虽然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很尖锐的挑战,但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应该勇敢面对这些挑战,而且大多数理论工作者都有信心战胜这个挑战。当然,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用邓小平的话说,这“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工作”。不是靠抄抄写写或拼拼凑凑所能解决的。
其他文献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进行了著名的昌都战役,这是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最后一役,揭开了昌都历史的新篇章,拉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序幕。  60年岁月沧桑,60年翻天覆地。昌都解放以来,经历了执行和维护“十七条协议”、平叛和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历届地委、行署班子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人民,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对口援昌省市及中央企业的
期刊
2010年3月,人民论坛做了“谁是下一个富裕群体”(详见本刊3月下期)的问卷调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热心读者纷纷致电人民论坛记者,倾诉他们内心的困惑:我们现在富裕了吗?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富裕?怎样才能富裕?等等。为此,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新浪网、人民论坛网做了“富裕的标准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社会反响十分热烈,截止到2010年9月17日,共有7315人参与调查。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采
期刊
【印度:一天拆除8万贫民屋】  印度早在独立前就已建立了非常完整的西方法律体系,其中心就是维护私有制。因此,印度政府在进行城市化改造时,与土地私有者之间的交涉始终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通常,政府或者开发商都必须给予拆迁户充分的补偿,否则业主就不会同意别人动他们的土地。  但是另一方面,印度各城市里都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在城市找一块落脚之处,用简陋的材料搭建自己的住房,但由于对这些房屋不拥有私有权
期刊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勾画了中国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充分反映了国家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精心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和重要途径。  可以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国家,这绝
期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最大亮点  人民论坛记者:您认为五中全会公报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王一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认为这是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灵魂,也是全会公报最大的亮点。    人民论坛记者:《建议》中提到,“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如何理解以上表述?  王一鸣:改革开放3
期刊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可见,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
期刊
五中全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乎中国未来,同时牵引着世界目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决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拉开了中国下一个30年的改革大幕,实现发展模式的全方位转型。  五中全会主题重大,内容丰富,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会有一系列新提法、新观
期刊
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上,主要的功夫应该下在生产关系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它的根本原则在于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在较快增加前面加上“普遍”一词,意味深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大幅增长的同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这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
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如今一些人解决纠纷是信“访”不信“法”,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如果任由各种纠纷肆意发展,最终没有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而是循着信访这条路反复处理,无疑将导致法治社会的倒退。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应减少批示,增加指导,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法律解决的主渠道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无法缓解信访之风的关键在于,信访制度中的压力体制仍然没有改变,
期刊
当前,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文化上的反思和复兴时期,不仅学术界、知识界和文化界,就是政治界、企业界也有了新的认识,连大众传播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并一度炒得沸沸扬扬。这种情形不仅仅出现在本土,而且正在向海外渗透。这是令人欣慰的,也是一种久违的进步。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文化上的觉醒是被动的,也是不得已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早已满目疮痍,千疮百孔,濒临“香火”断绝,甚至有被外族“掠夺”的危险(特别是韩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