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将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在知识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阶段性教育中,教师应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过生物教学完成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疏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智力思维已经接近成人,同时开始从个体向社会属性转变,身心都在飞速发展,但有时难免不同步,因此部分学生出现身心发展失衡的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表不一样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看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双边的互动交流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在交流中加强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尊重和评价中强化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理性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心理。
  通过生物教学教授学生科学的两性知识。进入青春期之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对恋爱没有直观的概念。部分学生对两性知识的认知较模糊,对与异性的交往处于茫然懵懂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两性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变化。
  通过生命科学教育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免疫调节》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认知生命,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疫苗注射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讲解病毒入侵以及身体免疫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直观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机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的活性物质”,在“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教师通过趣味化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将内容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通过科学的知识教学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成对学生的生命科学教育。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详细讲解生物历史中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故事和知识学习有效结合,在故事的讲解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部分高中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十分大。教师利用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对于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可以进行细致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和寻找规律,在点滴的学习进步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具有强烈的独立思想和自尊心。但是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过于强烈,阻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愛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项目实验,让小组成员共同对实验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不要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中,形成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积极交流分享、互助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效结合生物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莫叹成功遥不可及,它多半藏匿于失败附近,以一种若隐若现的姿态炫耀它的弥足珍贵,只是诸多追求者缺乏耐心。所以寻不出它的踪迹,便关了那里的门,选择了一种逃离的形式,那便是放弃。而放弃的同时却把成功的可能也一并关进门内,结果只剩下了南辕北辙的悲哀,里面盛满平庸的种子,只能繁衍平庸的后代。  别说成功唾手可得,它多半以一种若隐若现的姿态藏匿于失败附近,以此炫耀它的弥足珍贵,只因某些追求者拥有耐心,并用不懈
期刊
“绿色”最初源于环境保护问题,“绿色教育”原指环境教育。2001年,杨叔子把“绿色”引申到教育层面,绿色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笔者认为,绿色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回归本源,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育,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初中时期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新时代,初中德育管理要践行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各行业的人可随时进行对话,传递信息。网络能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互联网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被充分应用于各学校的教学中,为教学课堂增添了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质量。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和学校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探索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转变。初中生具有明显的青春期特征,在对初中生开展教育时要采取特定的教育方法,如激励教育。激励教育指通过激励学生的方式开展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激励教育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激励理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教师采用科学的激励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实现初中教育的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激
期刊
规则教育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行为习惯的引导和规范,让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思维,养成自觉遵循规则的行为习惯。班本课程中融入规则教育不仅能让班级管理更规范合理,而且能让课程类型更具特色。融入规则教育的初中班本课程开发,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本身就充满规则,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引导学生遵守规则的过程。规则意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学会遵守规则,才能向好发展。基础教育学科中
期刊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有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可以分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经实践表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介绍  第一,生活即是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源于日常生活,需要用生活来经营,而且教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以下是它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根本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又具有教育
期刊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共同参与教育,进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家庭是幼儿的生活栖息地,也是开展教育的场所之一,而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合作。但是目前家园共育存在少许问题,面对问题,要有效解决,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当今家园共育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家园共育的效果影响幼儿教育效果。因此,家园共育备受各方关注。家园
期刊
幼儿年龄较小,教育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经实践证明,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过程,与幼儿的学习、生活不可分割。并且,在多种幼儿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是目前较有效的,其他方式不能取而代之。  游戏的特点  第一,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的一个基本特点,正是因为游戏的这一特点,使得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舒适,使得他们热爱游戏。同时,游戏的趣
期刊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學前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下分别从对幼儿的作用、对教师的作用两个角度来阐述。  多媒体课件对幼儿的作用。第一,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朗诵儿歌就经常用到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只是普通地朗读这首儿歌,有的幼儿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幼儿年龄小,对很多东西只有表象认识,并没有深刻的概念认识,因此对于儿歌说到的一些事物,幼儿脑海中并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
期刊
师生沟通是教育的重要一環。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更是教育者自我教育和学习的地方。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有所成长。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用爱与学生沟通,尊重、欣赏学生,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交流;强调德育,打消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顾虑,激活学生与教师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保持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沟通是人类之间交流的平台。教育同样也需要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的重要一环。  班级作为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