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进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83例对照组(放置)与103例实验组(未放置).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重点分析引流管术后放置的必要性.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引流,对照组术后引流量(116.5±56.80)ml(P>0.05);两组术后切口发红、切口周围红肿、体温以及术后5天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5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部感染、胃肠道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病情加重而死亡的病例.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若无特殊原因不需要放置引流管,预后效果可能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固定与螺钉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共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并经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
目的 探讨Judet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合附加波形钢板治疗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非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
老年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是临床中处理比较困难的一种骨折.随着内固定设计的发展及材料的不断改进,目前大多采取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2].但由于老
目的 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探讨改良活板门手术技术治疗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9年,采用改良活板门手术技术治
目的:通过分析2017年本溪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本溪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2017年本溪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26.09/10万,中标率为192.64/10万,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为220.15/10万,中标率为123.60/10万。本溪市城区主要的恶性肿瘤死因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中,切开复位内固定为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现今临床上常用微创手术对骨盆骨折进行治疗,在进行微创手术前往往需要对骨盆进行闭合复位 [1-2].临床上常
目的 探讨水泥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
目的:为了探索双重任务(DT)训练对脑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DT组和单一任务(ST)组各20例,ST组接受常规运动训练,DT组在常规训练里的步行训练时接受DT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单一任务模式的计时起立-走测试(TUG-S)、运动双重任务的计时起立-走测试(TUG-M)、认知双重任务的计时起立-走测试(TUG-C)、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对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潜在价值。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测量Gensini评分(GS)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156例患者按GS分为低GS组(n=48)、中GS组(n=56)和高GS组(n=52),测定血脑钠素、谷胱甘肽(CPP)、磷酸二酯酶9A(PDE9A)和血清五聚素3(PTX3)水平。结果:高GS组CPP和PTX3水平明显高于低GS组。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PP和PTX3与GS呈正相关。CPP和PTX3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有一定的区分能力。结论
长骨的骨缺损多由高能量损伤(车祸伤、高处坠落及重物砸伤)引起,该病治疗困难,周期较长,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心理及社会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