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动脉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均于腹腔麻醉下暴露左颈总动脉,穿刺置入穿刺针外鞘,经鞘引入微导管至腹腔动脉造影了解其解剖结构后超选至肝固有动脉开口附近,1组灌注5 mg表阿霉素,另1组用碘化油及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灌注或栓塞后均行腹腔动脉造影复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观察实验鼠的2周生存率(SR)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0只大鼠除1只插管失败外均成功插管并完成腹腔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成功率96.7% (29/30).28例(28/29,96.6%)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GD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吻合支.14例行灌注治疗的实验鼠造影复查时腹腔动脉诸分支均未发生闭塞;15例行栓塞治疗的在栓塞后行腹腔动脉造影示10例( 10/15,66.7%)出现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闭塞,其余5例(5/15,33.3%)仍保持通畅.术后所有大鼠肢体活动未出现异常,5例大鼠于术后12~24 h出现左侧上眼睑下垂,1周后均消失;10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的大鼠术后3d内进食情况较其余大鼠差,3d后逐步恢复正常.实验鼠术后2周时存活27例,生存率为93.1% (27/29),1例死于切口感染,1例死于颈部血肿.结论 经颈动脉途径大鼠肝动脉插管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患者男,66岁,因舌鳞癌术后1年余,全身疼痛1个月余于2011年8月25日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患者2009年12月因左舌缘破溃伴疼痛行病理活检示左舌缘鳞状细胞癌Ⅰ级,2010年1月行左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左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术后病理示:左舌鳞状细胞痛Ⅰ级,侵犯肌肉,左颌下腺(一),左颈部淋巴结15枚(一)(图1).患者术后未行治疗.2011年9月初发现左腋下1枚肿块,于我院行腋
期刊
患者女,24岁.因间断右眼眶疼痛1年余,右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7个月于2009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自 2007年7月渐感右眼眶疼痛,2008年8月加重,出现右眼不能下视、复视.外院头颅核磁共振显像(MRI)示:右眼上直肌增粗(图1),诊为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2008年11月起泼尼松60 mg/d口服,症状改善后泼尼松每2周减5 mg,减至35 mg/d时病情反复,为进一步诊治入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及颈部肿物3年余、肺部阴影1年就诊.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未予诊治.其后肿物渐增大,并出现多发颈部淋巴结肿大,于2009年12月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31×109/L,中性粒细胞0.214,单核细胞0.397,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127×109/L;B超示右侧腮腺区低回声结节,右侧颌下、锁骨上多发低同声结节;肺部CT示左肺上叶大
期刊
甲状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了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形态改变.功能异常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减退症(甲减),形态改变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结节和癌变.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之高、近年发病率增长之迅猛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受到国内外多学科,包括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核医学科、围产医学、妇产科、儿科等的广泛重视.在各种疾病新的治疗理念和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甲状腺疾病治疗领域在近几年也有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以
期刊
目的 调查和分析健康在校大学生压痛阈情况,制定这一特定人群压痛阈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压力性测痛仪,选定肘关节处外侧肱桡肌为测痛点,测定武汉某校113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的压痛阈值包括痛觉阈和耐痛阈,然后分析影响压痛阈的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结果 女性比男性受试者有更低的痛觉阈值(P<0.01),男女耐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痛觉阈值和耐痛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
大部分盆腹腔粘连都继发于腹膜损伤[1].既往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史、肠道炎性疾病、放疗、化学性腹膜炎、异物反应等均能引起盆腹腔粘连,而最常见的是盆腹腔手术.单次开腹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可高达93%;而没有开腹手术史的患者仅有10.4%发生粘连[2].腹腔镜检查提示妇科术后56%~100%患者出现盆腔粘连[3],其中卵巢手术最常引起术后盆腔粘连[2].手术操作或牵拉所造成的腹膜机械性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不稳定膝关节合并骨关节炎患者是否适于进行ACL重建术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12例慢性ACL损伤合并膝关节不稳定和骨关节炎患者,年龄35 ~ 54岁(平均46岁).既往没有确诊过ACL损伤和进行相应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明显膝关节前向不稳,有一个或多个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1~5年.均采用自体单束四股胭绳肌腱重建ACL,并同时进行相应病变的处理.采用La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对经传统方法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中山医院就诊的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患者91例,行EBUS-TBNA检查,对病理结果与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1例均顺利完成EBUS-TBNA,其中恶性肿瘤61例,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1.8
目的 观察区域法枢椎椎弓根钉植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8岁.术前给予颈椎牵引复位良好后进行手术治疗.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4例,枕颈融合5例,颈1-3椎弓根钉固定4例.术中采用区域法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即进钉点在枢椎下关节突内上1/4象限,进钉角度参照枢椎峡部上壁和内壁走行方向确定内倾角和头倾角.
受《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D)科学委员会主席J(φ)rgen Vestbo,GOLD科学主任Suzanne S Hurd和GOLD执行委员会主席Roberto Rodriguez-Roisin三位专家代表GOLD科学委员会就GOLD 2011年的更新做了精彩的概述.2011年版的GOLD在内容上做了较多的修订,为COPD的诊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