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及他者文化的意义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于研究者所在社会的他者的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特别强调“他者的文化”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应当重视“他者的文化”;另一方面是考察“他者的文化”有助于我们从自我认识的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法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法学与人类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进行研究与考察的一门学科。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是法人类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著作,他通过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开创了法人类学研究的新纪元。马林诺夫斯基对于法人类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所首倡的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及他在书中所表露出的对他者文化的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这两项宝贵的财富对当今法人类学及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田野调查——重新认识原始社会的法律系统
  马林诺夫斯基在本书的导论中提出“……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不得不依赖于早期业余人种学者的资料,致使这项研究严重受阻,因为在那时还没有掌握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和知识,以及受过现代田野调查训练的专家存在。在原始法律这门抽象而又复杂的学科中,总的来说业余的观察是毫无用处的。”在这里,马林诺夫斯基发出的是对法人类学前期研究的质疑,因为他认为前期研究缺乏科学的方法。同时他又提出了一种期待,期待自己的新方法——田野调查,能够为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而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样一种具有开拓性质的方法,确实为法人类学的发展、甚至是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众多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观察得来的资料。马氏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的观点,同时对法人类学前期研究的观点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在法人类学领域里,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存在着以下几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共识”:(1)“原始人不仅被塑造成守法公民的模范,而且是顺应着他本能冲动的自然倾向,遵从着其部落的所有规章制度和戒律,已成为一条公理”(2)“原始人——资深的人类学家们当今所作的判断——对传统和习俗深怀敬意,并且自觉地遵从着它们的命令。通过‘精神的惰性’,加之对公众舆论或超自然惩罚的恐惧,或再经由即使不是‘群体本能’,也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群体情感’,他‘奴隶般’、‘不知不觉地’、‘自然地’服从着部落的规则和戒律。”(3)“和我们的成文法相比,原始人更愿意服从习俗惯例这类不成文法,或者确切的地说,他们自发地服从于不成文法。”法律人类学的前期研究基本上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原始社会没有明确的法律,原始人对于“习俗”的遵从是自觉默认和本能的。而马氏显然不赞同这些观点,并予以了鲜明的批驳。首先,马氏认为将任何强制性约束视为理所当然而予以接受,是与人性背道而驰的,这就对原始人自觉遵循“习俗”提出了质疑。第二, 马氏指出,仅靠“情感”不能使禁令和责任具有约束力。最后,马氏明确提出了原始社会存在着法律系统的观点——“在每一种人类文化中都存在着重压在每个公民身上,要求他们作出重大的自我牺牲的法律、禁忌和义务,人们是基于道德、情感或注重事实的理性,而不是出于任何‘自发性’来遵守它们的。”
  法人类学前期研究得出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一方面是由于研究方法不科学,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在作祟。而马林诺夫斯基的另一大重要的贡献,就是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
  二、他者文化的意义——对文化中心主义的驳斥
  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我主张人类学法学领域中最大的需要是建立更多的理论,特别是在与原始人实际的交往中形成的理论。”不难发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法人类学的知识是需要在实地调查中形成的,实际上就是提倡实地的田野调查,反对“书斋里的玄想”;另外,“特别是在与原始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原理”实质上是对将西方法学的观念用于对原始社会的法律形态分析的一种驳斥,同时也是对“他者的文化”的重要意义的一种肯定。
  人类学者认识到这种“他者的文化”的重要意义,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泰勒在他的旅行中对原始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这位近代人类学的鼻祖,却也不可避免的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了一段充满文化等级色彩的人类学。他将人类文化的进化史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依据一系列的指标,将世界不同民族安放在这条进化轴上,而欧洲的民族显然就处于这条轴的最前沿。这一心态在现在看来荒谬至极,但在当时,却在欧洲存在着普遍性,泰勒的理论,可以说是这种中心主义心态在人类学上的典型反映。也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在那个不宽容的世纪,上演了一段扼杀理性的历史——殖民战争。显然,殖民主义和中心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在近乎疯狂的中心主义的鼓动下,欧洲人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一切问题,认为那些“落后”的民族就理应走到和他们一样的文明社会中来,欧洲人打着开化所谓的落后民族的旗号,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战争。
  由此可见,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他者的文化”的意义,是多么难能可贵,是对既有的学科思维的一种突破,更是对文化多样性、文化平等理念的倡导。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我们习惯于去寻找一个制定、实施和执行法律的具体机构,我们同样在原始社会中寻找类似的机构,却无法发现任何相似的情况,于是我们就得出结论认为,原始人对所有法律的服从是因为他们具有服从法律的不为人所知的倾向;若以中央权威、法典、法庭和警察来界定法律强制力,我们必然会得出原始社会的法律不需要强制执行,它被人们自发地遵守着的结论。”从马林诺夫斯基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传统的人类学者在对他者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导致研究者自然而然的从自身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他者的文化”,忽略了被研究的社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知识体系,进而得出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当今世界,这种“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在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这些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通过武力侵略、文化渗透、经济控制等方式,强力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试图打造一个“又平又扁”的世界,一个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世界。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借用生物界“特化” 的理念来论证人类社会需要多样性。所谓“特化”,即在某一时段某一环境里的最适应群体,表面上看,“特化”的群体,可能最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但“太适应太特化的结果,也可能走入演化的死胡同,一旦周遭的环境改变,过分特化的物种反而会因为无法改变而灭绝”,李亦园先生认为 “在某个角度上来看文化也同样地可能导致‘特化’现象,如果人类一直过分依赖某种特定的文化设施或文化内容,最后也可能造成整个文化的僵化而丧失了演化上的优势。” 人类发展的道路告诉我们,单一的文化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属于文化范畴的法律也不应是单一的,法人类学的追求应着眼于“反思”,“以他为鉴”,寻找法律体系的多样性可能——如何通过对非西方法系的考察,探寻多种法律体系的可能性。从马林诺夫斯基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已经初步提出了一种“无国家”的法律观,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的思考,构建一种宏大的社会规范体系,而法律仅仅是这种规范体系的一部分。原始社会基于互惠基础的社会习俗,则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对于新时期社会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大有裨益。法人类学从原始社会汲取养分,反观当今社会中有什么积极因素可以成为“无国家”法律及社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任重而道远的。
  正如李亦园先生所言“文化也必须讲求内容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多元性,使文化的内容不断的能更新而保持活力,这样整个人类的种族有才前途。在这个层次上面,生物演化与文化演进的理念都是相通的,因此当代社会思潮强调‘多元性’意识,实在有其深层的理论基础。”从这一角度而言,马林诺夫斯基在当时认识到“他者的文化”的价值,更显其深刻、独到的理论洞察力。
  
  (作者简介:柯仲甲(1990.6-),男,浙江温州人,大学本科,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背影》的美学结构独特,纵向上有一明一暗两条情感线路互为衬托,横向上又以纯熟的白描手法展开画面。作者在规整结构的理性控制中,不张扬地进行感性抒发,以匠心和笔力营造出一篇美文。  关键词: 《背影》;结构;美学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正如吴晗先生说的:“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
期刊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限制她们的自由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喊一新我们的耳目,波伏娃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的探讨,对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作为“第二性”概念的提出,引起我们诸多思考。波伏娃坚持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对女性“内在性”的超越,企图摆脱“他者”的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使女性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
期刊
一九八六年我考入宝鸡市话剧团表演学员班,在班主任由二群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话剧演员的基本技能。   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话剧表演没有可循的模式,学员班所做的一切技能训练只是为塑造角色打个最基本的基础,最关键的是人生积累和生活体验。   记得早在一九九零年,我团排练话剧《春风化雨》在剧中我扮演一个地道的关中农村老汉。这对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是个无从下手的挑战。于是,我自己带上钢笔和笔记本坐长途
期刊
摘要:伍尔夫深受作为“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的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濡染。前者对“后印象派”绘画在英伦三岛上的大力推广,后者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观点,都对伍尔夫影响至坚。在她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雅阁的房间》中,伍尔夫有意识地将“后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灌注其中,从而在传统现实主义摄政的英国文坛,开辟出一条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之路。  关键词:伍尔夫;后印象派;有意味的形式 
期刊
摘要:改革小说的兴起缘于1979年蒋子龙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在此之后新时期文坛出现了众多以改革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直至1981年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发表,才预示着中国改革小说不仅在篇幅上,而且是在思想深度、涉及广度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新时期长篇改革小说(以《沉重的翅膀》与《古船》为例),以期简单勾勒出改革小说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深化;主题;历史;传统;
期刊
摘要:《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没落南方贵族女性布兰奇孤独的、脆弱的、身心畸形的形象,本文对女主人公——布兰奇的复杂性格进行了剖析,旨在说明代表了美国南方优雅贵族文化的布兰奇,与斯坦利所代表的北方强悍的工业文化的冲突。深入解析布兰奇悲剧的原因,她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不知道如何对人生进行选择,最后走向毁灭。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脆弱的;冲突;毁灭  田纳西斯·威廉斯
期刊
摘要: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是与马克思主义相伴相生的,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之路,同时也在于我们正确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但僵化的,杜绝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合理内核的封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之道也是不成功的,为此,一定要秉持科学合理的态度,在批判吸收其他学说合理元素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财富故事会》集合全球财富智慧,借鉴成功创富经历,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让观众了解到他们的财富梦想,追求财富的过程和对财富的看法,共同分享他们的财富故事。本文以《古乐不老》为例来分析《财富故事会》在故事讲述方式方面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财富故事会;竞争要素;主持方式  《财富故事会》之《古乐不老》的播出时间是2008年11月5日,作为边城天籁之音的一部分内容来展现纳西古乐在宣科老人的带领下展现出
期刊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会学生知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很容易,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中学生的政治课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中学所开的这么多的课程当中,我认为能够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直接帮助的莫过于政治课了,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教好学生学好政治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去,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健康科
期刊
摘要:目前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城市雕塑的艺术监督与管理则显得严重滞后和不足。本文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主题性纪念雕塑“忠魂颂”为实例,谈谈我国艺术监督与管理在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实施中的创造性作用,尤其在城市雕塑前期调研,题材的选择,空间表现,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发挥艺术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雕塑;艺术监督;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忠魂颂”  一、城市雕塑与艺术监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