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只有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点燃学生写作激情,才能使学生在这种情感驱动下灵感突发,奇思妙想酿出佳作。
那么,如何在写作指导中,创设写作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作了如下三点尝试,颇有成效。
1.课外集好“采蜜集”,创设积累情境,以读促情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写好课外摘抄、剪贴本,美其名曰“采蜜集”。其做法如下:
1.1 采蜜要求。班级人人都做小蜜蜂,坚持集好“采蜜集”。课外摘抄古诗、精彩片断、名人名言、时事要闻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
1.2 采蜜交流。利用自习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好书评点会,评选出“朗诵能手”、“故事大王”、“小评论家”;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每月召开一次“采蜜成果”展示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种读书与积累相结合的“采蜜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素材,获取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养成了“爱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2.多写日记,活跃思维情境,触景生情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写日记,多练笔的训练。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1 结合活动体验,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我就抓住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契机,布置系列观察日记。
例如:去年初一新生上学第一天,就迎来了学校第一个大型活动——军训。我就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布置了第一个序列观察日记《军训生活》。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新教官、新老师、新同学的外貌、言行、举止,关注军训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军训感受;连写五篇日记,每篇都要有所侧重,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结果同学们兴趣大增,连写了数篇,还觉得有话要写。
2.2 结合课文赏析,迁移练笔方法。
语文教科书里有很多名家名篇,其中有很多写作技巧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我往往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指导学生训练片段描写,把日记训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例如:我们在学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的时候,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作者巧用动词分别刻画了领头的、鼓手、锣手、浆手在划船时不同的动作特征及河岸上观众的呐喊声,由此联想到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场景,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烘托了华夏民族团结争先的竞技场面。学生兴趣很浓,我就先让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分两组上台表演,再现当时热烈的竞技场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在现场布置片段日记:“请回忆你曾经经历过的一次精彩的赛事(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发挥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学生当堂奋笔疾书,不到十分钟就有人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拔河比赛场面,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3.编好《班级日报》,创设发表情境,永葆激情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满足学生发表欲望,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是永葆学生写作激情的一个好办法。
我让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办手抄《班级日报》。轮到谁,既当编辑又负责版面设计和插图。班报栏目的设计与一般的中小学生报相似。主要栏目有“优秀习作园地”、“日记选登”、“校班新闻”、“班级焦点”、“班主任信箱”、“文字病院”等。其中“优秀习作园地”占三分之一的版面。在这个栏目中,主要发表经过师生反复修改加工过的优秀习作,并注明投稿人。每期办报人都要作好用稿记录,满一个月由文娱委员负责设计封面和封底并装订成册。由班级“班报评委会”评出最佳编辑、最佳投稿人、最佳版面设计及最佳书写人等。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办报热情。
我们的《班级日报》至今已出版300多期了,装订成12集合钉本。展开《班级日报》,平时马马虎虎的字迹变得工工整整,病句连篇的也变得文从字顺,见写作就喊头痛的也变成最佳投稿人。
尽管班级日报是目前全国最低等级的报纸,甚至还算不上报纸,但能在上面发表文章,这对于只有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同样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和自豪,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情感,才能点燃写作热情,较好地调动学生写作内驱力,使之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率。
那么,如何在写作指导中,创设写作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作了如下三点尝试,颇有成效。
1.课外集好“采蜜集”,创设积累情境,以读促情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写好课外摘抄、剪贴本,美其名曰“采蜜集”。其做法如下:
1.1 采蜜要求。班级人人都做小蜜蜂,坚持集好“采蜜集”。课外摘抄古诗、精彩片断、名人名言、时事要闻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
1.2 采蜜交流。利用自习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好书评点会,评选出“朗诵能手”、“故事大王”、“小评论家”;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每月召开一次“采蜜成果”展示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种读书与积累相结合的“采蜜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素材,获取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养成了“爱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2.多写日记,活跃思维情境,触景生情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写日记,多练笔的训练。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1 结合活动体验,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我就抓住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契机,布置系列观察日记。
例如:去年初一新生上学第一天,就迎来了学校第一个大型活动——军训。我就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布置了第一个序列观察日记《军训生活》。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新教官、新老师、新同学的外貌、言行、举止,关注军训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军训感受;连写五篇日记,每篇都要有所侧重,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结果同学们兴趣大增,连写了数篇,还觉得有话要写。
2.2 结合课文赏析,迁移练笔方法。
语文教科书里有很多名家名篇,其中有很多写作技巧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我往往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指导学生训练片段描写,把日记训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例如:我们在学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的时候,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作者巧用动词分别刻画了领头的、鼓手、锣手、浆手在划船时不同的动作特征及河岸上观众的呐喊声,由此联想到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场景,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烘托了华夏民族团结争先的竞技场面。学生兴趣很浓,我就先让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分两组上台表演,再现当时热烈的竞技场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在现场布置片段日记:“请回忆你曾经经历过的一次精彩的赛事(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发挥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学生当堂奋笔疾书,不到十分钟就有人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拔河比赛场面,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3.编好《班级日报》,创设发表情境,永葆激情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满足学生发表欲望,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是永葆学生写作激情的一个好办法。
我让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办手抄《班级日报》。轮到谁,既当编辑又负责版面设计和插图。班报栏目的设计与一般的中小学生报相似。主要栏目有“优秀习作园地”、“日记选登”、“校班新闻”、“班级焦点”、“班主任信箱”、“文字病院”等。其中“优秀习作园地”占三分之一的版面。在这个栏目中,主要发表经过师生反复修改加工过的优秀习作,并注明投稿人。每期办报人都要作好用稿记录,满一个月由文娱委员负责设计封面和封底并装订成册。由班级“班报评委会”评出最佳编辑、最佳投稿人、最佳版面设计及最佳书写人等。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办报热情。
我们的《班级日报》至今已出版300多期了,装订成12集合钉本。展开《班级日报》,平时马马虎虎的字迹变得工工整整,病句连篇的也变得文从字顺,见写作就喊头痛的也变成最佳投稿人。
尽管班级日报是目前全国最低等级的报纸,甚至还算不上报纸,但能在上面发表文章,这对于只有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同样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和自豪,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情感,才能点燃写作热情,较好地调动学生写作内驱力,使之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