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信息技术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已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的学科不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做出改进与创新,以此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难以统一管理
学生都是从各个不同的学校而来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开的很完善,这些学生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信息课基本上没怎么开,更不用说上机操作了。若想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统一知识训练与拓展是比较困难的。这些问题无疑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积极性不够
信息技术课分为上机操作与课堂教学两块。学生最喜欢的是上机操作课,而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往往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讲一些枯燥的操作知识时,学生会觉得很简单,不愿意去学。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这些知识没有兴趣,觉得没有实用性,不愿意学。如此下去,信息技术课堂就会变得了无生趣,而缺少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的,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素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体现“教”的有效性,更要体现“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
2.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的角色不仅是一个传授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引领者。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求教师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难以统一管理
学生都是从各个不同的学校而来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开的很完善,这些学生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信息课基本上没怎么开,更不用说上机操作了。若想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统一知识训练与拓展是比较困难的。这些问题无疑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积极性不够
信息技术课分为上机操作与课堂教学两块。学生最喜欢的是上机操作课,而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往往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讲一些枯燥的操作知识时,学生会觉得很简单,不愿意去学。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这些知识没有兴趣,觉得没有实用性,不愿意学。如此下去,信息技术课堂就会变得了无生趣,而缺少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的,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素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体现“教”的有效性,更要体现“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
2.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的角色不仅是一个传授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引领者。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求教师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