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r——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天门图像为切入点,重新认识帛画的性质、功能及两汉墓葬美术题材的意义.笔者认为:一,这类帛画既不是“复衣”,也不是“铭旌”,而是送葬仪式上用以引柩入圹的幡物“旐”;二,这类旐的作用,与滥觞于楚地的招魂入墓葬俗密切相关;三,借助对马王堆非衣功能的认识,西汉至魏晋间中国人赖以“超度”亡灵的招魂礼仪美术形式,以及围绕于“天门”的生死观念与升仙信仰,大体可得一前后贯通的理解.
其他文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填补校内理论实践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践活动的鸿沟,是为应用型人才上岗做好孵化准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应由顶层设计、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三个部分构成,满足从管理层面到人才输出,再由人才的社会影响反拨顶层设计的循环结构。针对校内实践存在的时新性弱、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等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社会评价指导实践等方案,构建应用型高校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相辉映,多元一体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格局。民族美术拥有自身的多样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美术创作也逐渐趋向繁荣,对于民族内的文化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美术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写照,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发挥民族美术创作的特色优势并进一步创新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新出土与刊布的美术史材料的丰厚与方法的多样性,一方面,挑战了既往美术史的认知与结论;另一方面,则要求美术史学研究更新既有的叙述框架。虽然美术史学科各方向发展阶段不一,面临的史料现状、学术史脉络、研究立场与任务亦各有殊途,但其间共同面临的挑战,既来自美术史学科外部的冲击,也来自学科内部自我发展的压力。在21世纪10年代,学界依靠理论模型的更新、博物馆藏品的视觉资源,在延续已有领域和个案研究基础上,继续开拓了若干新的研究路径,如空间美术史、视觉文化、书画及墓葬与宗教美术等。
目前所知厉鹗《南宋院画录》的最好版本是经过鲍廷博校勘的知不足斋抄本。鲍廷博对于知不足斋抄本的整理和校勘分为校改、校补、批注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情况。鲍廷博对于这些情况都做了相应的校勘处理。分析鲍廷博的这三种校勘类型,可以进一步认识知不足斋抄本的形成过程。通过考察鲍廷博的校注,发现在厉鹗和鲍廷博的观念中,《南宋院画录》是一本未完成的稿本,这也解释了《南宋院画录》为何没有进入《樊榭山房集》和“知不足斋丛书”书目。
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版画发展快速,散发出勃勃生机。从1958年开始,在黑龙江军事化垦荒事业背景下,以晁楣、张祯麒、杜鸿年、郝伯义为代表的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北大荒版画的创作中,在全国版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艺术家多次组织黑龙江省内多地版画创作者集中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热衷版画的创作者,他们来自工业、林业、矿业和农业等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但正是因为他们才掀起了黑龙江版画创作的热潮。这批版画家是北大荒精神的首批践行者,也是黑龙江版画创作的传承者,他们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黑土地
一rn中国古代文人追求内在的精神气质,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的论死篇中写道:“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
期刊
本文聚焦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也是收藏家的菊池惺堂,引用他遗留下来的日记等第一手史料,探讨迄今为止从未被探究的从辛亥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流入日本的中国书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始于明代末期,此时不仅是“西学东渐”,也是“西画东渐”的时期。随着西方油画、水彩画的传入,不仅增添了新的画种,而且还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倾向。[1]在17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兼画家如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1698—1770)等人,向中国传入了油画和水彩画;而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广州地区最早出现了以油画、水彩画形式描绘东方风土人情的外销画。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期刊
一、江南烟雨与皇家园林rn明清时期,园林绘画伴随着园林的兴盛而兴起,至清代日臻完善与成熟,甚至在宫廷绘画中也不乏见到极具章法且规格严明的园林画作,其布局之巧,技艺之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