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叙述了对班级一位在学习方面有缺陷学生的“特殊的关爱”,并为结出了良好的硕果而感到欣慰。
关键词:学生;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69-001
毕业考试上,骅考出了95分,真让我喜出望外!一是为这个曾经学习困难的孩子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二是为我那份“特殊的关爱”结出了如此的硕果感到欣慰。
记得骅是四年级时转到我班的,那时的他戴着副眼镜,瘦瘦小小的,满脸茫然,无精打采的。父母向我介绍说:因为大人忙于做生意,这孩子一直由老人照看,非常溺爱,孩子逐渐沉迷于打游戏机,视力也越来越差了。眼看着孩子越来越不愿学习,家长十分担心只好给他换个学习环境,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开学后,骅在学习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课堂上,我能捕捉到的,永远都是他那游离的眼神、飘忽的思绪。与其交谈时,这个爽快的孩子明确地告诉我他对学习的厌恶。他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只爱打游戏。一时间我感到心里沉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固然有他自身的问题,但作为老师,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先试着采用最常见的方法,即放学后留校补课,把学习上的知识要点再给他讲一遍。可这孩子根本不领情,抵触情绪非常高。一次次重复的错误,一份份潦草的作业,还有那不屑一顾的眼神,让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他实施的小小报复?果然,他很坦然地直视我:“老师,你不公平。同学们都走了,你单单留下我,他们会笑话我的!所以我就是想故意气气你。”原来这种补习方式只是我的一相情愿,事先缺乏沟通,没有取得人家的同意和配合就擅自做主,难怪会失败。看起来这小子还真不好对付,得精心策划几个良策才行。
日子一长,我慢慢发现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他很懒,不喜欢老老实实坐那么久去听老师讲课,不愿“牺牲”打游戏的时间去写家庭作业。他很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他也很坦率,答应过别人的事会努力去做。他还经常打架,理由是保护自己,不受欺负。总之,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看来为了转变他,必须多给予一些“特殊的关爱”。
策略一:多给机会
班上的孩子都聪明可爱,课堂发言时特别积极。每次面对那一张张笑脸,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总会斟酌再三,难以取舍,不知道喊谁回答好。但是每次,只要看到骅举手,我总会把机会留给他。不管答得是否正确,他总是很得意的样子,我也暗自高兴。能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我帮他爱上学习、树立自信的第一步。这方法就是为他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
策略二:送顶高帽
我校是写字实验学校,我也比较喜欢研习书法,在我的影响下本班学生都挺喜欢上写字课,作业书写也总是认真工整的。可偏偏骅是个例外,他从不愿按我教的方法认真书写,每次作业都是匆匆完成,敷衍了事。他的字也常常是伸胳膊撂腿的,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要是按“优良中差”的评价标准,只能打“差”。而如果总是给他打“差”,他准会破罐子破摔。于是,每次改到他的作业本,我总是格外地仔细,一笔一画地给他批阅,只要达到横平竖直、稍显端正的字,我就在旁边画个小小的红星。每次作业只要有三四颗星,我就给他个“优”等。我给他的解释是:“你虽不喜欢写字,却完成了作业。你讨厌认真,可有的字还是写得不错的。所以你可以得优。”这种方法就算是给他“戴高帽”吧,让他下次不好意思潦草。
策略三:给足面子
苏教版教材识字量大,为了帮学生巩固识字我常常进行听写练习,这让骅很头疼。他的课堂效率本来就不高,课后复习也跟不上,老想着从早混到晚,有空就溜去打游戏,因此听写常常是挂红灯。他其实很害怕默不好被同学们笑话,我就利用他这种心理,站在朋友角度上帮他“留住面子”,每次听写前都提前跟他单独默写一遍,错的指导他加强正确的记忆。这样,每次听写他的成绩便不再是落在同学们之后了,对他而言不但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越来越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了。当然,这招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养成孩子的依赖性等,因此仅仅适用于个别学生,并作为短期的辅助方法,不能长久使用。
策略四:破格评优
每学期我班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同学们奋勇争先,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六年级下学期,学习任务重,我们就开展了“我的小树结硕果”活动。学期刚开始,每位同学在教室墙壁上“种”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每五次测验得优者可从老师那儿换得一枚“果子”贴在自己的小树上。按照这种标准,骅的小树上是很难结出果子的。于是我为他破格,把五次减到两次。结果,他的树上也和同学们一样结出了累累硕果。正因为我对他这些小小的虚荣心的满足,这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终于在枯燥乏味的毕业复习中坚持到了最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学习进步的同时,骅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玩游戏早已退到了休闲的次要位置。当初那个无精打采的小男孩不见了,新的骅诞生了。当然,这离不开班里所有可爱的孩子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谁说老师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我想,要是再有别的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给予他这份“特殊的关爱”!
关键词:学生;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69-001
毕业考试上,骅考出了95分,真让我喜出望外!一是为这个曾经学习困难的孩子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二是为我那份“特殊的关爱”结出了如此的硕果感到欣慰。
记得骅是四年级时转到我班的,那时的他戴着副眼镜,瘦瘦小小的,满脸茫然,无精打采的。父母向我介绍说:因为大人忙于做生意,这孩子一直由老人照看,非常溺爱,孩子逐渐沉迷于打游戏机,视力也越来越差了。眼看着孩子越来越不愿学习,家长十分担心只好给他换个学习环境,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开学后,骅在学习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课堂上,我能捕捉到的,永远都是他那游离的眼神、飘忽的思绪。与其交谈时,这个爽快的孩子明确地告诉我他对学习的厌恶。他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只爱打游戏。一时间我感到心里沉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固然有他自身的问题,但作为老师,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先试着采用最常见的方法,即放学后留校补课,把学习上的知识要点再给他讲一遍。可这孩子根本不领情,抵触情绪非常高。一次次重复的错误,一份份潦草的作业,还有那不屑一顾的眼神,让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他实施的小小报复?果然,他很坦然地直视我:“老师,你不公平。同学们都走了,你单单留下我,他们会笑话我的!所以我就是想故意气气你。”原来这种补习方式只是我的一相情愿,事先缺乏沟通,没有取得人家的同意和配合就擅自做主,难怪会失败。看起来这小子还真不好对付,得精心策划几个良策才行。
日子一长,我慢慢发现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他很懒,不喜欢老老实实坐那么久去听老师讲课,不愿“牺牲”打游戏的时间去写家庭作业。他很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他也很坦率,答应过别人的事会努力去做。他还经常打架,理由是保护自己,不受欺负。总之,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看来为了转变他,必须多给予一些“特殊的关爱”。
策略一:多给机会
班上的孩子都聪明可爱,课堂发言时特别积极。每次面对那一张张笑脸,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总会斟酌再三,难以取舍,不知道喊谁回答好。但是每次,只要看到骅举手,我总会把机会留给他。不管答得是否正确,他总是很得意的样子,我也暗自高兴。能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我帮他爱上学习、树立自信的第一步。这方法就是为他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
策略二:送顶高帽
我校是写字实验学校,我也比较喜欢研习书法,在我的影响下本班学生都挺喜欢上写字课,作业书写也总是认真工整的。可偏偏骅是个例外,他从不愿按我教的方法认真书写,每次作业都是匆匆完成,敷衍了事。他的字也常常是伸胳膊撂腿的,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要是按“优良中差”的评价标准,只能打“差”。而如果总是给他打“差”,他准会破罐子破摔。于是,每次改到他的作业本,我总是格外地仔细,一笔一画地给他批阅,只要达到横平竖直、稍显端正的字,我就在旁边画个小小的红星。每次作业只要有三四颗星,我就给他个“优”等。我给他的解释是:“你虽不喜欢写字,却完成了作业。你讨厌认真,可有的字还是写得不错的。所以你可以得优。”这种方法就算是给他“戴高帽”吧,让他下次不好意思潦草。
策略三:给足面子
苏教版教材识字量大,为了帮学生巩固识字我常常进行听写练习,这让骅很头疼。他的课堂效率本来就不高,课后复习也跟不上,老想着从早混到晚,有空就溜去打游戏,因此听写常常是挂红灯。他其实很害怕默不好被同学们笑话,我就利用他这种心理,站在朋友角度上帮他“留住面子”,每次听写前都提前跟他单独默写一遍,错的指导他加强正确的记忆。这样,每次听写他的成绩便不再是落在同学们之后了,对他而言不但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越来越乐意接受我的建议了。当然,这招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养成孩子的依赖性等,因此仅仅适用于个别学生,并作为短期的辅助方法,不能长久使用。
策略四:破格评优
每学期我班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同学们奋勇争先,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六年级下学期,学习任务重,我们就开展了“我的小树结硕果”活动。学期刚开始,每位同学在教室墙壁上“种”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每五次测验得优者可从老师那儿换得一枚“果子”贴在自己的小树上。按照这种标准,骅的小树上是很难结出果子的。于是我为他破格,把五次减到两次。结果,他的树上也和同学们一样结出了累累硕果。正因为我对他这些小小的虚荣心的满足,这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终于在枯燥乏味的毕业复习中坚持到了最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学习进步的同时,骅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玩游戏早已退到了休闲的次要位置。当初那个无精打采的小男孩不见了,新的骅诞生了。当然,这离不开班里所有可爱的孩子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谁说老师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我想,要是再有别的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给予他这份“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