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V-VR2332减毒活疫苗不影响猪瘟疫苗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产生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du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评估仔猪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对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猪瘟疫苗免疫的干扰情况,并分析不同免疫方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探究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CSF疫苗的联合免疫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先以100头仔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A组仔猪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7 d后免疫PCV2疫苗;B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PRRSV减毒活疫苗和PCV2疫苗;C组仔猪仅免疫PCV2疫苗;D组仔猪仅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另外再筛选100头仔猪,随机分为E、F、G、H 4组.E组仔猪于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12 d后免疫CSF疫苗;F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PRRSV减毒活疫苗和CSF疫苗;G组仔猪仅免疫CSF疫苗;H组仔猪仅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4周后,测定仔猪血清中相关抗体水平.同时,称量免疫前后各组仔猪的体重,计算不同免疫方案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A~D组中,A组和B组仔猪在免疫4周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PCV2抗体,且A组抗体水平略高于B组.C组仔猪仅产生了PCV2抗体,D组仔猪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抗体.E~H 4组中,E组和F组仔猪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CSFV抗体.G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CSFV抗体,H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PRRSV抗体.A、B、C、D 4组中B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而E、F、G、H 4组中E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或CSF疫苗同期分点免疫、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免疫PCV2或CSF疫苗均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在体液免疫方面,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与否均未对另外二种疫苗表现出明显的干扰作用.在仔猪28日龄时同期分点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12 d后再免疫CSF疫苗的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抗体,还可以使仔猪具备较高的平均日增重.
其他文献
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组关系矩阵并验证其在多品种联合群体中的模拟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QMsim软件模拟牛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Gmatrix软件构建常规G阵;利用R语言构建新型G阵,新型G阵在常规G阵的基础上,将多品种联合群体的非哈代-温伯格平衡位点考虑在内;利用DMU软件使用“一步”法模型计算基因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比较不同情况下使用两种G阵的GEBV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不同遗传力及QTL数下,不对新型G阵使用A22阵加权就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早)、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早)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
旨在探究马和驴血清蛋白质生物学特征,为马属动物种间生理特征比较和健康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大连市某集约化养殖场的9匹蒙古马和9头辽西驴,雌性,年龄4~10岁,均处于正常发情周期的间情期,健康无病、精神状态及采食状况良好,分别提供相同的饲养条件.采集马和驴各9份血清样品分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内的3份血清样品均匀混合成1个生物学重复,各获得3个生物学重复的血清样品.利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马和驴的血清蛋白质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提取血清蛋白质,再对蛋白质进行酶解,液相色
旨在研究静脉滴注心房利钠肽(ANP)对绵羊血液中脂代谢激素及尾脂转录组的影响,为阐明ANP在调节绵羊脂代谢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体重为(45.6±6.5)kg、健康状况良好、1.5岁阿勒泰母羊8只,试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对照期颈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45 min;试验期以1.125μg·kg-1 BW颈静脉滴注100 mL ANP生理盐水溶液45 min,连续静脉滴注ANP 4 d,各期均在试验结束当天(即第4天)滴注开始后0、15、30、45、60、90和120 min采集血液,分离血浆
本研究通过对荷斯坦牛颈侧部、肋部和后乳房基部皮肤褶皱厚度(分别简称为颈部、肋部和乳房皮褶厚)及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进行大群测定,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的群体特征,并建模估计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及BCS的遗传参数.本研究于2015-2020年夏季测定了北京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10 915头泌乳荷斯坦牛的皮肤褶皱厚度,同时对测定牛群进行了体况评分,使用单性状和四性状动物模型分别对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乳房皮褶厚和BCS进行遗传分析并估计遗
旨在筛选人工授精后第17天奶牛在不同妊娠状态时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以宁夏某奶牛场体重为(550±50)kg,体况评分相近的经产(2~3胎次)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同期发情后,在人工授精后第17天晨饲前对奶牛进行尾静脉采血,后期采用计步器和B超仪诊断出奶牛的妊娠状态.根据诊断结果将奶牛分为妊娠组(A组,n= 12)和未妊娠返情组(B组,n= 24),将这两组血样进行代谢轮廓及代谢物变化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A、B两组血浆代谢轮廓均发生了明显
本试验旨在阐明奶牛分娩前后瘤胃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选取10头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分别于分娩前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采用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和MetaboAnanlyst 5.0中的通路分析方法研究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产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奶牛分娩后瘤胃中57种代谢物含量较分娩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34种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23种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9个代谢通路(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淀粉
旨在建立一种针对鸭甲肝病毒1型(DHAV-1)和鸭甲肝病毒3型(DHAV-3)的高效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双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疑似样品检测.根据DHAV-1和DHAV-3的VP1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双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后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扩增效率(E)在105%~110%,其组内变异系数(i-CV)与组间变异系数(c-CV)均在0.77%以下
本研究旨在获得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 2,ENTV-2)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从福建某羊场的山羊鼻内肿瘤组织取样,针对ENTV-2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肿瘤组织中分段扩增出6个特异性产物,测序后利用生物学软件DNAStar进行拼接,获得长度为7 443 bp全基因组序列,将其命名为ENTV-2-FJ.ENTV-2-FJ基因组结构与其他逆转录病毒类似,具有5\'-U5-gag-pro-pol-env-U3-3\'典型结构,包含4个开放
猪鼻支原体是猪场感染率极高的一种支原体,可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等症状.目前尚未建立标准的猪鼻支原体发病模型,也缺乏标准强毒株.本研究从某猪场发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得到一株支原体,通过PCR检测、菌落形态观察、菌体形态电镜分析、菌株MLST分型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确认其为猪鼻支原体.为评价菌株致病性,将该分离株接种1月龄自然分娩不吃初乳猪(SF-pCD猪),试验猪在感染后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临床症状,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出现部分死亡.剖检结果显示感染组出现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及关节炎,肺部组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