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理论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译者的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了从边缘到中心的变化。本文简述了翻译研究不同阶段的译者地位,分析了建构主义角度下译者的主体性,并总结了在建构主义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特点,以期更好的突出译者的重要性,促进我国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译者地位 建构主义 主体性 特点
  一、译者地位的发展
  纵观我国整个翻译史,就翻译的主体性而言其经历了由边缘到中心的扭转式变化。传统的翻译观不重视译者的身份地位,译者必须是忠实于原作,从而抹煞了译者的存在性。随着尤金·耐达的翻译理论引入中国,掀起了一股以语用学为基础的翻译热潮,使我国的翻译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这种范式更加注重语言规律,突出一种“工具理性”,同样没有看到翻译中译者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解构主义范式的出现,打破了译者被长期忽视的尴尬局面,肯定了译者的地位,但解构主义认为意义是无限延伸的,使得译者对文本过度的诠释,企图消除客观的规约性,这就使翻译中译者的主体行陷入两种极端。在对解构主义的批评和反思中,又出现了建构主义翻译观,肯定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主体性不是肆意发挥,而是要遵循客观知识,翻译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以及原文文本的定向性规律。
  二、建构主义和译者主体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应当将翻译看作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将言语者看作两个主体,他们利用语言这个媒介,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里进行对话,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社会交往目的。与解构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就是基于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批判和反思中,一反传统提出了由标准的建构。
  主体性指出人具有主动性不依从于其他事物的主动性地位,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里,主体性具有特殊性,不仅涉及到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又涉及到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在建构主义视角下,翻译活动有唯一的主体,就是译者。建构主义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语言交往活动,首先译者是作为原作的读者与作者进行交往活动,译者不同于普通的阅读者,他充当的是认知主体的角色,他以自我的身份出现,对原作的误读会被看作是作者的本意。在这种意义下说,无论译者译作如何,都由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是在已有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阐释。而在译者和读者之间,同样译者还是中心,译者在尊重原作和作者的主体的同时,还与译文潜在的读者群进行对话,需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文化层次、审美取向和期待。这就需要并且要求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在承认原作和作者的前提下,发挥其创造性,能动性。虽然作者和读者的主体性需要考虑,但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则是译者这个主体。可见,建构主义翻译观下,译者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译者主体性不同于传统翻译观下的译者地位,不趋同于任何一种极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译者主体性受到建构主义翻译标准的规约作用。建构主义的译者主体性是建立在尊重原作和作者的前提下的。译者要充分理解原作和作者的动机和意图,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原作的文化风格,对文本的充分认识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好的译作的基础。正如严复先生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就是说翻译要忠实于原作,其次是达,达就是通顺,最后才是雅。所以,译者主体性不是创造性的叛逆和任意的改写,它依然是依据一定标准的。
  译者主体性突显了译者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体现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备高度的自觉意识,译者的选择是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在选材上,译者通常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秉性气质、审美情趣、文化取向一致的作品,这是最常见的文本选择方式;又或是在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译者根据文本的内在规律和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自主选择做出最优决断或决策,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强调了译者的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扬弃了自主性,也是自主性的展开形式,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主体能够将自身内在的固有尺度和客体内在的固有尺度统一在自己的实际活动里,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对象。自主性到创造性,人的自觉能动性不断得到提升,使译作成为融入译者主观审美的艺术品。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建构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特殊的交往活动,言语者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其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译者又不是绝对的透明和隐身,或多或少的带有译者的风格和个性,这就证明了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译者主体性包括了译者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的特点,不论是选择性的发挥,还是创造性的发挥,都是译者主体性客观存在的证明。
  四、结语
  建构主义翻译观以其独特的视角体现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创造性的重要性,正如叶君健先生说到的:一个好的译作应是译者学识、思想感情和文学修养与原作相结合的结晶。另外,建构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分析,能够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然而,翻译主体性研究并没有最终的定论,对翻译主体性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值得我们用发展的眼光一直研究下去。无论怎样界定译者的主体性。都应以是否对原作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有积极的意义、是否对创新和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为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的角度分析[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论文集,2004.
  [2]冷慧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3]戎林海.赵元任翻译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彼特·纽马克是英国的著名翻译理论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翻译实践。本文作者借用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法浅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晚宴致辞。  【关键词】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晚宴致辞 纽马克 交际翻译法  一、引言  伦敦时间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中英两国领导人的此次会晤,促进了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加深了两
【摘要】习语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上通过语言精炼的体现,反应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正因如此,习语带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那么如何更好站在文化的角度上更好的认识西方的习语,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将其精髓加以体现,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习语 民族文化 差异 翻译  一、什么是习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作为加工后语言,体现的是不同民族在历史沿革和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风土人情和所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强。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英语翻译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受文化制约,新闻信息翻译过程往往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因此分析跨文化意识在新闻翻译中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手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已经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列举实例,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在新闻翻译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英语
【摘要】在国家非遗文化湘绣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化市场进一步扩展,而湘绣针法由于其专业性强、认知范围小,翻译难度大,鲜有相关的英译资源研究。本文对湘绣针法的英译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对湘绣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湘绣针法 英译方法  一、概述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绣”之一湘绣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湘绣作品通常在中国画底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样既保留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国际化程度发展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门外的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广告,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打进中国市场占领有利的市场份额的直接手段也是通过广告。因此,在这种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广告英语 翻译 特点 建议  一、基本概念  1.广告英语。广告英语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有自己独特的
加强国税机关的税务组织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对各级国税机关税务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国税人文精神构建的具体体现,必将对国税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使国税组织文
利用计算机对建成的题库进行随机抽取试题组成符合要求的试卷,是实现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库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考试计算机
在会议交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通常需要译员对于所接收信息进行整合。而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式并没有将译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列为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此基础上,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远,诗中互文标记之多,不一而足。所谓互文标记,衍生于互文理论。它是指在文学文本中存在的连接该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字、词、句等连接成分。毋庸置疑,这些互文标记翻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诗歌在语义或是情感等方面的传达效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互文标记 互文理论 中国古典诗歌 英译策略  【Abstract】Endowed with a prolon